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2700X打的過I7 8700K嗎?


gogobooks wrote:
但是看起來多核方面...(恕刪)


虛擬機的話,講真的我只有在公司用EXSI,營運用的雲端系統才會開一堆

實務上居家真的滿少有同時需求開一堆虛擬機使用,所以核心數大多是看爽的。
(其實要核心數我會選擇組雙CPU的工作站)

gogobooks wrote:
但是看起來多核方面...(恕刪)



AMD廢熱又特別多 至少散的出來吧?

不過光樓主說多核沒優勢的部分就可以判定這串是釣魚文~~
這餌好吃
基本上同價位的cpu
AMD只贏在內顯
其餘幾乎都輸intel
而且是輸很多

除非真的沒有預算買獨立顯卡
不然其實沒什麼誘因去買AMD的

ps.INTEL的轉檔和H26X的解碼需耗資源真的是比AMD強很多啊

tom7089 wrote:
AMD只贏在內顯


最好2700X有內顯啦
cpu在拼保值?
你是當買車還是買錶或是買包包?
那你要不要先屯個100顆等漲價?

av98us wrote:
最好2700X有內...(恕刪)



我覺得他沒跟上時代


p5p43 wrote:
怎麼看都是intel...(恕刪)

聽說這是拿8700的散熱器給8700K使用
視覺系_惡魔飛 wrote:
要不是AMDI家會...(恕刪)

別說六核心了
64位元是AMD先搞得
現在電腦64位元程式碼就是AMD做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64%E4%BD%8D%E5%85%83

1999年:Intel釋出IA-64架構的指令集。AMD首次公開64位元集以擴充給IA-32,稱為x86-64(後來改名為AMD64)。
2000年:IBM推出他自己的第一個相容ESA/390的64位元大型電腦zSeries z900,以及新的z/OS作業系統。緊接著是64位元Linux on zSeries。
2001年:Intel終於推出他的64位元處理器產品線,標記為Itanium,主打頂級伺服器。它無法滿足人們的期待,因一再拖延IA-64市場而導致失敗。Linux是第一個可執行於該處理器的作業系統。
2002年:Intel引入Itanium 2作為Itanium的繼承者。
2003年:AMD產出他的AMD64架構Opteron以及Athlon 64處理器產品線。蘋果也推出了64位元「G5」PowerPC 970 CPU courtesy of IBM,並連同升級他的Mac OS X作業系統,其增加對64位元模式的部分支援。若干Linux 發行版本釋出對AMD64的支援。微軟宣布將為AMD晶片建立新的Windows作業系統。Intel堅持Itanium晶片仍維持只有64位元的處理器。
2004年:Intel承認AMD在市場上的成功,並著手開發AMD64延伸的替代品,稱為IA-32e,稍後改名為EM64T。升級版本的Xeon和Pentium 4處理器家族支援了新推出的指令。Freescale宣布64位元e700 core,以繼承PowerPC G4系列。VIA Technologies宣布64位元的Isaiah處理器。[2]


tom7089 wrote:
基本上同價位的cpuAMD...(恕刪)


您住的星球INTEL跟AMD...跟地球的INTEL和AMD不一樣吧!

輸很多的話INTEL還緊張出8700K做啥?

近萬同價位繼續7700K就好啦~

st8408 wrote:
聽說這是拿8700的...(恕刪)


不是!全都用同一個水冷測出來的!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