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Core i3 2130 與 Athlon II X2-270 與 Llano APU A4-3400, 請問差別在哪?

因為最近回了這一串討論,稍微撩起我的興趣,所以晚上又再試了一下,用300x15(4.5G)完全沒辦法開機,用280X15(4.2G)則是可以開機進到系統(Windows 7 pro, 64位元),但執行程式時都會跑出記憶體錯誤的問題(還沒到藍白畫面啦),所以後來又調回4G使用。手上這顆CPU正常使用的頻率應該就是4G了吧,要跑4.2G還得繼續加電壓,而且未必能穩跑,我想超頻的極限時脈大概就是落在4.2G左右。

要不要超頻是個人的選擇,跟對錯沒有關係;我貼文純粹只是回應網友的問題,沒有要鼓勵或反對超頻的意思。

至於我自己選擇要超頻,其實是興趣及習慣。我從AM486-100(我用AMD CPU的歷史應該算早,AM486是我第一次用他們家的CPU)開始超起,中間換過多少CPU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不論大超小超,印象中每顆CPU到我的手上都會手癢超來用用。我原則上不做極限超頻,拉高電壓也都會控制在預設值的10%以內,超了這麼多的CPU下來,從來沒有一顆CPU是因為超過頭縮缸導致CPU故障或超不動,以致必須要換CPU或系統。在我的超頻過程中,超頻幅度最高的是Celeron 300A超到450,時脈增加50%後性能足以跟當時的Pentium II並駕齊驅。另外在K7的時代,我也曾經買過Duron跟銀漆筆,改成Athlon後再繼續超。

我舉個人的超頻的歷史並不是為了要爭辯說超頻不會影響CPU壽命或保固,純粹只是說明我為什麼會決定把Athlon II X2超到4G來用。就我個人的經驗判斷,X2 250從3G超到4G(超頻幅度33%),電壓由1.4V加到1.5V(沒有超過10%),縱使真的對這顆CPU的壽命有影響,影響程度應該也是不大,在這顆CPU因超頻而導致壽命提前到達以前,我應該早就已經把它換掉了。而縱使我基於過去10多年的經驗判斷錯誤,這顆CPU真的因為超頻而被我燒掉了,老實講這種價格我也不會覺得心痛,又不是人死不能復生,換別的CPU再上繼續超就是了。

因此,雖然我在買CPU當時就已經知道,G530或540相較於X2 250而言價格沒比較高且性能更為優越、耗電量更低,但單就不能超頻這一點就已經違背我的興趣和10幾年來的習慣,Celeron和Pentium都不是我的菜,我幾乎是沒花什麼時間考慮就決定要買X2 250。比較令我意外的是原本看網路上的測試說這顆CPU只能穩超到3.7、3.8G左右,所以打算從4G開始往下試一個穩定的頻率,沒想到隨便一試竟然就上4G,後來才知道原來X2的CPU剛好在我買的前一個月製程改版,還真的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人生的第一顆4G的CPU就這樣入手。

之所以寫了這麼多只是不希望挑起該不該超頻的對立,超頻這種事沒有對錯(雖然CPU廠商應該是覺得超頻不對,甚至intel目前已經以實際行動公開表達了他們對超頻的看法),由使用者的角度而言,不管是為了興趣、習慣、追求性能、成就感、貪小便宜、爽或不爽…,總之想超就超、不想超就算了,實在沒什麼好爭論的。我貼文只是單純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樓主跟其他網友在決定是否超頻之前能夠有更多的資訊做判斷;而如果真的決定要買X2來超時,心裡也大概有個譜。貼這些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如果真的有人也拿了新製程的X2來超的話,也能上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網友能夠知道AMD新製程的差別,畢竟現在網路上風向看來似乎是一面倒向Intel跟新Celeron, Pentium,關於X2新製程的討論至少在台灣幾乎是沒有。但其實X2系列和Celeron, Pentium相比並不是爛東西,以這樣的溫度、時脈、性能跟耗電量而言,AMD相較於過去其實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我個人覺得缺乏平衡一面倒的評論對於正在考慮購買低價雙核心CPU的網友們來說,其實沒有辦法做到網路傳達充份資訊的功能,而且沒有太大的幫助。

enm wrote:
不論超頻的話, 目前...(恕刪)

enm wrote:
其實... 說真的....(恕刪)


問題在, 入門處理器基本效能就差不多如此..
就算拿x2跟G530比, x2跑不順或性能不足, G530就可以嗎?

其實x2若從3.2G超到4G, 這種差距絕對可以讓你在必要軟體上感覺出來了..
光是轉檔時間可能就省上近20%... 你說沒用沒意義?
G530比起x2大概強上近10%, 一群I fan都已經大叫買x2是白癡了...
換成超個25%的x2, 你說這數字沒意義不實用? 這是什麼道理?

這也是Intel的暴力小羊跟E52系列如此受歡迎緣故..
大家都知道, 超上3G甚至4G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效能也是大飛進...
甚至可以略勝雙核王者E8系列.... 怎會沒用?
除非你只用來跑windows看電影...

