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脑力 wrote:
amd fx年代时间...(恕刪)
1、晶片製程技術只是能保障你的供貨量及成本,發熱控制則是後來制程的鍋。(產量是晶圓廠的事)
2、晶片的計算能力在「設計完成後」就基本上固定了,原廠頂多就超個頻。(intel目前一直在幹的事)
3、晶片的計算能力提升體現在:重新設計>架構的大改>架構的小改
4、AMD推土機、FX時代會慘輸的原因是:提出的架構市場不支持,特別是微軟。
5、AMD推土機、FX的理念是在不大幅增加成本下,提高計算能力與計算效率。(L3的增加代表增加成本)
6、後續的HSA架構就是5的延續,apu就是結果。(intel目前就是最大受益者,產品不是apu但是有類似的功能,他白送的gpu效能差但是能用)
7、intel在core時代能夠拉開距的主因是:全消費級產品都增加L3快取
8、AMD在Zen、Zen+時代能夠快速追上的主因:重新設計cpu的架構(模組化的設計,但是放棄叢集式設計)、使用14nm以有效控制成本與能耗。(zen的架構比較大,晶片自然也增大)。桌面最高八核。1000~2000系列。
9、AMD在Zen2、zen2+時代能夠繼續領先的原因:架構大改、chiplet架構的導入。桌面最高十六核。3000~4000系列。
10、AMD在Zen3時代能夠繼續領先的原因:架構大改、由四核心一組改為八核心一組、L3合併。桌面最高十六核。
11、AMD在Zen4時代能夠維持領先的原因:架構大改、加大L2、精簡部分指令集、全系列增加cpu(雞肋)。桌面最高十六核。
AMD翻身的真正原因是,回頭重新設計建立zen架構,並且在架構上不過度超前市場(堆土機就太超前)。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加強有效的宣傳(所以整天把台積電的製程掛嘴邊…)。雖然在zen4時期有些許的激進而跌了一跤(只支持ddr5、溫度較高),但是在產品線的定位上做了調整了之後又拉回來了一點(x3d系列)。
註:不過市場的接受度真的不同,intel的熱就不是熱…
amd的危機?
有,因為對手是「財大氣粗」型的龍頭,所以,在宣傳上真的輸了一大截。由於對手的跑分與實際使用的狀況是無法在媒體測試中顯現出來,導致銷售的延遲。進一步使得AMD為了應現況,打算推出大小核設計,可能會導致主導權的喪失。但也可能是基於成本考量的無奈的選擇。
所以,基本上,AMD就不是靠製程紅利來競爭的。只是因為他一直掛在嘴邊宣傳,讓你以為是而己。不然,一直說前端架構的改進、內部計算與傳輸的提升、代碼的有效精簡、整體處理器的平衡等,這樣媒體聽不懂,更何況是消費者。簡化為制程反而更有效率。
目前的狀況其實依舊是intel的市佔率高,因為市場的真正主力依舊是商用電腦、品牌電腦、筆記型電腦
產品能力較量:amd 7000>intel 12代、13代(依舊是一代打人家二代以上)
所以,制程才沒有那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