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果這一段是事實的話(基本八九不離十),何來intel全線潰敗?單核同tdp樂勝30%的效能叫全線潰敗?第一,為何我說amd就剩3個月的最高光, 因為tigerlake 3個月後就會出現在各大筆電上架,次為其一第二,我也不會傻到認為amd會停在那裡,接下來10月 zen3 或明年 zen3 我給你們amd 附上10% ipc 和 8%-10%頻率提升 , 算他20% 總體性能提升給足了。然後用上willow cove的 14nm rocketlake,全核5ghz幾乎板上釘釘,ipc超過20%的提升 使得單核相比10代超過25%(最保守估計),單核性能在桌面再次拉開和zen3的差距。 這還是14nm ,intel 桌面反擊的第一小步,但還不算拿回桌面主動權第三,然後amd 筆電 5000u,比起zen2 4000u 同tdp 同功耗 20%性能(我懷疑,因為桌面 zen3 20%的性能是包括提高功耗換來),但還是給足,給到25% 提升都不怕然後intel 12帶筆電u,目前不清楚是不是還是willow 還是alder cove, 如果是alder cove ,amd不用玩了 。如果是willow cove, 進一步優化,同tdp下性能10%提升給到最少(但tigerlake 比起zen2 4000u 單核已經海放30%, amd zen 3在這裡還是追不到還有20%的差距。然後再學amd搞膠水來個8核補助全筆電線路高amd 20% 單核優勢。第四,amd zen 4, 換成5nm, 晶體管密度再提高60%,ipc 再給你15%好不好夠多了吧,頻率在殺到5.2g ,同tpd下性能提高 25% 不能再多,單核性能還是小輸14nm的rocketlake。然後。。。。intel 超級大絕招:golden cove alder lake s 10nm:ipc相比14nm rocketlake 爆升級20-25%,同tdp下,性能爆升30-40%,同性能下,功耗爆降65%(因為從14nm跳到完全成熟的10nm,而且是經過3代優化),單核狂勝 zen 4 40-50% /8大核 8小核,至此,amd再無反制能力。。。(農等來一次大改就像從fx跳到zen 35%ipc提升)第五 amd 5nm euv 筆電 vs intel 7nm 筆電 正式出來 此是,7nm晶體管密度其實已經反超amd5nm euv 30-40%什麼結果就不用說了。----------------以上,如果你覺得我只是在ptt,第一點,幾乎確定即將發生,第二點幾乎可以預期,第三點是基於第一點一定會發生或更好,第四點也排上行程官方的說法是相比skylake是50% ipc提升至於你信不信?我認為intel沒騙我們,起碼icelake 18%ipc提升事實上,tigerlake 25-30%ipc提升也基本確定。 一倒四,也就在兩年內發生。並不是我腦補,從雙方路線圖來看的確是這樣
游戏脑力 wrote:請問如果這一段是事實(恕刪) 抱歉我不知道有沒有誤會些什麼,您Po的應該是11代的移動端CPU吧?Intel是否已經出工程樣品給各大廠商?就我所知目前移動端10代10奈米CPU貌似有點缺貨,但還好效能因為太出乎意料的糟糕,cbench r20跑分,15w四核八線程的i7-1065G7跑1639,R4000系列最低階6核6線程的4500U跑1965.....效能差距達15-20%。都是定位在輕薄筆電上,市面上所販售搭載10奈米10代價格比搭載R4500u系列的貴上40%以上,然後效能被屌打....說實話我身為一個單純的消費者都沒辦法對11代10奈米有多大期待,更何況向Intel批貨的各大品牌商....再者會不會順利出還是未知數。要知道目前R4000系列比之10代全系列,同核同階CPU的狀況下,比最高爆表功耗的效能小贏或小輸,拉回同TDP下譬如45W、35W、25W...則是幾乎完全擊敗10代。但也不得不說,intel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管比什麼遊戲,在相同獨立顯卡下,平均幀數永遠比AMD CPU 多3-7幀,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操作,感覺上好像講好似的,你贏生產力效能,給我點面子讓我贏你遊戲幾幀,YouTube 上的影片都快看爛了,永遠都是這種結果....
小龍鐵金剛 wrote:抱歉我不知道有沒有誤(恕刪) 遊戲先生總是在那邊腦補...喜歡哪家就去買哪家,不用看幾個ptt就在幻想....東西都還沒在販售,阿現在是買的到嗎?現階段還是買AMD好,Intel真是凱子再買的,連小笨賢都不買10代了,你們想呢?
游戏脑力 wrote:請問如果這一段是事實(恕刪) 還沒有市售產品出現時, 就不是事實 (不然為什麼要加 "如果").以目前市面買的到的東西來看, Intel 的確目前並不是領先的那一方了.其實標題有點不對.... 因為現在東西拿不出來, 就只能用嘴說了.幾年前 AMD 也是一樣, PPT 上面很漂亮, 產品出來落差太大.....
拿還沒出的15~28w 4核去跟已經上市的10~25w 8核比然後能打出一大篇腦補文也真是服了就算照小道傳聞的資料看,也就內顯確實分數比較高一些(不精確看大概9~10%吧)CPU綜合算力不好說,畢竟沒有開放正式的全面評比,不過大致上都在4700u以下的感覺至於3DMARK11的分數權重如果不知道,那包含這一篇的一堆落落長都是在算爽的而已
hwr wrote:遊戲先生總是在那邊腦(恕刪) 以前公司前輩(傳產的)要買電腦給小孩子,拿著實體店面的組配單問我2-3萬配到好哪一台最優,雖然我自己用2700x,但說實話我有點不太敢推薦AMD的,倒不是AMD不好,而是主機板很容易出包,譬如我之前用微星的B450 Gaming Plus,玩了幾次超頻單烤,調回來後某一天就開始莫名其妙當機,然後情況變嚴重USB一下子掛前面一下子掛後面,到最後竟然要開兩次機以上才能正常開機,跟另一台電腦交叉測試後確定是主機板問題,於是返修後賣掉。以前飛龍時代用華碩的主板時也遇過類似的事,坦白說,真的怕了,而Intel我從2500k玩到4770就從來沒遇過。很熟的前輩我不想造成他的困擾,而且預算有限,如果沒辦法直上X570頂級板+3700x,那還是保守點好,所以到最後我還是推薦他買i5配2060,就算幾年後他發覺效能不敷使用之後,要升級才發現要全套換掉,但起碼當下幾個月內我不會被責備。我不敢說我的例子是通案,但主機板的鍋問題真的很大,而另一片技嘉的B450也在幾個星期後掛掉,為了返修給我拖太久我還保留通聯告到消基會,還好後來他們主管出面善後,否則免不了要花時間去協調和解。我不清楚為什麼各大主板廠對AMD主板的品管這麼差,然則給消費者印象就是AMD不穩,國外不知道,但在台灣我就遇到那麼多次,是巧合嗎?我從不否認自己推崇AMD的立場,可真到推薦給不懂電腦的親朋好友時,還是很違心的推薦Intel 組合。AMD消費端3年才成長7%會不會是主板商扯後腿說實在我很懷疑,真的建議AMD調查一下主機板售後返修率,人家INTEL 主板賣100片才掛一片,你AMD主機板賣10片也學人家掛一片,如果再這樣下去,哪怕AMD效能再好、CP值再高都沒用。Intel 10代貴又怎麼了?效能沒長進又怎麼了?架不住人家系統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