再講一次, 超頻這事現在連原廠都認可且親自操刀..
包括turbo 及解倍頻....

所以其實嚴格說起來, 半導體這玩意沒什麼" 法定時脈"..
因為那是人訂出來的, 甚至還故意對它做限制, 如鎖頻...
這些規定往往與實際處理器能運作的時脈相差很遠... 只有商業上用來定位產品的意義而已...
只有在某物理條件下的"可運作時脈"! 才真有意義..

這條件卻是有參考值, (例如玩家們認為E8400 空冷平均可以到4G..)
沒有絕對值...(若你特挑一顆也可能上得了5G, 或用N2來還能更高..)
所以沒什麼理由說超頻有何不對..

當然, 若是正式評比, 必須要以廠商法定時脈為主來進行, 這是一定的...
但實際使用上, 你若有能力去超, 本來就是合理且更好的做法, 物盡其用嘛!
因為原廠的做法只是"建議時脈", 不是它真正可穩定運作的"標準時脈"...
這道理只要稍懂半導體技術的人都能理解....

所以還有人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像"減少壽命"之類的, 是的, 確實高熱會減少壽命...
問題在, 這沒有絕對標準, 若我們把一顆E5200從 2.5G降到1G使用...
那理論上說不定可以撐到100年, 讓你"終生保固"! 這有意義嗎?
E5200如果照2.5G跑, 也許理論值是十年使用穩定....
把它超到4G, 剩下五年, 以實用的立場來說, 是合理的使用 當年的P4 EE一顆要多少?
五年後丟到路邊都沒啥人想撿了, 因為你很難找到新板子餵它, 組起來也不實用!
就算講到縮缸的E6300, 用到現在,. 夠本了啦!!! 何況也是可以用啊!

我本人並不怎玩超頻, 興趣也不大, 不過, 如果有需要且能做到, 我是絕對贊成的...
所以, 我一直認定廠商應該開放給使用者這種空間, 如同很多人說的, 會超的只是少數..
廠商為的就是防賭玩家的超頻, 避免高階處理器不好賣而已... 這立場可以理解..
不過身為消費者方, 自然還是會有不滿意的感覺..





JW75 wrote:
因為最近回了這一串討...(恕刪)


其實我倒覺得是某些人立場影響他們的討論..

兩年前E3/E5這些超頻討論多如牛毛... 超上去都可以當一顆E8400甚至8600了..
不信翻翻各大硬體網站就知道..

現在這些人個個靜悄悄, 屁也不敢吭一聲...
對Intel這種自私作風啥都不敢說啥, 只敢一味出聲捅AMD而已...
其實AMD打不過Intel也不過是力戰而敗, 一間只有對手5%規模不到的小公司..
要去對付間擁有千億美金, 二十幾間Fab的大恐龍, 輸掉本來就沒啥意外...
而且就算打輸, AMD也沒對不起你, 乖乖就是價格降下來嘛... 有什麼可大批特批的?
難道Intel厲害是因為你很行, 幫上忙? 所以有人講, 日本人武士以向強者挑戰為榮..
中國人卻長於打落水狗, 其實水溝兩邊的中國, 台灣人哪有啥分別? 一付當Intel的陣前狗..
就很了不起的鳥樣.. 做狗都做那麼囂張, 讓人想不搖頭都很難...

雖然我個人已經好幾年不玩超頻了, 可是我還是認為Intel應該開放入門處理的時脈...
對Intel來說, 這是行之有年的狀況, 況且Intel獲利也還是老高一把...
沒什麼理由來苛扣消費者...像某Dram廠商, 最近把原本的終身保固條款改成五年..
就被一票玩家罵到臭頭...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 現在Dram景氣如何?
廠商這樣做是該罵, 但是比起Intel的作法, 還是情有可原得多...
以我來看, 這利害關係其實不算很大, 但態度就很讓人不敢恭維...

其實前陣子好像有看到消息, Intel要"好心"開放i3還是更低階處理器的K版上市..
(還是要賺一票就是...) 不過好像暫時沒下文....






其實說真的...

低階處理器跟高階處理器在同一核心設計, 同一製程下...
只要核心數量一樣, 快取一樣大.

買一隻 G530 或 X2 245 向上超, 就可以變身成未來的 'G560' 或 'x2 275'

--- 講早一點的東西, 例如 PDC E6300 往上超一下,
不就是 PDC E6500 , 甚至是 PDC E6600 以上等級?
OP 144 往上超一下, 馬上把上面的 OP 148 做掉 w

更早一點, 像 P4 很熱門的 2.4GHz HT 版本, M0 版, 只要記憶體跟主機板能上
每隻都可以是 250 外頻直達 3GHz , 那還買 3GHz 型號做什麼?
這價差可是四千與上萬的差別.

動手超一下, 現賺一倍價差!

那 intel 跟 AMD 做啥賣那麼多級別的頻率?
直接用核心分級與快取大小分級就好了.

