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超頻是個人的選擇,跟對錯沒有關係;我貼文純粹只是回應網友的問題,沒有要鼓勵或反對超頻的意思。
至於我自己選擇要超頻,其實是興趣及習慣。我從AM486-100(我用AMD CPU的歷史應該算早,AM486是我第一次用他們家的CPU)開始超起,中間換過多少CPU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不論大超小超,印象中每顆CPU到我的手上都會手癢超來用用。我原則上不做極限超頻,拉高電壓也都會控制在預設值的10%以內,超了這麼多的CPU下來,從來沒有一顆CPU是因為超過頭縮缸導致CPU故障或超不動,以致必須要換CPU或系統。在我的超頻過程中,超頻幅度最高的是Celeron 300A超到450,時脈增加50%後性能足以跟當時的Pentium II並駕齊驅。另外在K7的時代,我也曾經買過Duron跟銀漆筆,改成Athlon後再繼續超。
我舉個人的超頻的歷史並不是為了要爭辯說超頻不會影響CPU壽命或保固,純粹只是說明我為什麼會決定把Athlon II X2超到4G來用。就我個人的經驗判斷,X2 250從3G超到4G(超頻幅度33%),電壓由1.4V加到1.5V(沒有超過10%),縱使真的對這顆CPU的壽命有影響,影響程度應該也是不大,在這顆CPU因超頻而導致壽命提前到達以前,我應該早就已經把它換掉了。而縱使我基於過去10多年的經驗判斷錯誤,這顆CPU真的因為超頻而被我燒掉了,老實講這種價格我也不會覺得心痛,又不是人死不能復生,換別的CPU再上繼續超就是了。
因此,雖然我在買CPU當時就已經知道,G530或540相較於X2 250而言價格沒比較高且性能更為優越、耗電量更低,但單就不能超頻這一點就已經違背我的興趣和10幾年來的習慣,Celeron和Pentium都不是我的菜,我幾乎是沒花什麼時間考慮就決定要買X2 250。比較令我意外的是原本看網路上的測試說這顆CPU只能穩超到3.7、3.8G左右,所以打算從4G開始往下試一個穩定的頻率,沒想到隨便一試竟然就上4G,後來才知道原來X2的CPU剛好在我買的前一個月製程改版,還真的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人生的第一顆4G的CPU就這樣入手。
之所以寫了這麼多只是不希望挑起該不該超頻的對立,超頻這種事沒有對錯(雖然CPU廠商應該是覺得超頻不對,甚至intel目前已經以實際行動公開表達了他們對超頻的看法),由使用者的角度而言,不管是為了興趣、習慣、追求性能、成就感、貪小便宜、爽或不爽…,總之想超就超、不想超就算了,實在沒什麼好爭論的。我貼文只是單純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樓主跟其他網友在決定是否超頻之前能夠有更多的資訊做判斷;而如果真的決定要買X2來超時,心裡也大概有個譜。貼這些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如果真的有人也拿了新製程的X2來超的話,也能上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網友能夠知道AMD新製程的差別,畢竟現在網路上風向看來似乎是一面倒向Intel跟新Celeron, Pentium,關於X2新製程的討論至少在台灣幾乎是沒有。但其實X2系列和Celeron, Pentium相比並不是爛東西,以這樣的溫度、時脈、性能跟耗電量而言,AMD相較於過去其實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我個人覺得缺乏平衡一面倒的評論對於正在考慮購買低價雙核心CPU的網友們來說,其實沒有辦法做到網路傳達充份資訊的功能,而且沒有太大的幫助。
enm wrote:
不論超頻的話, 目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