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75 wrote:先說結論:
我想問一下是否有人知...(恕刪)
1、4小核>1大核,買intel產品要看大核的數量,小核就只能拿來省電及跑分用。
2、4小核<2大核。
12代P核與E核效能發布說明,按照Intel的說法
1、在同等功耗下,大核的單執行緒性能比小核高出50%。(小核為基準)
>>其實應該是最大的性能,同功耗其實大核的單執行緒性能比小核高出30~40%,因為小核沒辦法達到大核的功耗。個人理解:小核約是大核的60~70%,這個我個人勉強接受…
2、多執行緒性能方面,2大核+8小核的組合,相比4大核,在同等功耗下也可以領先50%。(4大核為基準)
>>翻譯過來,在效能不變下,扣掉2個大核後,也就是8個小核相比2個大核在同等功耗下也可以領先50%。但其實應該是最大的性能,同功耗其實8小核的性能比2大核高出30~40%,換算下來,同功耗下4小核的性能比1大核高
但是intel n系列的性能結果也大致是這樣…
intel發布會的圖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JW75 wrote:
我想問一下是否有人知道,intel12、13代cpu,同樣4執行緒,到底是4個e核快還是2個p核快?
首先,建議別信某些稍嫌誤導的說法,什麼小核只能跑分用。在探討效能前,不討論晶圓面積與功耗效能比就是耍流氓。
一個大核的面積略等於4個小核,所以2個大核的面積=8個小核,同樣4執行緒來說,兩個大核的晶圓面積已經遠遠超過4個小核,多了那麼多晶體管,會快也是正常的啊!
好吧,如果不想管晶圓面積,只想探討同樣4執行緒,2個12代大核(2C4T)與12代小核(4C4T)到底誰快?其實可以這樣比較:
買一個Intel Pentium Gold G7400(兩大核2C4T)最高時脈3.7GHz與intel N200(四小核4C4T)最高時脈3.7GHz,就基本上可以在相似的基礎比較了.....
因為很少人把G7400與N200直接比較,只能用網路上分別的測試:


也就是以R23跑分來看,G7400單核心跑分1396,多核心跑分3814,對比N200的單核心跑分688,多核心跑分2304,幾乎快了一倍!
但等等,真的是相似的基礎嗎?
實際上G7400跑R23時,功耗可以到60W,但是N200只有20W,就是N200的一個4C4T小核心只用了G7400以2大核心(2C4T)50%的晶圓面積,30%的功耗,就跑出R23單核心50%,多核心60%的效能。
如條件改為吃同樣功耗(例如都給10W),約略相同晶圓面積的一大核1C2T與一個4C4T小核相比,效能與功耗比就更是全輸啦!
此外桌機版本的小核時脈與容許功耗會提升不少,多核心效能還會更高,也就是同樣1大核的晶圓面積,安置4小核,跑多核心應用,無論絕對效能值、晶圓面積與功耗比,都划算很多。
實際上小核心的效能,已與Intel 9代CPU差不多,不算弱了!如果說小核心只能拿來省電與跑分,那Intel 9代CPU以前的電腦,都可以拿去丟垃圾場了!
完美女神
Reich wrote:
首先,建議別信某些稍...(恕刪)
小核之所會被戲稱為只能跑分的原因是:
1、因為架構的關係,小核的浮點運算的能力很弱。
2、再加上為了降低面積,所L2 cache、L3 cache都共用,而且都不大,所以當多核運算時,單核效能就會下滑,造成多核效能的低下。intel為了彌補這種狀況,硬體預設gpu加速,只要是能丟給gpu的,都會直接丟給gpu,這樣cpu+gpu合作下的效能看起來就會很不錯,然後宣傳的時候只標cpu部分的功耗,這樣就看起來很屌了。這就是6w的n系列筆電實際的電池續航只有4~5小時的原因。(這個其實是amd提出的HSA異構計算。)
3、超線程,這個則是把cpu計算的序列增加,看起來就好像有二個核心一樣(就像流水線平時沒工作,老問強行叫要「認真工作」),但是本質上只有一個核心,在intel的cpu中大約可以提升30~50%不等的效能。但是,當你在打電玩的時候,基本上是全速且高負載的狀況下(流水線已經全滿且全速運作,老闆也無法強行加工作),這樣就沒什麼增加效能。
4、我是一般消費者,我只管我花錢買「產品」買到了多少效能,而且效能是否有符合我花得錢,我才不管面積大小、功耗,我只管「效能」、「電池續航」
5、如果真的有Intel 9代CPU及n系列在同等價下給我選擇,我依舊會選大核心的產品。不敢買二手是因為物品的狀況無法一一確保。
6、小核心的產品只是「理論」跑分上看起來像9代罷了,實際上如果你實際使用時,只要網頁的圖片一多,速度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小核的產品是只適合「輕度使用的」。
7、window下大小核的調度依舊不夠好,所以目前還是看到不少玩家玩遊戲的時候關小核。這樣多花錢買小核的意義在那裡…
註:
本人目前用的就是n4000的筆電,只是文書用尚可,但是便宜,這也是當初買他的原因。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altoph wrote:
小核之所會被戲稱為只能跑分的原因是:
1、因為架構的關係,小核的浮點運算的能力很弱。
2、再加上為了降低面積,所L2 cache、L3 cache都共用,而且都不大,所以當多核運算時,單核效能就會下滑,造成多核效能的低下。
這段你完全寫錯啦,會誤導其他人呢!建議去找一下資料,或是去看一下晶圓圖。Intel 12/13代以後的Gracemont架構的小核心,本身有獨立的L2快取,並且與大核心共用L3快取。
以13900K為例,16個小核心分為4組,各有4MB的L2快取,並與大核心共用36MB的L3快取。

這是12900K的實際晶圓電路圖

單獨賣的小核心CPU也是有獨立的L2與L3,以我在用的N200為例,4C4T有4MB L2快取與6MB L3快取。
你大概是被N4000這種殘廢CPU的使用經驗誤導太久,才會看不起小核心效能,請認明Gracemont架構以後的才是我們討論的小核。

開運貓 wrote:
N200
我還真希望它的L2是獨立的,而不是四個小核心共用的,這樣至少多核效能會比較好看一點
不是看不起小核心的效能
而是小核心的效能沒有intel說的那麼好…
n4000雖然在大多數的人的眼中是殘廢
但是「明確用途」與「預算導向」的前提下
我用起來沒什麼問題
依舊是網頁多開、邊上網、邊看youtube邊查資料
另外
這個是n200的參數:intel n200的參數
L2 cache的確是「share」的…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与之对比的7800x 只能跑22500分 差了将近10%
再对比zen的5800x vs 10700k,11700k,11900k。
当时intel 用14nm死超烂超都无法在r23同核心数下跟台积电7nm zen3打
由此可见制程工艺影响有多大。而用上了台积电5nm的zen4 能耗优势也只体现在低频,高频方面台积电5nm同样打不赢intel7.
amd相较intel在制程方面的优势正在消失。
intel 4的meteorlake ,amd的制程大概会从优势变成劣势
------------------------
8个大核24500分,不关小核4万分。所以16小核大概1.55万分
确实16个小核不如8个大核,1个小核只相当于1个大核加ht的40%左右。
------------------------
台积电5nm相较intel7 大概不到1个节点的制程优势,大概要台积电4nm 相较intel7 才有1个节点的优势。
这方面在搭载台积电4nm的amdzen4笔记本才能体现出来。
尤其是在低功耗领域比如35w以下。
8核的zen4 35w r23能跑14000分,而13700h只能跑11500分,这个劣势将在meteorlake到来后实现逆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