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vy i5-3450 升級無感?!

一個小路人 wrote:
其實Intel從C2D出來後成長就已經非常緩慢了
C2D之後效能幾乎就和時脈成正比了
比較沒什麼架構上的大突破


這裡錯了..C2D 跟P4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I(3..5..7)跟C2D系列比又是另一個巨大的飛躍..
控肉雙核我超到3.3G..雙核同時輸出的性能大概只有I7-單核心2G不到....我測試過了..
雙核心C2D超3.3G的RAR解壓縮性能..每秒900KB左右

I7只需要1個核心(+HT)..並且降到1.6G..就足以輸出900KB 秒的性能了

之後的I系列成長就比較緩慢了..(其實還是成長得很驚人..但是要跟對面那家比)
sonner wrote:
其實一般人..使用單個遊戲..開單個視窗..或是開了大量不同視窗..通通差不多
無感只能說您只是個輕量級用戶而已..基本上這2款都非常足以負荷您使用需求時..自然您就覺得無感了...
舉了例子..Q6600你當成是一部汽車的引擎..這台車可以開到200..但是您都只開50..最多開到100
您又換了一台車...這台車更猛..可以開到320..但是您還是只開50..最多只開到100..是不是換了車卻無感?.(恕刪)

同樣的駕駛方式
雖然用不到極速,但是加速度有沒有變快這點也是很重要
安裝程式或解壓縮也跑不到極
能夠用更短的時間完成,這樣就有感了
同樣跑100,如果轉速可以更低,這樣也是更好



sonner wrote:
這裡錯了..C2D 跟P4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I(3..5..7)跟C2D系列比又是另一個巨大的飛躍..
控肉雙核我超到3.3G..雙核同時輸出的性能大概只有I7-單核心2G不到....我測試過了..
雙核心C2D超3.3G的RAR解壓縮性能..每秒900KB左右

I7只需要1個核心(+HT)..並且降到1.6G..就足以輸出900KB 秒的性能了

之後的I系列成長就比較緩慢了..(其實還是成長得很驚人..但是要跟對面那家比)


沒這麼誇張吧
P4到C2D是個巨大的飛越沒錯
可是C2D到i系列其實差距並不大
其實應該說P4太爛,爛到同時脈的P3都可以贏他
當初1G的P3就把剛出的1.4 1.5G的兩顆P4巴死,後來幾乎是靠時脈撐台


可以參考http://www.cpubenchmark.net/cpu_list.php
找個相近時脈的CPU
i3-2100(3.1G) vs E8500(3.16G)好了
分數分別是3853和2371

還有i3還多了HT,若找沒HT的
G860 vs E8400 (3GHz)
分數分別是2796和2222分

G860和i7 i5同屬SB核心,可以比吧
還是你說的是指SB-E的i7?


你說i7好了,他的分數是10270(IVY-i7-3770) (3.4GHz)
目前也只有這顆i7算是消費級的(另外就是2600和2700K)
只開一個核心的確有可能平C2D,還要降頻道1.6G就實在太誇張了
假設時脈直接和效能成正比,i7-3770降頻到1.6G,已經比一半還低了,分數直接砍一半剩5000分左右
再只開一個核心,怎麼看都贏不了C2D


P4->C2D 大概有150%的成長
(幾乎同時脈下效能加倍,一半時脈的C2D就可以和P4 PD打平,另外50%是功耗節省,所以幾乎是150%翻倍)

C2D->Core i 大概只有不到50%成長而已,以莫耳定律來說成長非常慢了
當然實際上不只50%,畢竟同價格時脈也更高,更多核心,更多技術在裡面
當初E8400的價格現在可以買到i5-3450,而不是只有i3-2100

不過那也是靠核心增加所帶來的效益,真的要硬拉到同時脈同核心數來比
C2D->Core i的增加幅度其實並不高,跟p4->C2D可以說天壤之別
嗯~
對於沒有什麼效能需求的人而言,這種升級方式,當然是無感,可能只感覺開機比較快進桌面而已.其他多餘的效能就只能放著.

我的x2-255時脈到3100MHz,可是我平常上網,還要降頻跑,只用900MHz.其他多餘的效能也是只能放著.有需要轉檔或編輯一下影片,才會用到其餘效能.一年大概只編輯個三,四次吧,所以對我而言,我這台x2-255也算是效能過剩,只有在編輯轉檔影片時,才稍微有大用處,其餘時間,都屬於效能過剩.

所以說真的,買電腦或升級,真的需要看需求,若像我這種沒什麼特別需求的人,雙核就可以爽爽用了.

