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各位大大 這是那位三兄說的tomb raider 測試圖 這個我現在才看到跟我原圖放的測試完全無關。請諸位不要再掙扎了,承認吧。這次intel在低頻功耗上真的強到不行。理性往上推導到高功耗的桌面端會強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我現在有事要做,先嘴到這裡
看了波蘭網站的評測原文人家得出來的結論和這位樓主完全不一致https://www.komputerswiat.pl/sprawdzamy-wydajnosc-tiger-lakea-test-intel-core-i7-1165g7-z-grafika-iris-xe/74df5lz#intel-tiger-lake-procedura-testowa正如我們之前所寫,儘管Core i7-1165G7處理器在短期測試中表現良好,但AMD處理器在較長的多線程應用程序中表現更好,並且Tiger Lake系統相對於Ice Lake系列i7處理器的優勢很小。因此,讓我們仔細看看在Swift 5中如何配置處理器。基本的長期能量極限(PL1)高達28W,可以暫時超過64W。這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儲備,它應可使您保持較高的運行頻率並確保更高的效率。不幸的是,在經過測試的筆記本電腦中,對處理器的功率進行了調節,這是我們在任何經過測試的設備中都從未遇到過的,目前還很難說這是Acer解決方案還是Intel創新。如下圖所示,打開負載後,處理器時鐘速度達到4.1 GHz,這是使用所有內核的任務期間的最大工作頻率。在此期間,處理器功率達到約34W的水平(遠低於64W),並且內核的最高溫度達到92攝氏度。加載一分鐘後,系統的功率迅速降低到28W,這當然伴隨著時序的輕微下降。這是大多數移動處理器中的常見現象。但是,隨著負載的持續而降低長期能量極限是非常不尋常的!每4秒鐘,PL1就會精確降低0.125W(即使溫度相對較低),直到達到17W的水平。當然,這會強制同時降低時鐘速度並導致溫度下降。大約7分鐘後,時鐘穩定在3.16 GHz左右,平均溫度在65攝氏度左右。這是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低能量限制的CPU可以維持近3.2 GHz的時鐘速度(僅為約0.85-0.9V!電壓),而在同一時間,它是一個很大的失望,儘管這麼大的能量和熱備用CPU性能受到嚴重限制。玩古墓麗影:崛起時的情況類似。我們觀察到4.1 GHz的最大時鐘速度實際上是一秒鐘。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CPU時鐘平均為2.8 GHz,功率小於23W,溫度最高達到72攝氏度。但是,在開始測試大約一分鐘後,長期能量極限開始降低!首先,直到下降的PL1達到上述23W時,時序才受影響。之後,進一步降低PL1會導致功耗同時降低,從而導致CPU時鐘速度降低。達到17W時,CPU時鐘在1.8至2.5 GHz之間波動,平均保持2.08 GHz溫度在60-65度之間,平均為61.5攝氏度。CPU頻率的大幅降低和iGPU時鐘速度的波動轉化為遊戲性能的顯著下降。動畫在45 fps時的初始平滑度迅速下降,在大多數測試中,動畫的平滑度在32到39 fps之間,而平均值為35.5 fps。性能降低了20%以上!超薄本壓不住1165G7的温度,然後CPU+iGPU頻率忽上忽下的
srwe wrote:看了波蘭網站的評測原(恕刪) 哪裡不一致?可以不要扯古墓麗影那張嗎?一個是玩遊戲的時候一個是刷cpuz跑機的時候為什麼要混在一起講?我真的不知道你們在神什麼?在跑cpuz的時候,很清楚看到,一開始電壓25w,然後嘗試加壓到31w,穩定衝到91度撐不足開始自動降壓到17w,此時頻率穩定在3.2ghz,溫度為61度溫度,散熱這些都跟廠商有關。但最重要的訊息是在17w時,全核頻率能達到3.2ghz這句話是不是事實?你知道這有多強嗎?給你參考:icelake15w時全核心才1.8ghz左右其他的訊息都是次要的,這句17w下,全核心穩定在3.2ghz才是整件事的關鍵
三山直文 wrote:很明顯,作者並不懂他(恕刪) 作者寫的跟我表達的並沒有任何矛盾。唯一不同的是我作為i吹抓的重點跟他不同而已我更在乎的是特定功耗下,所能達到的全核心頻率。作者則討論一些有的沒得,散熱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