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Racing小黑 wrote:品 名產 品 名 ...(恕刪) 從大大口中說出來的和配起來的,應該是沒用電腦或是都不懂的,如果不用OS那去買個有保固的組好機子比較 OK因AMD沒進步,但有愛可以選,不然找台I3用內顯就很夠了,而且又省電
嘉義Racing小黑 wrote:不能用有內顯的就好嗎?預算有限!而且現在也不玩遊戲!只是上上網!打報表!上網看電影而已...(恕刪) 推薦 A8-7600(四核) 以你的用途來說,這顆就錯錯有餘了,效能過剩,而且不貴。省下的錢,添 SSD 當系統碟,RAM 加大一點,還比較實在。A8-7600 在主機板 BIOS 中可以調整兩種 TDP 最大耗電功率,65W 與 45W。單純文書、看片機用途,可調為 45W,比 Intel I3 還省電,速度肯定快過 Intel G系列雙核的。RAM 至少 8GB。16GB 更佳。兩支一組,雙通道。還有一點是:AMD 的 Radeon HD 內顯(來自併購 ATi 的技術),顏色、銳利度、色澤,表現都比 Intel 內顯好。具體就是看片時的畫質。有畫面,和有畫面且畫質好,那可是兩回事。同尺寸的電視機,為何有的看起來畫質就很好,有的就很差。除了面板以外,解碼晶片(顯示晶片)佔很大的因素。很多人都誤會:電腦只要 CPU 強,就很強。其實大錯特錯。磁碟 I/O 速度,RAM 大小也很重要。好比一支手機,處理器是高通驍龍 810 最強 CPU,RAM 卻給個 1GB,一樣垃圾機。天天閃退。此外再強的 CPU,讀取資料也要從磁碟讀入,磁碟速度直接影響電腦整體反應速度。電腦硬體,是買一個整體性的,CPU速度、RAM 大小、磁碟速度......缺一不可。預算有限下,要思考如何均等分配。不能光只有 CPU 最強,其它都垃圾配備,這樣組出來的電腦,充其量也是垃圾機。
ElfGolf wrote:GA-78LMT-USB3...(恕刪) 上技嘉看了一下規格760G+SB710IGP規格太老舊SB710沒有Native SATAIII Port + Native USB3.0輸APU IO輸很大難怪樓主轉戰APU,畢竟沒有遊戲需求APU CP值無敵高
若樓主是影片需求,可以再想想,組台桌機總會用個兩三年,這年頭連可拍可播4K H.264生活影片的手機都已經一堆了,且錄影位元率不低,APU沒有4K H.264硬解,軟解也很吃力,更別提未來幾年還有若光靠軟解對處理器要求更高的4K HEVC格式正在興起....
FX8320E要有SATA3那就只有MSI 760GMA-P34可以用其他760\770\970板都沒有Xfastest有一篇開箱文樓主的要求其實頂多用到APU或I3就很夠用了FX8320E還算是大材小用CPU不超頻就不用選K版最多就A8-7600或I3-6100或I3-4160選一個吧!!!APU在A8-7600之外的選擇都很尷尬強的沒有多強弱的很弱不過 ASRock 的 FM2A88X Extreme6+支援四螢幕同時輸出應該是市售主機板唯一的RAM 16GBSSD 256GB 系統碟HDD 3TB 儲存碟沒遊戲需求只看影片我會這樣組要看4K H.264 10bit影片那就選I3-6100要看4K H.265 10bit影片現在只能外加GTX960\950顯卡APU目前只說下一代會支援Intel應該也是因為4K影片的規格還在持續更新中包括影片編碼和輸出端子都是
其實各家的獨顯/內顯,對於4K H.264 10-bit,都沒有硬解能力,4K H.264硬解僅限於8-bit。畢竟H.264 10-bit的主流應用還來不及興起,HEVC Main 10就已經直接被大多數主流應用標準採用為10-bit壓縮格式,不管是UHD藍光、或是在美國有幾千萬收視戶的Netflix,其4K節目,都準備或已經採用HEVC Main 10格式。4K H.264 8-bit硬解:1. Intel Ivy Bridge/Haswell/Broadwell/Skylake系列2. Nvidia GeForce GT520(Fermi),GeForce 600/700/800/900系列3. AMD Tonga/Fury系列4. AMD Carrizo APU4K HEVC Main 10硬解:1. Nvidia GTX 950/9604K HEVC Main 10混合硬解:1. Intel Skylake系列2. Intel HD Graphics 5500/6000, Iris 6100, Iris Pro 62004K HEVC 8-bit硬解:1. AMD Fury系列2. AMD Carrizo APU3. Intel Skylake系列4. Nvidia GTX 950/9604K HEVC 8-bit混合硬解:1. AMD Tonga2. Intel HD4400/4600/5000/5500/6000, Iris 5100/6100, Iris Pro 5200/62003. Nvidia GTX 600以上,如GTX TITAN/980Ti/980/970, GTX 750Ti, GTX 680, GTX 660Ti, GTX 960M, GTX 860M...等等以上歡迎增補.....混合硬解其實就是GPU通用運算的其中一類,以GPU的可程式化能力分擔視訊解壓縮過程中的部分計算、以及補足GPU固定功能硬解線路中沒有被實作到的部分,不管是HSA、OpenCL、CUDA應用,或是SVP、Fluid Motion這些,也都是用到GPU通用運算的應用。
不敗的楊 wrote:FX8320E要有SATA3...(恕刪) MSI Spec :內建 SATA• SATA III 控制器整合內建於 ASMEDIA 1061- 可達6Gb/s 傳輸速率- ASMEDIA 1061晶片可連結 2 個SATA III 裝置(SATA7~8)• SATA II 控制器整合內建於 AMD® SB710- 可達3Gb/s 傳輸速率- AMD® SB710 晶片可連結 6 個SATA II 裝置(SATA1~6)不如用Native SATAII Port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