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7401 wrote:
...
揭發 Intel 超速的技巧,問題在L2
...(恕刪)
雖然我也很想讓大家給AMD多幾次機會!
不過你想太多了,真的。
【介面】,我們拆開討論_南北橋、DDR2、匯流排、PCIe、磁碟陣列,
以至於最慢速低階的USB、COM、LPT串序列埠周邊,
無一不想利用CACHE這個手段來【緩衝】!
Buffer界質的種類,從【多管線分工】、【ECC檢核】、【多核心運作】等,
南北橋在做、PCIe在做、磁碟陣列也在做,無一不視【CACHE Buffer為王道】!
這種【實戰上】最顯而易見的效果WINTEL知道、所有IT、3C廠商無一不奉為圭臬,
AMD會沒把全部心力加註其上嗎!?
當然,
假如你沒把AMD早年就提倡的same BUS clock論述看成bullshit~
PS:
這種【初階的道理】放到【CPU分工8向電流】、【PCIe介面卡CoressFire】、
【3D卡雙12V電流8芯】、【4通道Fibre Channel磁碟 】似乎一樣硬~
【分工、緩衝、檢核】實際運用上的利多、比測試軟體數據圖表顯而易見!
個人意見資訊供兄參閱。
blog.dcview.com/pcc0905
I也有I的好
買東西要看C/P值和使用需求
而不是看數據定生死
而且兩家CPU的架構設計不同~對L2的需求就不同
我想請問你
這個測試是在測甚麼的效能?浮點運算嗎?
一般應用軟體有使用到嗎?我在用應用軟體時需要關L2嗎?
你要不要加測AMD最新的4核心看看
我不要求用45nm 的四核去比對啦~用Q6600比對就好了
還有你要不要把測試PO到這個網站
回應應該很熱烈~
也有很多高手能做說明解惑
請問我買電腦是為了跑你這種無聊的程式嗎?
拿來測super Pi,是因為這項能力等於我們拿cpu在做數值分析的應用
拿來測3d mark,是因為這相當於我們在跑遊戲的結果
你要不要解釋一下,我拿你的軟體測,是什麼的應用
還有,amd輸在L2快取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因為amd在製程上輸了intel
而K8會贏,也不是L2快取比較大
是贏在別的地方,如果amd的製程能跟intel齊平,那intel就不用玩了
簡單講你這文章實在很沒意義
因為不管是A還是I(人工智慧
我耍冷了...)賣的都是"整顆CPU",而不是只有"處理核心"
譬如我跑得比你還慢
但能比你持久
那我總不能說:"一定要跑3200M才算數"吧?
其實我也是支持AMD的...
在這篇文章中
我深深體會到...
像我這種沒錢又不是跑超級大程式的人
買AMD CP值真的是超高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