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UR wrote:
另外office好像跟abode系軟體一樣有對intel優化...(恕刪)
感謝B大的解說..
架構和優化與否的影響似乎真的有差,
像I社的CPU在某些應用軟體上的表現感覺相當不錯,
但A社CPU的延用性及CP值一直令人感心...
家裡的主力桌機還在用2G雙核35W的老3800,
感覺上還不致於不夠用, 只是開機跑輸eeeBox感覺有些不解...
自己已經過了超頻的年紀, 最近也幾乎不太玩遊戲了,
倒是對節能的CPU比較感興趣, 可能是年紀有些大了常常沒關機就睡著了,
一般效能較好的CPU功耗動輒上百瓦, 感覺有些浪費也不環保,
所以想在效能及功耗上尋求一個平衡點.
倘若加上VM的考量是否有其他的建議呢?
moni0000 wrote:
那世代不就比喻成同樣的家庭作業由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了
這是個舉例呀~~ 當然也可以這樣說 (雖然這個社會有些大學生會的東西比國高中生還...)
像加減乘除 由小學生跟大學生的處理速度就有落差
但高中生跟大學生可能比較不出來(都很快)
這時可以增加作業難度(像馬雅建模 算圖)
世代的落差就出來了
記得之前有人提過自己的電腦跑什麼遊戲都很順
可見顯卡已經封頂了 真是笑話
只是遊戲公司不想出太多作業罷了
畢竟這個市場 國高中生是大眾
我倒覺得世代就像人會成長
一定是活到老學到老
不然光活卻不學的話
就像世代升級效能卻沒比較好
一定會被Fire(淘汰)的
畢竟 大家都是會算CP值的~
我思 故我拍
核心再多,一個核心在一個工作週期內也只能執行一條執行緒,也就是只能做一件事情其中一個動作。
指令集可以讓多個動作組成一個連續動作,讓一個核心可以在一個工作週期內完成一組連續動作,這樣才可以快速將事情完成。
事實上,沒有指令集的CPU,縱使時脈再高,核心再多,快取再大,也是提升不了多少運算速度。
而A、I兩家廠商推出的處理器產品,所內含的指令集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家廠商的兩個處理器產品,指令集也會有所不一樣。
有幾位先進的用詞實在詭異,雖然是看得懂想表述什麼,但是用字或許可以更精準一點。
例如:世代影響處理器效能甚大云云。可以把「世代」這個詞延伸為「不同世代的架構」或許看起來會讓人更明白一點。
還有位大大提到處理器使用率到達50%以上,效能會衰退 ? 讓我有點匪夷所思。
不禁想提出幾個疑問:
1. 50%會造成「效能衰退」,那....49%呢 ?
2. 當使用量超過50%時電腦感覺變慢了,所以是處理器衰退了 ? 還是效能沒有衰退,只是做的事情更多了 ?
我自己試著回答自己的疑問:
1. 50%只是大大自己隨便抓的概數。
不過正義凜然的「要給別人兩個觀念」之前,所提供的資訊可以更正確一點,例如說:當CPU使用量提高到某種程度時。
2. 一個核心一個工作週期內只能執行一個執行緒,但一個軟體有可能多達數十條甚至上百條執行緒,CPU速度相當快可以在各個軟體間迅速切換,用起來就會感覺所有軟體同時在跑。
理論如此,事實並非如此,作業系統是介於應用程式與硬體之間溝通的橋樑,應用程式該如何跟作業系統運作,這要看應用程式怎麼寫,作業系統該怎麼配給資源給硬體去運作,也是要看作業系統怎麼寫。
例如:同樣是轉檔軟體,轉同一個檔案就會有使用量高低的不同,這就是軟體撰寫設計的好跟壞。
應用程式該怎麼與作業系統溝通那是應用程式問題,作業系統該如何配給資源給硬體運作那是作業系統的問題。
從頭到尾都跟CPU本身扯不上關係,更不會出現「CPU效能衰退」這種現象,除非你超電壓過頭讓它縮肛了、或是正常使用好幾年後。
BTW,雖然我不太清楚那個微軟藍澤光軟體開30-40個意義是什麼,燒機嗎 ?
別以為看到CPU使用量到達100%就以為這顆CPU已經吃飽飽到達極限。
使用標準燒機軟體Hyper PI跟LinX燒機都可以讓CPU使用量衝到100%滿載,但是LinX燒機的CPU溫度卻比Hyper PI燒機的溫度還要高好幾度,個人某次測試的結果是大約8-12度左右。
至於為什麼 ? 可以自己猜猜看囉。
以上,淺見。
whocareyou wrote:
各位似乎還忽略了指令...(恕刪)
50%的確是我抓個大概而以,等會兒我再去修改前文..我並非正義魔人

我不知道那個能不能叫做效能衰退,CPU本身的效能應該就是那樣子沒有變
我提出的那個是指,當CPU的使用率到達某種程度的時候,執行軟體的效率會逐漸降低,所以CPU的負載率就相對重要
我貼那個藍澤光的用意不是燒機,是說那個可以用來測試不同使用率下CPU的工作效率
就是說,只開一個可能只會吃掉3%,開20個就會吃掉60%這樣
然後在CPU使用率60%的時候可以試著進行其他的工作,看看運行的效率有沒有降低
這樣就可以方便在20、40、60、80%的使用率下工作看看,用到100%就沒意義了,那張圖是錯誤示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