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Intel Core Ultra 15代處理器PassMark效能分數

d5的時代確實到來了

但現在進場的就全都是送菜的羊

真的要等到ddr5發光發熱那還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

理由我就不多說了,各位自由心證

但如果你現在要購買新規格的處理器

那沒辦法

你就只能忍受ddr5目前的這種烙賽支援

所以從某方面來看,就是也可以說ddr5的時代還沒有來.


另外intel新規這次有一個特點就是繼九代之後又再度取消了HT

而且九代至少9900是有HT的,這次則是ultra 9也沒有HT

所以多線程效能分數不怎麼樣可能就是因為少了HT的關係

實際上單核單線程效能還是有的

還一個就是功耗依然很可觀

讓人幾乎感覺不到新製程帶來的好處.

之後intel能在同一個製程上面改良到甚麼程度

這個我只能說拭目以待intel的牙膏都是怎麼從同一管裡面不斷的擠出來的
eclair_lave

它們家的HT增益效率不佳,砍了換單線程不被超線程亂搶資源也不是完全不對,真正導致功耗看不出製程升級該有改善的原因,是因為強拉小核時脈,導致超過該製程的功耗時脈合理範圍

2024-11-03 17:31
kkcity59

16代搞不好就是15代開啟HT啊?

2024-11-04 17:47
pc8801 wrote:
還一個就是功耗依然很可觀

讓人幾乎感覺不到新製程帶來的好處.


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論述到底是根據什麼
你真的有理解這一世代的特點嗎?

至於DDR5你看好還可以持續往上增加效能,根據我的理解.....空間非常有限
而且大家要理解現今處理器效能的增加,主要仰賴:
1. 更有效率的資料輸送,而這快主要仰賴Cache的設計,而非DRAM的進步
2. Cache設計主要受限於製程 (不然怎麼不來64GB SRAM)
3. DRAM要大幅度帶動效能,光靠DDR5/6之類的頻率改變,其實很有限(也就是你再等10年也是),主要是Latency太高。真的要改善,要靠eDRAM或是共同封裝
eclair_lave

https://reurl.cc/VMrp5n

2024-11-03 17:39
kkcity59

dram不會停止進步啊...因為大半的die都是放電容器+電晶體。加上前段製程又都一樣,變成說其實在良率一致的狀況從dram到ddr2/ddr3/ddr4/ddr5成本相差無幾。

2024-11-04 17:51
intel自從大小核心後 跑分高又沒用
沒用的原因在於小核
小核跑跑平行運算有幫助
單獨跑軟體 效能需求一高於小核就是躺地
軟體要是有寫多核心使用 讓多小核等同一大核的處理效益或許有用
沒寫或沒用多核 只能再去調動大核來跑

win x86架構 從DDR4後 大記憶體使用養成習慣後 軟體常駐 檔案常駐 已經沒什麼問題了
AMD再靠著多大核心 連遊戲都可以常駐 還能轉檔開直播
尤其現在遊戲已經可以用到8大核了
AMD還有12~16大核產品 就算玩遊戲用掉8大核 還有4~8C空出來給以另做他用
把所有數位資料處理全部集中在一台電腦 徹底榨乾多大核的核心數效益


intel最高8大核 還要買高階產品才有................


----------

intel問題
大核少 小核沒用

系統問題
微軟長期怠惰 系統對軟體效能使用沒有規範與分級 系統大小核調配不佳

軟體商
寫出來軟體 系統並沒有好好配合 系統大小核調配不佳 軟體效益差


----------

狀況很多
一核有難多核圍觀
大核有難 小核幫不上忙
小核有難 抽調大核幫忙
如果大核正在執行任務 抽調處理小核狀況 還會導致原先大核任務拖慢

原本大小核心用意很好
大核處理大軟體
小核處理小軟體 還能更省電
平行運算小核參一腳加速運算

碰上微軟的怠惰 這些用意無處發揮
就變成現在大小核實際執行後的那些窘況


----------

簡單講
只看大核數量與大核單/多核效能就好
小核當垃圾看 不列入考慮


 
pc8801

是之前7700mpk跳水6990元的關係吧?不然amd八核價格破萬也沒低階到哪去.

