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講也OK,R5 7500F一個4000多,I5 12400 3000多主板4dimm沒那麼丐的B650主板要4000元以上,B760也是一樣當然還是有3000內的主板,不過太丐我不會用顯卡問題對我反而好解決,我已經沒在打Game去收二手GTX1650 1660S就好了只單以新顯卡價格來看4000多能買到何新卡...二手卡去收一收比較快我又沒在打Game,二手卡加減用我組電腦就會變成很奇怪組合...R5 7500F或I5 12400F,搭配10年前的GTX750二手顯卡當然這是為我自己組電腦這樣組,要幫別人組,還是會請對方花錢買至少RTX3050新卡
真的 如果拿快20年的來比以前消費級旗艦cpu 2,3萬 , 現在也是差不多2,3萬但以前消費級旗艦gpu一萬多 現在快十萬一樣都有在性能升級 但gpu定價真的飛漲我覺得真的不該把性能稱斤賣一直加不然未來消費級顯卡一張不就幾十萬而是該把旗艦產品定個價格天花板區間每年多個正常通膨漲價這樣 有特殊狀況可以漲多一點 但事件過了就該回調至於說啥研發有的沒的經費 以前產品也都要研發經費阿他們那時的定價早就含那些有的沒的 憑什麼隔幾年漲翻倍 那些週邊成本又沒翻倍價格根本靠喊 市值飆成這樣就知道賺很大當然 抱怨歸抱怨 小老百姓講的話沒人在意 不買最大
現在人組機怪怪的,特別是老 PC DIY 者。基於以前的慣性,CPU 上要多開個現在用不到的 $3,000 很不願意。但同晶片的顯卡,多開 $2,000 ~ $3,000 從丐板昇到有點名號可講的產品時可能願意開。(反正都這麼貴了啦沒差了。像買車時多加個沒有實用性的外觀空力包件三萬五萬)一萬五的 CPU:好貴啊!買不下去。一萬五的 顯卡:等級不夠啊,要不要再加個三千五千捏上去一下,不然以後又會想昇級。
這種問題不同角度也會有不同答案例如用一樣大規模晶圓面積的產品去比...96核的 TR9995WX 本身單CPU售價38萬台票,已經超越33萬的 RTX6000 Pro另個角度我工作要用到- AVX-512 VNNI僅12核的Xeon W5-2455X 要價三萬六,也已經是RTX5070Ti的價格,並非入門顯卡價...CPU主要的計算作業依舊是那些,GPU則是扛起越多計算功能不再是單純顯示...硬是倒在一鍋去比較...很難說個所以然。只能說PC從簡單的計算>Win95進入影音多媒體>Win7時代的3D遊戲大崛起...再到現在的各種 Ai 創作 ...百千功能,各階硬體分類也非常清楚,選擇自己有要用到的再花錢就好。
這應該是看需求來判定的吧目前內顯都足夠用,就算沒內顯找10系或580後的顯卡也能夠日常上網或看4k影片現在的顯卡就是賣給跑遊戲、工作、AI使用的,沒這些需求連顯卡都不用買了我反而覺得以"專用卡"的角度來看,現在顯卡算便宜了,我以前快30年前,為了買一張能跑動畫的openGL專用卡,入門的16MB顯卡就5萬元、高階的32MB都超過10萬了,那時候還沒有nvdia顯卡,現在入門顯卡或內顯都夠跑專業軟體就算用遊戲的角度看,過去最高階的 nvidia titan 系列也是7-10萬元左右,只是現在不出了,直接叫 4090, 5090 而已,但目前性能已經超過titan系列2倍了,4090當初台灣只賣6萬左右也不算太貴不過用入門遊戲卡角度來看,感覺就貴上一倍,過去一萬元可能就買到70級別的卡,現在至少2萬才有,感覺50-80級別都貴上一倍CPU的話,以前四核I7 一顆要1萬多,現在不到1萬的CPU就抵過老I7的3顆,還贏過 intel HEDT的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