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12時代,也就是Sandy-Bridge, Ivy-Bridge,Vin=12V, PWM controller將Vin=12V轉換成低電壓(0.3V~1.2V typical)餵給CPU,所以轉換效率的損耗落在MOSFET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要將相數增加去提高高負載時候的效率。 但到了VR12.5,也就是Haswell, Broadwell,intel創了一個iVR,稍微改變了之前的做法,但也沒很大不同,還是要餵電壓給CPU,只是電壓稍微提高了一點變成1.8V。而轉換效率的損耗除了在MOSFET身上,CPU本身也得承受1.8V轉成0.9V的損耗。唯一好處是,VR12的時候,一顆CPU需要Vcore, Vaxg, Vtt三組電壓,到了VR12.5,只需要一組Vccin,其他電壓會由iVR轉出來! 但事實也證明,iVR在desktop來說,不夠好,因為功耗讓CPU溫度上升了! 但若是將iVR放在行動裝置呢? 那可以縮減設計,是好的! 所以intel正在改變現在的做法,下一代CPU來臨的時候,大家就會知道了~^ ^
天秤男~ wrote:
intel這個構想是.
在VR12時代,也就是Sandy-Bridge, Ivy-Bridge,Vin=12V, PWM controller將Vin=12V轉換成低電壓(0.3V~1.2V typical)餵給CPU,所以轉換效率的損耗落在MOSFET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要將相數增加去提高高負載時候的效率。 但到了VR12.5,也就是Haswell, Broadwell,intel創了一個iVR,稍微改變了之前的做法,但也沒很大不同,還是要餵電壓給CPU,只是電壓稍微提高了一點變成1.8V。而轉換效率的損耗除了在MOSFET身上,CPU本身也得承受1.8V轉成0.9V的損耗。唯一好處是,VR12的時候,一顆CPU需要Vcore, Vaxg, Vtt三組電壓,到了VR12.5,只需要一組Vccin,其他電壓會由iVR轉出來! 但事實也證明,iVR在desktop來說,不夠好,因為功耗讓CPU溫度上升了! 但若是將iVR放在行動裝置呢? 那可以縮減設計,是好的! 所以intel正在改變現在的做法,下一代CPU來臨的時候,大家就會知道了~^ ^..(恕刪)
Vin=12V 比 1.8v 高吧
還是說 主機版上 DC DC CHIP 輸出 1.2v => CPU 0.3~1.2V
現在變成 1.8V => CPU 0.9V
0.3V cpu 電路會動
好像連 IBM CPU 也都內建 vr .
對 拉 intel iVR 的 dc dc clock 是多快速度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