2024-11-03 18:28
pc8801

至於你說的那個大小核問題,確實只能說是intel的如意算盤,玩家主要還是買大核

2024-11-03 18:33
skiiks wrote:intel自從大小核...(恕刪)


不解的是都換台積電先進製程了,還不全大核....
獨立IMC也是很奇怪的想法,獨立出來也沒有相對應的措施 例如像是加大L3

既然沒有要學AMD的膠水大法,獨立IMC的用意在哪實在在琢磨不透

15代真的是還沒有準備好趕鴨子上架營救股價的產品
整體架構在布置上並沒有比AMD高明
Intel桌上型主流平台的規劃產品的策略一直都很獨到,先是高階型號從Sandy Bridge開始都要浪費一個空間塞內顯(F版只是屏蔽掉,還是空一個在那邊),又從Alder Lake開始塞小核,這就完全是主力放在行動平台加減做桌上型的概念。

大小核在行動平台上老實說也不用管什麼調不調度,就是電量低或是開省電模式時大核休止,小核來跑。插電用或開效能模式就反過來。但是在桌上型,電就沒限制可以一直用,這時候軟體調度好不好就有差了。

話說最早有大小核概念的產品,應該是就是遊戲機PlayStation 3的CELL處理器的吧,也是說的很好1個PPE大核配7個SPE小核,效能多強。但記得PS3出的時候看情報就不少遊戲廠商抱怨很難開發,最後也確實PS3是歷代PS家族賣最差的一代。
ya19881217 wrote:
不解的是都換台積電先...(恕刪)


其實12~14代p/e架構的表面問題是調度
實質上最大的問題是e core性能不佳
所以windows調度異常的時候會產生問題
如果透過軟體指定調度 , 很多狀況都能解決
但因為e core性能不佳 , 負載較高的軟體尤其是剪輯編碼類
直接指定調度不是效率低就是有可能bsod
有些人不知道e core其實能耗比極差 , 過性能拐點已經近翻倍電壓
所以e core的省電只是相對p core的表象
實際讓軟體運作 , p core甚至可以用更低的電壓更快的去完成

windows的爛優化可以用遊戲比擬 , 優化不佳硬體來湊
7950x3d不是沒有調度問題
但2顆ccd都夠強調度凌亂也沒差 , 體感頂多遊戲下降些
12~14代做不到這點 , 這幾顆我玩到爛了= =

目前正挑戰285k
站在嘗鮮和挑戰的立場 , 15代很多東西可以玩
單看e core沒有上代那種問題
e core性能的確是有拉上來 , 也沒有調度凌亂就卡的問題
但單靠e core跑重量級軟體肯定不如amd
真要講15代目前問題是p/e頻率推升異常消極
尤其是p core 只有0和1很積極在跑 , 其他跟死掉沒兩樣
e core則是受到windows電源設定影響
可以跑得非常積極也可以像死人心電圖一樣..
跟當初官宣的調度以e core為優先落差很大
尤其目前intel default和cstate是有問題的
因為已經有玩家把遊戲丟到e core上面跑得比p core還流暢
所以目前自媒體的評測最後大概率都要重做 , 應該很想罵x

針對imc為什麼要獨立
我自己是猜測pe重新排列後
imc無法塞進pe那個tile或是塞進去會有其他問題
並且這代每個tile的電壓是獨立 , 甚至每個核心都獨立可控
不負責任猜測塞同個tile會讓pe溫度壓不住
尤其這代d5頻率連4dimm槽都隨便能8千
撇開記憶體性能單看頻率 , amd其實只要設1:2是隨便都能跑8千
但在intel 14代講是講8000 , 但其實能上的去的基本都挑過..
所以15代的高頻我認為很大原因在imc獨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