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13900K+RTX4090風冷ITX打造銀白Mac風遊戲機 《白銀戰姬》 by NR200 + G502 X Lightspeed + ROG Strix Scope NX TKL

簡潔配置
i9 253W能壓在90度不簡單
對流做得好空冷還是能Hold一下
整線也舒服
滑鼠Lightspeed選得巧
PLUS版RGB光條不亮時是透灰色
反而沒有Lightspeed純白線條好看
也讓這隻到處缺貨
推一個~
12月20號新增:

後來把顯卡換成微星三風扇超頻版RTX 4090 GAMING X TRIO
3.5槽厚度和337mm長度的顯卡,佔滿了機殼底部空間
機殼內下方的2顆12公分貓扇,得換成15mm薄扇,移往機殼外。
(遊戲時CPU/顯示卡75~85度左右)


此時13900K + 4090的熱量,手放在機殼上方會有燙手的熱氣
感覺進氣量不足了,就在左側板外加了顆800轉20公分貓扇。
讓整個左側板灌冷風進去,
機殼上方熱氣由燙手降為溫熱,看來增加冷空氣是有幫助的。
(遊戲時CPU/顯示卡70~80度左右)


但是左側板是燙手的,尤其是4090旁邊最燙
整個左側散發出燙手熱風。
我知道可以讓熱導出更快些,
就在右邊也加了顆800轉20公分貓扇,
讓整個右側板都可以排出熱氣。
原本燙手的側板變微溫,
熱風也變溫風。
(遊戲時CPU/顯示卡65~75度左右)


於是《白銀戰姬》雙翼加裝了渦輪,變空戰特仕版。
風道左進右出,上方反而沒什麼熱氣。
因為熱氣還來不及上升,就被右邊的20公分貓扇抽出去了。


當然不能只靠外部那二顆20公分貓扇,
內部依然保留12公分風扇接力,
強化對4090背板 / M.2 SSD / CPU的散熱。

別看4090 50~60度的溫度很漂亮,
散熱鰭片及金屬背板是燙手的。
就算數字漂亮,我也想盡量送冷風進去給4090用。
CPU鰭片反而涼涼的,就不管它了。

底部二顆薄扇到底有多少效用就不知道了
聊勝於無吧。


這一面是最燙的地方,尤其是CPU背板及4090旁。
我是摸了CPU背板燙手,才決定加裝右側20公分風扇。
畢竟沒有人關注過,散熱手段也有限,
沒辦法加散熱片,就把熱氣暴力抽出。
成效相當優秀,看來只有大量進氣還是不夠。
主動式排出熱量也是很重要的。


起飛態勢,I believe I can fly ~~ (誤)


這是2077 2K解析度,光追全開,DLSS2 品質檔,
遊玩30分鐘的大致溫度功耗數據。

13900K大致在140瓦,72度,
RTX 4090大致在326瓦,73度,
fps平均120加減20
極端人多處會看到8~90fps
野外沒人處可以來到170~180fps
看來這個遊戲NPC數量大幅影響fps

由於我喜歡熱鬧,NPC數量開到最高,
這樣的測試結果也比較沒有技巧性壓低NPC數量
來拉高fps的問題。

小結:
1.貓扇貴有它的道理,8顆貓扇待機時很安靜,
玩遊戲時拉高轉速,風流聲略升,但不刺耳,
整體體驗很好。

2.ITX風冷13900K + 4090 還真的行,
CPU散熱器瞬間解熱性輸給水冷沒話說,
但用上均熱板的4090,只要冷空氣進得夠,
熱空氣加速帶走,ITX空冷也不錯。

3.外掛風扇純粹個人惡搞喜好,
不外掛風扇時,7~80度也都還在安全溫度範圍。
是能正常使用的。

4.ITX選用40系顯卡真心不錯,
原本的3060Ti也要吃200瓦,
背板鰭片一樣燙手。
換成4090多個120~250瓦
溫度差不多,效能好幾倍。
4090待機上網現在是36瓦,
偉哉,台積5奈米製程!
顯卡自身三風扇進氣
有三風扇進氣就要有等量的排氣

機殼裡的空間 剩下零件組裝後的小縫隙小通道
三風扇進氣的力量 最後變成用在努力推出熱氣
增加風扇確實有效增加抽出機殼內熱氣的速度

------------------------------------

最主要是顯示卡散熱鰭片的散風風流方向
這種散熱方向需要開闊的空間
進氣以外的方向 都要用來快速排出熱量
需要大機殼 對流好的風道 讓顯卡排出的熱氣 被風流快速帶走