一個小路人 wrote:
沒這麼誇張吧
P4到C2D是個巨大的飛越沒錯
可是C2D到i系列其實差距並不大


這的 "大不大" 沒有客觀的規定, 有人認為是巨大的飛躍, 有人認為只是小進步
認知上有差異並沒有關係. 不需要爭這個...

jbcrobert wrote:
我的x2-255時脈到3100MHz,可是我平常上網,還要降頻跑,只用900MHz.其他多餘的效能也是只能放著.有需要轉檔或編輯一下影片,才會用到其餘效能..(恕刪)

我有個疑問
AMD CNQ會在低負載時降頻900Mhz
以前的K8也是一樣會降到900Mhz~
當突然遇到需到耗CPU的情況時,會升回3.1G
不曉得在這種突然的情況下,會不會有"頓"的感覺?


我有個疑問
AMD CNQ會在低負載時降頻900Mhz
以前的K8也是一樣會降到900Mhz~
當突然遇到需到耗CPU的情況時,會升回3.1G
不曉得在這種突然的情況下,會不會有"頓"的感覺?
..............................................
我是使用k10stat來控制,可以自行設定轉換時間間距,所以不會有頓的感覺.如果單純上網,也可以選擇定頻在900Mhz.

k8的話,可以使用rmclock來自行調控.
我還好耶
我E8400 → ivy I7 3770
DDR2 8G → DDR3 1600 16GB
SATA2 → SATA3

讓我非常有感= =

開直播CPU 只跑了30% 這感覺差得非常多
chiyenms wrote:
這的 "大不大" 沒有客觀的規定, 有人認為是巨大的飛躍, 有人認為只是小進步
認知上有差異並沒有關係. 不需要爭這個...


給您見笑了

不過還是想說一下
跑分上確實1.6G的I7是不可能贏3G的控肉的....穩輸
實際上再跑應用卻不是這麼回事
我做個小測試給您看..這是外面跑分測試都看不到的..只有您實際在使用才體會的到
家裡雙核心已經全出掉了..剩下的3部都是4核心..
家裡的I7是第一代的短命鬼1156..是性能最差的I7....(太早買)

所以我拿4核心控肉來比較..並且超頻到3G...然後I7我把HT關掉(開了會更快)..
再降頻到1.5G
看到這您有什感想?...
以50%效能論...
關了HT I7變I5

I7準備吃土去吧!!!!?



我就拿一般人較常會用到的RAR解壓縮來測試就好了
這是超到3G的控肉單核心性能

大圖請點我


這是降頻到1.5G..並且關閉了HT的I7單核心性能

大圖請點我


這是超頻到3G的控肉多核心性能

大圖請點我



這是降頻到1.5G..並關閉了HT的I7.多核心性能

大圖請點我

..雖然1.5G沒開HT的I7..在各個狀態下都更快一點點..
些微的分數差異就忽略他吧..就當作2個打個平手好了
一個跑1.5G..1個跑3G..打個平手..這樣性能是不是2倍?

I7的高負載時的乘載能力很強...這是跑分測試測不出來的..(我HT還沒開咧)
不是因為多了核心多了HT..才多了效能的.

動力全開.超上去整個大暴走老I7打掛8核心推土機....
我看就算了.會引戰的..
而且我沒推土機可測就是了Orz
小弟巨大的飛躍的論點..由此而來..並不是只有RAR歐..不管你跑甚麼實際上的應用..I7感覺真的快很多..
當然如果您是輕量級用戶..無感.....以上..
開機牽涉到很多層面的問題,從BIOS檢測、硬碟速度、作業系統、周邊裝置(印表機或掃描器)、開機載入程式...等,CPU對開幾時間影響很小,除非你的CPU十分低階、年代十分久遠,或記憶體不足...等,不然光不同BIOS那關就可以差很大,有RAID介面也要檢測時間吧!

換SSD開機時間就會差很多,十多秒以上都有可能!

好的CPU帶來的可不是開機速度,開啟或載入程式的時間,而是來拚浮點運算速度,來拚個Megui影片轉檔或Matlab模擬,就知道有沒有感覺了,差數十分鐘到好幾個小時...這時候,你就不會說沒差了

打遊戲顯卡還是佔很大的權重,如果只是打打Word或玩玩一些畫面很Low的Online Game,Q6600和i5-3450當然沒什麼差異。

如果只要單純要開機快,開啟或載入程式的時間,不是換CPU,而是把硬碟換SSD。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