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單核效能--檢驗cpu真實實力的最關鍵指標

eclair_lave wrote:
最好我有說過這句話如(恕刪)

我只是問是不是你。
游戏脑力 wrote:
我只是問是不是你。(恕刪)


說話前是不會自己先去查過嘛???
還有你根本沒有搞清楚

rynen4000移動版一開始大家是以為gpu性能會倒退的

它把原來ryzen3000上面的vega11給砍了剩8cu,然後提升頻率,理論上只有原來vega11的0.98x的性能
實際上表現出來的性能是1.0左右(這邊更正,1.1~1.2x是相較3700U的 vega10)

如果從 ice lake的64eu提升到96eu(1.5x)後的 tigerlake沒有能超過去的內顯性能,那真的直接丟到垃圾桶裡算了

這gpu的規模早超過ice lake
(你不是當初就說gen11 能贛翻vega11的3700u了嘛? 那怎現在還要再提升1.5x規模後再說能幹翻gpu理論性能比vega11略低的rynen4000,規模加到這麼多有贏不是應該的??? )










游戏脑力 wrote:

效能跟功耗成正比.爲什麽一堆人永遠都可以忽略功耗問題?
對於筆電,功耗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效能.
如何在有限的功耗限制下發揮最大效能才是最好的筆電.

這個i7 4c8t 4.1g加上gen11 才25w.

那顆2400g直接突破30w.怎麽比?

這顆的u比2400g那顆強了接近50%

事實上,這顆10nm i7出來后,25w tdp以内的筆電根本是無敵的存在.(可以去參考3500u,3700u 這兩顆,gpu已經被這顆gen11 吊打.你認爲gf 12nm 4g和3.7g能打的贏4.1g的英特爾10nm嗎?)
15w内,amd甚至連相關產品都不存在.
7w内,大概只有2年前高通出的那顆835版.等intel lakefield 出來也會把那顆消滅.



都妥協了4核去加大內顯規模還是漲到28w TDP去,還好意思放在u系列(省電型)裡
eclair_lave wrote:
還有你根本沒有搞清楚rynen4000...(恕刪)

目前看起來大約是2倍的提升
64eu提高96eu 並不會直接獲得50%效能提升 大概30%

我認為大概幾個因素影響xe效能提升,
第一最重要的當然是相比 iris gen 11代,又換了一次架構 這裡大概有35%的提升
然後然後是64eu提高到96eu, 30%
最後是cpu相同功耗下效能的提升額外再提高10-15%的拉升 (這點很多人忽略掉)

1.35 x1.3 x 1.15=2.018

另外intel不會為了內顯去犧牲核心數。tigerlake 目前最高只有4核
最新消息是明年會推出最高8核的tigerlake-h/所欲預計明年不會再出新一代的移動cpu了
(明年amd 5000u再提高20% 單核效能也打不贏,給intel獲得喘息時間全力備戰 golden cove)
要到後年才會出第十二代 golden cove架構筆電
游戏脑力 wrote:
目前看起來大約是2倍的提升
64eu提高96eu 並不會直接獲得50%效能提升 大概30%

我認為大概幾個因素影響xe效能提升,
第一最重要的當然是相比 iris gen 11代,又換了一次架構 這裡大概有35%的提升
然後然後是64eu提高到96eu, 30%
最後是cpu相同功耗下效能的提升額外再提高10-15%的拉升 (這點很多人忽略掉)

1.35 x1.3 x 1.15=2.018

另外intel不會為了內顯去犧牲核心數。tigerlake 目前最高只有4核
但最新消息是明年會推出最高8核的tigerlake-h/所欲預計明年不會再出新一代的移動cpu了
要到後年才會出第十二代 golden cove架構筆電



又鬼打牆?

上了8核還能壓在28w tdp?
那時脈頻率不會降?
die尺寸不會增加??

對手把vega11砍成vega8再增頻40%=0.98x的vega11理論性能,實際表現也沒更差

到你手上intel 的64eu提高到96eu就只會提升30%??
看來這架構有點問題是吧???
eclair_lave wrote:
又鬼打牆?上了8核還(恕刪)

都說是tigerlake-h了 當然是45w的高性能cpu/但降壓到25w/15w 也能head to head 跟amd 4800u打啦

我看你是沒看懂我一直再說的tigerlake 同功耗比起icelake 提高30-35% 這一點的意義

tigerlake-h 就算降到25w,和1065g7打也能打出2.3倍的效能
而4800u 25w下和1065g7 25w大,大概強1.8倍
關於你說的die尺寸,那是14nm rocket lake的問題/10nm 並沒這個問題
游戏脑力 wrote:
都說是tigerlake-h了 當然是45w的高性能cpu/但降壓到25w/15w 也能打head to head 跟amd 4800u打啦

我看你是沒有搞沒有我一直再說的tigerlake 同功耗比起icelake 提高30-35% 這一點的意義

tigerlake-h 就算降到25w,和1065g7打也能打出2.4倍的效能
而4800u 25w下和1065g7 25w大,大概強1.8倍


又來了

你看過tigerlake-h 45w/25w/15w的詳細測試不成?

不然又是這麼有自信給一個這麼具體的數據??

還有4800u比1065g7官方帳面上是強90%,不是80%


如果到時tigerlake-h 25w vs 1065g7 25w沒2.4倍效能我會再把這篇翻出來
游戏脑力 wrote:
關於你說的die尺寸,那是14nm rocket lake的問題/10nm 並沒這個問題


這種物理問題為啥也要掰??

多塞4組運算核心當然die尺寸會變大,跟用啥製程沒關係
多核心理論上就是比較強,
不然工作站為何要採用多CPU做,平行處理?
就我所知,最早採用雙核心的cpu是intel的pentium pro,
只是當時良率相當低,所以價格高,且只有nt才有支援,
一般的os根本無法展現出他平行處理的效能。

早期AMD主打多核心,但是微軟的作業系統不支援,
以及遊戲本身也不支援,所以amd才會一直被INTEL壓著打,
後來微軟的家用作業系統才支援多核,遊戲也開始支援多核。
這次amd捲土重來,就開始壓著Intel屌打。
-------------------------------------------------------------------------
以上只是cpu的歷史,接下來是我VGA的經驗,
我之前用過amd hd5970 雙核心的卡王,
雖然號稱是卡王,但只有在測試的時候性能很強,
實際運作根本爛到不行,玩遊戲特效還只能開最低。
首先作業系統就不支援,只把它當作是兩張顯示卡,
再來就是原廠的驅動程式也放棄幫它優化,
導致這張顯卡只是一個高耗電、低效能的顯示卡,而不是遊戲卡....
所以呢,後來兩大顯卡,再也沒有推出多核心的顯卡了。
eclair_lave wrote:
又來了你看過tigerlake...(恕刪)

你說90%就90%吧
a粉當然是拿有利amd的跑分軟體說的越大越好

我這貼的主題就說了單核的重要性。這一切的根源單核效能

目前,4000u單核相比intel 不管是cometlake還是icelake都有大概10%的優勢,再透過更多核來打,製造出同功耗下強30%/50%/80%的假象 不要被這些手法迷糊了。實際優勢,其實就10%

而tigerlake 35%的跳躍,實際已經重新取回主導權/然後,又是同樣套路,8核,6核等等的招數

我之前說了那麼多,就是一直在說這一點。看你一直沒看懂,透過兩倍核心數,然後再降低20%的時埋大概就能跑出相同功耗1.6-1.7倍的性能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