試驗過最好的散熱方式 其實是DIY加裝塔散的顯卡
跟CPU一樣 多導管快速導熱到大面積散熱鰭片 再用風流帶走鰭片上的熱量
只是這也需要一個放塔散的空間

前進後出的渦流扇則是鰭片面積與風流量不夠大

看樣子還是水冷排兼具體積與散熱能力


最最最好的方式 電腦環境低溫 像現在室內可以低到20度
但好冷................
                              彈幕濃!
恍似
恍似 樓主

skiiks 我覺得我這樣左進右出,CPU和顯卡都各自能得到新鮮冷風,熱風也能即時從右方抽出,已經有獨立風道的效果。2顆20公分風扇效果真的不賴,風量大又安靜。

2022-12-25 11:26
Ghostwriter

主要是很少CPU+顯卡都全速運轉的情況,所以其實沒想像中熱

2022-12-26 1:50
不錯的參考
剛好最近也在研究風冷itx電競的可能性,感謝樓主分享。
恍似
恍似 樓主

A4 ITX的限制比較多,但體積更小。能在側板掛大型風扇的優先考量。顯卡選336mm以下的會好裝許多。PSU挑支援ATX 3.0的,免轉接線,可省去許多線材空間。

2022-12-24 21:59
最近在玩次世代巫師3

發現比煙囪式風道更有效率的是我這種左進右出的風道

尤其是4090這種高發熱顯卡,除了常被忽略的背板極燙
整張卡的熱氣只能被動式慢慢上升,經過塔散後,被機頂風扇抽出。
被動式的氣流導致4090附近的溫度極高。

而我左側20公分風扇直接吹顯卡冷風,卡側卡背都吹得到
然後顯卡熱氣馬上被右側20公分風扇抽出機外,
熱交換效率極高,效率高到機頂沒有熱風排出,
而是右側源源不絕地排出熱風。

回到4K光追次世代巫師3的遊戲情境:
13900K 55~75度
4090 60~68度,全程大致比CPU低溫
然後打開昆特牌,4090秒降10度,
打完一場牌大概回到40幾度....連顯卡風扇都停了...

散熱效率比煙囪效應還強,令我意外。
恍似 wrote:
最近在玩次世代巫師3...(恕刪)
顯卡專屬風道

以前做過
顯卡上下用紙板隔開 前擋板14cm扇直吹 側擋板也有一顆14cm扇直吹
專屬風道送風到顯卡風扇前
PCIE擋板全拆 用網孔塑膠片 裝12cm扇排出
效果很好


最佳解就是顯卡直立後
自身三風扇由側板網孔進氣 顯卡背面多風扇強力排氣
就像樓主這樣
可惜現在直立多半只是為了展示顯卡 而不是開網孔給顯卡風扇進氣
                              彈幕濃!
恍似
恍似 樓主

20公分扇範圍涵蓋顯卡、CPU、M.2 SSD,整張主機板,連很燙的CPU背板也能把熱氣排出,這是左右沖孔側板限定的改裝,意外的玩法。

2023-01-18 6:56
skiiks

快進快出的熱交換 左右室溫也不影響 吸入都冷空氣 散熱效率才會好

2023-01-25 4:03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啊
但是技術和嘗試的勇氣也要像樓主這樣實際磨練才有辦法
你的銀白Mac風遊戲機 真的很棒!

但如果我要用
4K雙螢幕
同時,打3A大作的遊戲+直播OBS+上網看youtube
++++++++++++++++++++++++++++++++++++++++++

plan A:
NR200小機殼+i9-13900K風冷+RTX409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plan B:
如果不行,降規一點點cpu和gpu都降級
NR200小機殼+i7-13700K風冷+RTX408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恍似 wrote:
NR200
真是頂級的電腦
evin01 wrote:

但如果我要用
4K雙螢幕
同時,打3A大作的遊戲+直播OBS+上網看youtube
++++++++++++++++++++++++++++++++++++++++++

plan A:
NR200小機殼+i9-13900K風冷+RTX409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plan B:
如果不行,降規一點點cpu和gpu都降級
NR200小機殼+i7-13700K風冷+RTX4080風冷+ DDR5-64GB
風冷壓得住嗎?

分二個部分回答:
1.我覺得13900K + 4090 與 13700K + 4080的散熱需求不會差太多,在同樣的散熱器規模下。
以我一次打6小時巫師3情況下,CPU和GPU平均在65度,13900K + 4090 + NR200 空冷散熱是沒問題的。

2.我玩3A遊戲時,主螢幕4K,副螢幕2K用來顯示網頁,工作管理員,HWMonitor,查攻略、監控溫度和時脈,並沒有出現妨礙效能的現象。

但是同時要直播錄影,沒試過,無法給您答覆。
不過以4090強大的效能,內建的直播壓縮輸出功能,應該無礙4K 3A遊戲的進行。
畢竟是主打功能之一。
以2077佔8核心,巫師3佔4核心的觀察來看,
13900K還有16小核的餘裕,13700K則餘裕較小。
以上不精確心得,僅供參考。
恍似
恍似 樓主

又玩了幾十小時,補充一下,巫師3大概可以吃到6執行緒,佔實際核心數則不明。2077則是確定可以佔滿16執行緒。

2023-01-27 10:35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