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R5 3600 感想


umts wrote:
Ryzen3這代的...(恕刪)


後來把PBO關了,手動1.15V 能全核4.05G,室溫30度,散熱用H7四導管,核心溫度55-60度,表面溫度37-40度,上全核4.1G要1.4V,核心溫度到90度,PBO的話會自動上到1.48V,二至三個核心能上4.2G,核心溫度也是到90度,如果只算表面溫度的話,其實最多也就70度,但這代核心和表面溫度差距好大,但論效能的話確實提升很多。
差不多…花多幾千 3600X自動OC不就好了?
3600本來就不需要OC... 差不多的性能

倒不如3400G除顕卡 OC玩遊戯還CP
y outube.com/watch?v=A191xsDBY0A
跟我的認知相反~
TSMC 製程太穩定~每顆變異不大~
所以設定的時脈,幾乎快到極限~能超頻空間不大~

Intel 製程變異太大,可以分很多bin~
好的時派較高賣比較貴~
爛的要cover 所有,所以一般人拿到都還比最爛得好一點~
所以還有一些超頻空間

五年前,TSMC 漏電比Intel 大~
這一兩年,三星跟intel 在漏電這方面,早就被TSMC 甩掉好幾條街了~
產量第一名,學習曲線沒人跟得上.
製程變異越小,設計上比較不需要cover極端case~
自然設計上可以選漏電較小的cell
整體來講power & leakage 都小.


umts wrote:
Ryzen3這代的 CPU, 打從發表就不是很看好.
1.Ryzen3 超大的 L3 cache加 I/O晶片, 要多省電, 本身就有難度.
2.以往的紀錄, TSMC代工的漏電流比 Intel大, 時脈提升有限和發熱偏高的問題很有可能會發生.
3.TSMC很少代工高時脈的 CPU, 高時脈 CPU的良率很值得觀察, 也許初期的鋪貨量會比預期的少.
個人隨便猜, 隨便聽聽.
AMD 漏電誇張那時候我記得是 45nm 和 32nm SOI 那時候

稍微超一點點,功耗就大爆射了
ゴミ丼わがんにんにゃれ 我沒有義務回覆你的問題
https://imgur.com/3VjUCwC

雖然4.25就過不了R15..
umts wrote:
1.Ryzen3 超大的 L3 cache加 I/O晶片, 要多省電, 本身就有難度.


沒多省電,3700X比9900K省電80w而已。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4605/the-and-ryzen-3700x-3900x-review-raising-the-bar/19
確實如樓主所言,3600買回來搞了幾天的cpu超頻,真的沒有什麼超頻空間:

1.我的搭配技嘉x570 aorus elite 全核4.2G 要加壓到1.5V 而且很不穩定 燒機p95 或aida 64 fpu一樣都會黑掉重開機.
超頻的功耗效能比與溫度真的不是很ok;效能多一點點功耗跟溫度超級上升.

2.我還從對岸掏了一個大霜塔雙風扇版本的,結果無用武之地,待機約3X~4X度,一燒機就直接+20度開始起跳;
真的是因為ccx面積太小又lay在旁邊非正中心導致cpu積熱,用再好的塔散效果真的很有限.
建議直接用原廠扇即可,或是買個國內千元塔散或是對岸五百元左右的塔散就夠用了.

3.後來我乾脆直接開PBO就好了,全部燒機過測,最高溫大約7X度,看aida的cpu功耗最大@90W左右

以上是我的心得跟建議 供參考~
e36m3gtr wrote:
確實如樓主所言,36...(恕刪)


請問使用無限伍有差嗎?跟原廠風扇比對的話。

我覺得這篇是利多,

原廠直接給最大效能,用原廠扇就能得到最大效能

不像以前還要被抽超頻稅。

主機板要買超頻版,

原廠散熱器不堪用,要額外買散熱器,

CPU還要抽抽樂,有大鵰也有落賽U。

現在買來就是最大效能,

額外花費減少了,心裡的不確定感也減少了。

車痴 wrote:
請問使用無限伍有差...(恕刪)


3600的原廠扇不好 3700x的原廠扇除了噪音之外解熱能力略等於虎撤II 無限五比虎撤II更好一點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