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0528 wrote:
台積電製程有領先INTEL...(恕刪)
領先好一陣子了
目前amd使用tsmc 7nm製程的cpu能耗比表現都優於intel甚多
雖然intel第一代10nm在2018年底即推出(這個即我都忘了到底是延遲了幾年...)Core i3-8120U
但這卻是一個失敗品,在少量試產後,目前已下市停產
後面的改良版10nm+是降低電晶體以求增加性能的另一種庫別,表現有比較好,但依然尚未能使用於桌面級和伺服器上,intel現有高性能cpu產品還是使用14nm家族產品線為主
不管intel或tsmc都一樣,各nm製程中存有各種導向的特化分支,有低功耗高密度,也有高性能取向低密度等等不同
並非能單純A廠10nm=B廠7nm這樣去對比

至於伺服器市場amd確實份額很少,但有在穩健增長,上個月公布的第一 季財報裡就有說到epyc的出貨量在放大之中
你現在去找google的虛擬主機租借方案就可以看到一票AMD EPYC可以選
CPU這兩年來的大戰,差不多就像塞魯對上超賽二的悟飯


當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上次組你一台INTEL系列的9代桌上型i5,美滋滋的想說未來升級10代換個CPU就夠了,結果I社死性不改,照樣要換腳位、照樣要換主機板...
然後效能用高熱高功耗換,很久之前我就一直有疑問,為何9900k一定要水冷才壓得住?我不玩超頻,但光玩遊戲看遍所有評測幾乎沒有一般風冷壓得住的....有啦,高階6導管風冷也行....
所以當初考慮了之後,還是決定組2700x,主機板不說,光是CPU加散熱器,就硬是比I社便宜了一萬。
現在好了,10代U功耗更大,供電跟主板耐熱成為擺在眼前閃躲不了的事實,會升級組電腦的消費者,要嘛原有電腦掛掉、要嘛工作遊戲不符需求,但無論如何,在AMD的步步進逼之下,消費者會選擇一間動不動就換腳位的CPU公司嗎?
DIY電腦的樂趣,就是當效能不敷使用時,可以隨意選擇各項零件進行升級,可身為CPU界的龍頭老大,卻一再的試圖抹殺消費者的樂趣,從2代到現在10代,記憶體也不過從DDR2到DDR4而已,顯卡更是沒變,但CPU腳位換了幾次了?
硬生生的把DIY定位導向家電定位,也幸好AMD崛起,否則在CPU界寡占接近獨占的情況下,也許幾年後買電腦跟買電視冰箱一樣沒什麼升級的機會了。
翼之死神RF wrote:
你這些朋友幾年沒連絡了???
產業消息風向改了喔.....
2019第四季AMD 伺服器CPU市佔率4.5% 年度成長1.4%,全球伺服器第四季與前一年度相比成長7.5%,連AMD的自己的財務報告都承認在DATA CENTER的疲軟與傳統捉雞的大爆發差異很大,伺服器的買家與玩遊戲強調CP值的買家是不同的,穩定才是唯一考量,大家這麼挺AMD怎麼不去詳細看一下AMD的財報,還有IDC的銷售報告。
95.5% v.s. 4.5% 而且這4.5%的銷售主要來自大家討厭的中國,只在乎CP值的國家,這樣的比例還有甚麼好比的?
就像在汽車板塊大家都在罵牛頭牌,但是市占率就持續成長,在01就真的是反指標的地方,不看真實的數據,只活在台灣少部分人自以為是的狹小空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