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g Yan wrote:
3年前的FX-8150,假想敵是i7-2600K,剛上市時售價高達NTD8150;
結果被i5-2500K打臉,沒多久價格調降為NTD5400,降幅為33.7%。
去年推出的FX-9590,售價高達NTD26999,假想敵大概是i7-3960X;結果被i7-4770K打臉,目前售價為NTD8800,降幅高達67.4%。
現在推出的FX-8370E,效能和FX-8150互有勝負,售價卻高達USD200...
AMD什麼時候淪落到只能靠炒短線來獲利了?
我觀察了2年台灣市場, 也發現到相同的售價變化情況。
拿FX-8320E 來說,2015/9月,售價3990,去年 2014/9月,售價 6300,
降幅37%,平均每個月降191元。
下面這網址可查歐美多國的各大通路網站的價格,
https://pcpartpicker.com/part/amd-cpu-fd837ewmhkbox?history_days=365
由於比價容易,消費者是不會挑貴的網站買的,所以觀察同一時期的最低價格即可。
可以發現歐美多國的價格變化和台灣市場有點不一樣,
原因或許與這些國家的國民所得有關,都是台灣的數倍,所以沒差那一點錢。
台灣的價格變化方式,除了AMD 對產品價格的調整外,台灣代理商的操作手法也佔了很重要的因素。
AMD的產品有多爛? 可以賣多少錢? AMD有人才可以調查,但似乎不容易管住全球各經銷商決定的價格。
對台灣市場而言,一開始賣天價,讓好奇者上鉤,想賺一筆前期的投機財,
但東西又貴又爛,沒幾個人會買,只能以頻繁的降價來刺激銷售量,
這種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其實是扼殺 AMD 的市場,
反而導致更多消費者觀望,等久了等不到合理的價錢,甚至直接轉向購買INTEL CPU。
在台灣,amd的新產品上市後,除非你很有錢,否則前半年最好別買,
要一直到 12個月之後,價錢才會接近它應有的價值,
如無突發事件,真正降到不太會動的價格時,已經是18個月之後的事了。
簡單的說,開賣後3~5個月為觀察期,價錢幾乎不會動,
大約到第5~6個月時,會有一次降價,幅度不一定;
再之後的6個月裡,總降價幅度也不小,
第3個半年裡,則總降幅通常很小。
※ 附帶一提, 我個人認為FX-8320E 的合理價錢應該為3300~3500元,
為什麼這麼低? 因為原廠散熱器給的很爛,負載一高就會很吵,
必須額外花錢買10~14cm fan的散熱器才能有效減低噪音,
這部分的費用約為800~20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