• 9

INTEL準備建7奈米廠,台積電要小心商業機密外洩啊


jaja0607 wrote:
老實說Intel用...(恕刪)


Intel低估了改材料的風險才會這麼慘
TSMC不改
還是用Cu製程
10nm到7nm的進步沒有很多
至少有改進~
健人就是腳勤
美國這種禁止的做法合理嗎?我是存疑?
台灣買機器幫人代工 美國也管太多
看這種樣子 美國欺負台灣人欺負太大了

台灣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賺了代工錢
二十年前被美國指責不公平貿易 超級301伺候
台灣一下就投降
匯損多少你知道嗎?台幣40升值到30初
外匯存底一下損失1/3
katzen530 wrote:
那還不簡單,台灣都拿美國的設備在幫中國代工了,直接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到台灣,更省了你會說的偷偷問設備商這情事,設備商聘用的在台中國人太多了,被Intel偷的多還是被中國偷的多,大家心裡有數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是啊!TSMC做得出來 INTEL做不出來
才顯得台積電好棒棒壓
NQQegg wrote:
其實Intel/TSMC/***都是晶圓廠
還是以產品為主
真的要搞研發
還是學界/IMEC/設備商與材料商在前面搞架構搞設備搞材料
等這些都有solution後
foundry才會考慮引進產線...
----------------------------
目前IMEC發表的研究
5nm製程因為EUV的強度太強
直接把光阻上的電子撞出來形成二次電子
然後跑到其他部分曝光
目前還是無解
研發單位目前都束手無策了
與光阻商合作改了N種的光阻目前還無法解決
5nm製程要順利量產還有很多問題...
Foundry要solution
可是設備與材料商都無法給
Foudry生得出來嗎...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這世界就是這樣看待世人的

INTEL稱霸時的標準現時拿來給台積電跟AMD用剛剛好
jaja0607 wrote:
老實說Intel用多高的標準來製作根本在還沒有商轉之前都是沒意義.
不能為客戶提供服務就沒有辦法賺錢.

NQQegg wrote:
Intel低估了改材料的風險才會這麼慘
TSMC不改
還是用Cu製程
10nm到7nm的進步沒有很多
至少有改進~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網路很可怕 wrote:
這論壇三不五時會有個號稱高階技術人員來發文
賣弄著文字
如果知道這邊的人大都只是有興趣並不是專業人員
請努力講淺顯讓大家明白
不用問我
我就是有疑惑
一直質疑intel
不用懷疑我對intel擠牙膏的厭惡(恕刪)


答案是不知道.

BTW, Intel 不只是 Fab, 他還是 design house. Intel 是一條鞭, 全部自己做
另外, TSMC 的高層從來都不敢輕視 Intel, 只有勇敢的台灣人甚麼都不看在眼裡, 南波萬

這就是自卑感最明顯的外顯表現

誰不把INTEL放眼裡?
只是TSMC很給力而已

六藝君子 wrote:
答案是不知道.
BTW, Intel 不只是 Fab, 他還是 design house. Intel 是一條鞭, 全部自己做
另外, TSMC 的高層從來都不敢輕視 Intel, 只有勇敢的台灣人甚麼都不看在眼裡, 南波萬
這就是自卑感最明顯的外顯表現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網路很可怕 wrote:
是啊!TSMC做得...(恕刪)


是TSMC不去碰
才做得出來
當然效能比不過Intel
但保守的方法可以做得出來

---------------------------------------
後段的金屬製程是銅製程
但銅會擴散
銅離子的擴散係數高,容易鑽入介電或是矽材料中,導致IC的電性飄移以及製程腔體遭到污染,難以控制。

目前阻擋層的主要材料是氮化鉭(TaN),並在阻擋層之上再沉積襯墊層,作為銅與阻擋層之間的黏著層(Adhesion Layer),一般來說是使用鉭(Ta)。

鉭沉積的覆蓋均勻性不佳,容易造成導線溝槽的堵塞,20奈米節點以前因導線的深寬比(Aspect Ratio,AR)較低而尚可接受,但隨著製程的演進,導線線寬縮小導致深寬比越來越高,鉭沉積的不均勻所造成的縮口將會被嚴重突顯出來,後端導致銅電鍍出現困難,容易產生孔洞(Void)現象,在可靠度測試(Reliability Test)時容易失敗。另外,鉭的不均勻性容易造成溝槽填充材料大部份是鉭而不是銅,由於鉭金屬導線的阻值將會大幅上升,抵銷原先銅導線所帶來的好處,其示意如下圖所示。


