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客邦:同一顆 Tiger Lake CPU 有 40% 效能差距,但 Intel 為何說「非常合理」?

無腦黑 垃圾文
intel新的功耗設計方式 從最新的跑分來看 事實證明的確能有效提高效能
我是指在相同功耗下。採用dc的方式在多核效能上的確會比傳統上多出2-3%
INTEL過去幾年的漏洞Bug製程 樣樣爛
別忘了補完漏洞,效能少30%的大問題INTEL不是沒出過
這代免得了 ?
要買INTEL不是不可以
但爸爸媽媽都說
被騙一次是笨
被騙兩次是蠢
被騙三次就不如不要生下來
游戏脑力 wrote:
無腦黑 垃圾文
intel新的功耗設計方式 從最新的跑分來看 事實證明的確能有效提高效能
我是指在相同功耗下。採用dc的方式在多核效能上的確會比傳統上多出2-3%
INTEL作惡多端, 本來就黑不用我來黑
網路很可怕 wrote:
INTEL過去幾年的(恕刪)


你這樣要那些靠intel吃飯的員工/筆電廠/下游盤商喝西北風嗎
三山直文 wrote:
然而在tiger lake下,G7的圖形單元可以是96個,也可以是80個,要把CPU的全名都記住,才能知道相對强弱,以前那種看一個數字就可以預估八九成的事情已經不存在了


Intel 將 G7 做了一個明確的劃分 :

Core i7 的圖型單元就是 96 個

Core i5 的圖型單元就是 80 個

另外, Core i7 在同規格上的效能永遠勝過 Core i5, 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唄.

所以, 除非你對 Intel 的命名原則不瞭解, 否則不瞭解效能強弱這件事 : 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看起來買11代筆電大概還要再多查一個 CPU 功率限制,這個條件一般規格好像不會寫?
多回一篇,刪刪刪刪刪
ming0407 wrote:
看起來買11代筆電大(恕刪)


CPU功率限制要查還是查的到,但實際上能否發揮依然要看筆電設計能否順利帶出熱量,以及官方出廠時的作業系統軟體上的功耗策略設定等等

不然就會看到像下面這一台一樣評測時發現高頻上去沒兩下就躺回極低頻(持續功耗變成在15W上下游走)運作的狀況,這也是各廠(不管是CPU或是筆電品牌商都是)官方供測機有時候看起來數據很漂亮,實際量產品卻有落差的原因之一

Asus ZenBook Flip S UX371

eclair_lave wrote:
CPU功率限制要查還...(恕刪)


這個大概只能看評測以及拆機看散熱吧?這樣想從型號如 i5 i7 直接判斷就沒有辦法了...
移動版產品就這樣啦,很受散熱能力跟電池容量限制,規格是否與送測樣機一致如實也一直都是任何產品評測上常見的爭議

只能說別看第一波新品評測就腦燒衝了,不急就是多等一陣子看看市場對量產品的反應回饋比較保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