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MD 在E3 展示推土機


sycee2008 wrote:
其實我倒覺得這個還好...(恕刪)


可惜我相信很多人都等不及進了sandy bridge的門了...

用phenom 9550苦等三年多後日前轉往i7的人留
好威的螢幕...
怎麼好像有點不穩....
dellasus wrote:
http://www...(恕刪)
peterTG wrote:
缶是指金屬薄板的意思,翻譯成金屬盒會不會比較恰當?

不會,因為真要這麼計較的話,寶特瓶也是一種「缶」。
對不起,缶這個字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瓦器,常見的字如罐,缽,罈等,若要用在形容金屬罐,則在缶前面冠上金屬名稱,例如古代有銅缶是青銅器鑄造,用以盛酒的大型容器,錫缶則多為小型錫罐
eddydnd wrote:
對不起,缶這個字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瓦器

你說的是缶(),其他人談的是缶(かん)
雞同鴨講了現在…

ycweng wrote:
如果真是讀取單一感測...(恕刪)


以前的CPU幾乎都是一顆一核心,
在管理介面上看到的不同CPU都是實體的CPU,
所以管理介面一直沒有CORE、SLOT的觀念,
後來因為策略、技術進步變成一個實體的CPU有多個核心,
以intel的E7-8870來舉例,主機板最多可以插到實體CPU*8
這時候就監控會有8種溫度,
核心來看HT+實際核心會有160核心數目,但是溫度是只有8種,
有的CPU有內建溫度感測,有的是主機板,所以我說溫度的感應器【可能】做在主機板上,
如果是CPU內的溫度感應器也可能用SLOT為單位,非CORE為單位,
現在會用SLOT為單位的大概都是授權費用,其他管理介面大多以CORE為主,
所以這樣設計算是大眾的做法,
01上剛好有一篇在討論CPU的溫度,大家的多核心處理器看起來溫度都一樣,
每個核心都要分開SHOW一次溫度、頻率,

有人PO了當地的溫度最低只有12度,那張圖每個核心也都很低,且LOADING也很低,
19度也還好,8核心都全速運轉1小時溫度可能就會變高一些,
來到台灣的夏天,溫度可能再高一些,希望售價能有C/P比。
綠手指
tcc7 wrote:
以前的CPU幾乎都是...(恕刪)

這些故事小弟都清楚,重點在每個核心運作頻率都不同的情況下(請參考同一張圖,有的核心是3.xGHz、最低的是九百多MHz),不管系統端是怎麼實作的到最後秀出這個畫面,八個核心通通都顯示19度是不合理的,也欠缺該程式界面之所以這樣設計、原本可能想呈現的有用資訊。

isamuplus wrote:
不會,因為真要這麼計較的話,寶特瓶也是一種「缶」。


Yahoo日本辞書很好用
金属の薄い板で作った容器。特に、ブリキ製のものをいう。
翻譯:金屬的薄板所製作的容器,特別指稱錫板所製作的東西。

我會問樓主翻譯成金屬盒是不是比較好的原因在此,先不說人家指稱的是大範圍的金屬容器,就算特別指稱也是指錫板,根本不是鐵,所以稱之為鐵盒有點疑慮。


eddydnd wrote:
對不起,缶這個字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瓦器,常見的字如罐,缽,罈等,若要用在形容金屬罐,則在缶前面冠上金屬名稱,例如古代有銅缶是青銅器鑄造,用以盛酒的大型容器,錫缶則多為小型錫罐

這位大哥你來亂的是吧...請連一下樓主給的連結,是日文網頁,不是中文,雖是漢字,但字義早有所改變。
peterTG wrote:
我會問樓主翻譯成金屬盒是不是比較好的原因在此,先不說人家指稱的是大範圍的金屬容器,就算特別指稱也是指錫板,根本不是鐵,所以稱之為鐵盒有點疑慮。

大哥,ブリキ在台灣叫做馬口鐵啦…是一種鍍錫的鐵板(低碳鋼板)
isamuplus wrote:
大哥,ブリキ在台灣叫做馬口鐵啦…

大哥,原連結是日文網頁
老話一句,Yahoo日本辞書很好用


如果你要說在台灣把所有金屬製的盒子統稱為鐵盒,那我沒有任何意見,但我的人生經驗明確的告訴我並沒有這種統稱法。
依照原文的寫法,在沒有說明材質的情況之下,我認為金屬盒這個詞彙會比鐵盒來的恰當就是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