襯墊層必需具有低電阻率、良好的覆蓋均勻性、是銅的良好黏著層等重要特性,鉭在20奈米節點以下已無法符合製程的需求,找出新的材料已經刻不容緩。

鈷(Cobalt,Co)與釕(Ruthenium,Ru)是目前最被看好的候選材料。鈷是相當不錯的襯墊層,具有比鉭更低的電阻率,對銅而言是亦是不錯的黏著層,且在電鍍銅時具有連續性,不容易造成孔洞現象出現。但鈷襯墊層也有其不理想之處,主要是因為銅的腐蝕電位高於鈷,因此在銅、鈷的接觸面上,容易造成鈷的腐蝕,此現象稱為電流腐蝕(Galvanic Corrosion),亦稱為伽凡尼腐蝕。
解決電流腐蝕的問題必須從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CMP)的與後清洗(Post CMP Clean)著手,使用特殊的化學原料改變銅與鈷之間的腐蝕電位,以降低或消除腐蝕現象。目前預估鈷襯墊層將可延伸到10奈米製程節點。

接著在7奈米,阻擋層與襯墊層的候選材料將有可能是釕,銅可以直接在釕上電鍍,並有效阻擋銅離子對介電層的擴散。
不過,釕跟鈷在與銅接觸時,一樣都會有電流腐蝕問題,只是釕的情況與鈷恰巧相反,釕的腐蝕電位高於銅,因此銅金屬將會被腐蝕。另外,釕的硬度相當高,且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其它化學成份反應,只有使用類似像過碘酸鉀(KIO4)這種強氧化劑(過去是使用雙氧水作為氧化劑)才可使其氧化,以提高研磨率(大約100∼150A/min)。釕的物理與化學特性,為化學機械研磨製程帶來不小的挑戰,目前業界還在尋找適當的解決辦法

----------------------------

一般而言,就我的經驗
金屬要填溝
用sputter大概aspect ratio超過5以後側壁的覆蓋就會有問題
有裝collimator會好一點
超過5都是用CVD
現在這麼薄都是用原子層沉積(ALD)
CVD就一堆化學物質含有該金屬先揮發再沉積然後只剩該金屬
製程與配方都要靠設備商與材料商抓出來
如AMAT發表的一些方法

Intel一頭撞進去,難怪頭破血流...
不過被Intel練功完成
TSMC就被甩了好幾條街了
因為製程微縮不能一直小改而不去碰關鍵問題...


健人就是腳勤
謝謝!長知識了
但是做出來再說
P4時代也是有類似問題吧!
能甩街再說
目前能看到車後燈不錯了
NQQegg wrote:
是TSMC不去碰
才...(恕刪)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內行!CVD個人知道.以前專題接觸過鍍膜.當年記得老師自曝年輕時靠PVD就順利完成畢業.
NQQegg wrote:
一般而言,就我的經驗
金屬要填溝
用sputter大概aspect ratio超過5以後側壁的覆蓋就會有問題
有裝collimator會好一點
超過5都是用CVD
現在這麼薄都是用原子層沉積(ALD)
CVD就一堆化學物質含有該金屬先揮發再沉積然後只剩該金屬
製程與配方都要靠設備商與材料商抓出來
如AMAT發表的一些方法
Intel一頭撞進去,難怪頭破血流...
不過被Intel練功完成
TSMC就被甩了好幾條街了
因為製程微縮不能一直小改而不去碰關鍵問題...
上段結尾部分個人解讀是若真被英呆爾掌握到關鍵問題後.台積電就被甩了好幾條街.如紅字說的.
--
樓主的文看看就好.個人對它立場(披著羊[AMD]皮狼[英呆爾])沒變.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