賣一個基本款 AII x2 205 或 Celeron 500 就好了
想要更高頻率, 各位使用者請自己動手超.
能超到 245 , 或者 530 級別?
端看使用者的水準與造化?

超頻, 其用意便是以最小的錢達成最大性能.
這也是提升 CP 的一種手段
(最早如 Celeron 300A , 那超上去根本就是價格好幾倍的 Pentium 450!)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 我也說明了. 或講更明白一點好了.

請問 i3 2100 是雙核還是四核?
又, AII x4 640 是雙核還是四核?

沒錯, 只能用單處理緒的單核心效能一比下去, 單線程弱的 x4 640 在 i3 2100 面前根本乏善可陳.
可是一旦碰上多核優化的東西, i3 2100 再怎麼超, 也不可能把雙核超成四核去趕上 x4 640.
i3 2100 雖然單線程贏了 x4 640 不少, 可是還沒有贏到超過 100%, 而且很明白的, 它就只有雙核.

有些東西, 超一下可以獲得更好效能.
有些東西, 怎麼超都不可能把天生的缺憾超回來.

---

在你決定超頻之前, 應該要先決定你的用途.

是多核應用多? 還是需要單線程拼速度?

一天到晚轉檔的人, 超上去當然省時間.
然而若是只跑跑 FB 或一些網頁, 看些影片打屁聊天的...
超不超? 有差?

那何必超?

G6 / G8 固然效能強, 但是略弱一些的 AII x2 就一定會做不了?

如同上面有人提到的, AII x2 應付不來的, G5 / G6 系列大概也不可能.

那超了就應付得來嗎? 真是那樣, AMD 還做什麼推土機, Intel 也不要出 Ivy 了, 沒意義啊.

---

超頻這種東西, 不要因為現在廠商幫你寫好簡便的 BIOS , 甚至做 OS 底下的軟超,
只要動動手設定幾個數字即可看到頻率狂飆...

就把他視為理所當然.

(以前超頻還要自己黏漆包線, 鉛筆畫線, 做跳線... 一個不對就整台再見的)

別忘記...

不管是 AMD 還是 Intel , 對於超頻產生的不良影響 (例如燒了什麼東西) 都是沒保固的.

我要說的就是這點.

不要因為超頻額外傷荷包.

---

所以, 我不鼓勵超頻, 從一開始就是.
去翻我的古文, 我從一開始就言明我是不超派的

若有人覺得某些人的言論有預設立場, 那我只能說遺憾.


其實超頻我都不喜歡超太大,超久真的會縮肛,雖然現在CPU一個一個是更猛了。


不過真要超頻,就買I7來大超,沒有特別需求只為了玩遊戲或是看高清,I3或是X4 640都夠你用了。

不然買X2超就只是超爽度的,真的為了效能,會直接買更高一階的,而且超頻的變動因素太多,超頻玩家也不會拿X2來玩。

enm wrote:
請問 i3 2100 是雙核還是四核?
又, AII x4 640 是雙核還是四核?

沒錯, 只能用單處理緒的單核心效能一比下去, 單線程弱的 x4 640 在 i3 2100 面前根本乏善可陳.
可是一旦碰上多核優化的東西, i3 2100 再怎麼超, 也不可能把雙核超成四核去趕上 x4 640.
i3 2100 雖然單線程贏了 x4 640 不少, 可是還沒有贏到超過 100%, 而且很明白的, 它就只有雙核.

有些東西, 超一下可以獲得更好效能.
有些東西, 怎麼超都不可能把天生的缺憾超回來.
..(恕刪)

很難講喔,4核的I5再跑多工某些項目甚至電掉X6,I3電掉X4的也不少,當然這都是在預設的情況下,而且I3/5少了核心跑多工的確吃點小虧。
說的真好
看了很多超頻網站
就這裡說的最中肯

bar0106 wrote:
其實我倒覺得是某些人...(恕刪)

bar0106 wrote:
其實我倒覺得是某些人...(恕刪)


說的好@@.
I飯想超就買K吧,連版子都分真是XX..
不過那些跳出來讚聲的,有多少人買K來超?
散彈槍 wrote:
很難講喔,4核的I5...(恕刪)

多工一次若轉"多個"影像檔
讓CPU使用率接近100%
X6會電掉I5~X4能電I3
何況intel超頻優勢目前是大減了
想扳回優勢只能多掏點$恭奉intel了
超頻這兩個字...都是原廠用來嚇阻嚇人用的

2700K不一定比2600K好超(FX-8150也不一定比FX-8120好超)

一顆2700K or FX-8150若只能超到5.1GHz...另一顆2600K or FX-8120卻能超到5.2GHz

憑神麼斷定這兩顆都跑3.5~3.6GHz時...2700K or FX-8150就是正常使用,但2600K or FX-8120卻是超頻使用?

Intel這間公司...你越拿錢捧...它賣的越好...就只會越機車+福利越少

(老子鎖東閹西,銷量一樣常紅,下次乾脆全都鎖算了,反正不怕肥羊不乖乖就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