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Intel 公布 Intel 3 製程細節 電晶體密度比 Intel 4 增加 10% 同功耗效能提升 18%

志在參加 不在量產


何時可穩定不延遲的量產?
製程的變化太快了
連Intel 這樣的大公司也是要競競業業的追
就知道這產業的壓力
風雪倉月

應該說製程後期研發成本太高了 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打水漂 才能穩定出良率 能研發出來 但要良率不賠錢又是一回事了 老張早算過Intel有這種局面 不可能兩邊兼顧

2024-06-20 3:14
skiiks

intel原本規劃一年製程一年優化 i3打全家 看AMD工程車不行 全部剩下優化 不搞製程先進 才被三星台積電超車。那幾年不腳踏實地研發 現在想追已經追不回來

2024-06-20 17:54
希望實品出來真的強,重點是能解決現在一堆有的沒有的怪問題。
利用代工增加先進製程量產經驗
stephenchenwwc wrote:
看來有多搶到一些產能, 在 GG 生產 Arrow Lake CPU tile.
至於 GPU tile, 沒意外應該也是 GG, 只是 4nm or 3nm 沒說.


Arrow lake 從桌上到行動領域 sku非常多, 各種製程都會有
Compute tile 可能隨數量需求調整fab, 目前新的Sea of Cells架構可以跟fab脫鉤
Arrow lake-S GPU GT1 tile 可能是加入XMX的Xe-LPG+ TSMC 5nm, 舊的alchemist
stephenchenwwc

只跟 i社 向 GG 插隊搶來的產能有多少而定. GG 3nm 兩年前眾客戶就排好隊, 想插隊? 得付出代價.

2024-06-20 12:25
skiiks wrote:
志在參加 不在量產


何時可穩定不延遲的量產?


這個問題是在EUV數量, TSMC擁有超過5成以上的EUV機器
相同的問題過幾年也會發生在TSMC的A14, High-NA EUV還是得必須要掌握一定數量才行
skiiks

製程上 蘋果也不是沒吃虧過。M1口碑絕佳 M2就吃到製程優勢不明顯 接著的M3同樣問題 也才量產多久 M4就推出 但雖說優勢不明顯 還是比起其他廠製程還是更好 但不符蘋果對CPU的效能提升階梯期望

2024-06-24 14:08
skiiks

簡單講 最新製程比他廠有優勢 只是對比自家不明顯 沒有+~++++的製程優化 更好的效益顯現不出來。蘋果還是要吞下去 因為沒其他廠能超車。反而其他買家買到的是之後製程優化更好的版本。感謝蘋果煉丹~

2024-06-24 14:12
Intel加油
拿出一些好產品吧
stephenchenwwc wrote:
intel 3 或許可以接近到 GG 5nm 或 6nm 的表現.
( intel 4 約略為 GG 7nm 或比之稍差一點點 )


如果你真的看得懂表現, 那就會了解上面的論點有誤.

TSMC N7 DUV其實就表現來說是所有以7命名密度最低的 (Samsung 7LPP是已跨入EUV), 直到N7+ EUV後提昇20%密度才超越7LPP, 而所有現在市面上號稱7nm節點的, 其實就密度層面來說都只是10nm, Intel 10nm = Intel 7 DUV 密度100.76 MTr/mm² , 7LPP EUV = 95 MTr/mm², N7 DUV 91 MTr/mm², N7+ EUV = 108 MTr/mm²

從N7開始命名走偏之後導致所有廠商都因商業競爭而讓自家命名越來越偏離實際密度, 不過其實密度之爭也沒有太大意義, 真正能推出有競爭能力的產品賣錢才有意義, TSMC 最大的優勢是良率及產量, N2~N5這段Low-NA EUV 製程產量目前是3年內無人能比.

一年前就評論過Intel 下單N3B用意不光是在自家EUV不足無法大幅量產必須出資購買, 而且還能卡同期fabless 對手例如Nvidia以及AMD的N3產量. 從Intel 公告Meteor lake 數字回推目前Intel 4 目前單月產量只能提供150萬+片Meteor lake cpu tiles, 看來光mobile CPU +代工Ericsson就吃滿了, 根本無法生產desktop (每月約13M-15M). 所以Intel 下單台積電其實跟Intel 3 製程好與壞無關, 因為奢望自家的產量供應給涵蓋桌面+行動領域的Arrow lake是不可能的. 再者之前也講過新製程也貴, 應用在高單價伺服器晶片市場才能快速回本, 所以Intel 3未來火力應該只會集中在Xeon 6.

以上都要靠鈔能力去硬扛成本(是說N3價格不知道有沒有比Intel3 貴?), 加上同步興建各廠區的成本, 可以看到Intel 近期賣Intel 3/4 的愛爾蘭晶圓廠股份給阿波羅, 然後停工以色列的Intel 3/4 廠區興建, 很明顯要把資金轉集中到20A/18A, 所以擴大N3的單就是為了讓內部資源減少在Intel 4/3 而轉而運用到20A/18A上.
stephenchenwwc

GG 的產線嚴謹且靈活, 答應客戶的產能使命必達. 絕少有滑掉的.

2024-06-21 3:32
skiiks

以前顧蘋果就好 因為蘋果照單全收 反正沒別家更強 貴我蘋果賺的回來 其他晶圓供應商嫌貴不下單 還會跳三星。蘋果用了數十年展現台積電強大優勢。現在台積電可以不靠蘋果煉丹 現在讓你們去搶就能坐地起價了

2024-06-24 14:18
看起來有再慢慢追了
不過下一代又換製成方式
一切都很難說
別小看intel ,它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環結,背後有美國政府支持。現在它全力投資18a 14a,其它intel 3, 20a都是在練功的,不是要真正賺錢。
18a加背供電和3D封裝,順利的話就可以吸到下一代google TPU和pixel手機,甚至apple 和 nvidia也必須向intel下單,避掉地源政治風險
skiiks

整體來說不只飛彈沒錯 但你知道我是針對其中飛彈講晶片製程有何優勢就好。

2024-06-25 14:02
Arcus0827

以後Intel 工廠光接軍用、車用晶片就好,不需最先進但一定要掌握在自己親兒子手中。

2024-07-23 18:38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