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osaur6x6 wrote:其實AMD當初贏Intel...(恕刪) 其實差很多以2008-2015 為例 8年內 INTEL 主流桌上型 (非server) 推出了 5 種腳位CPU: 1366 1156 1155 1150 1151大約同時間 2009-2017 9年內 AMD 推出了3 種主流桌上型CPU: AM3 FM2 AM4
ace ventura wrote:大約同時間 2009-2017 9年內 AMD 推出了3 種主流桌上型CPU: AM3 FM2 AM4...(恕刪) 初代APU的FM1腳位,就這麼被悄悄遺忘了.....另外AM3的板子,不能用AM3+的處理器;FM2的板子,也不能用FM2+的處理器。
ace ventura wrote:其實差很多以2008-2015 為例 8年內 INTEL 主流桌上型 (非server) 推出了 5 種腳位CPU: 1366 1156 1155 1150 1151大約同時間 2009-2017 9年內 AMD 推出了3 種主流桌上型CPU: AM3 FM2 AM4(恕刪) 1366是server腳位的...我玩電腦算多年了,快30年了,幫你整理一下,INTEL那段時間家用消費級出的有775/1156/1155/1150/1151,AMD當時有AM2+/AM3/AM3+/FM1/FM2/FM2+其實差不多啦...別把AMD說的多高尚,都是商人而已。一般消費者就只要注意同樣的錢哪家效能較高就買哪家就好,像我沒啥品牌情節,買過AMD的K系列/速龍系列/飛龍系列,直到現在今年買的2700X,也買過INTEL的386/486/奔騰/賽揚/2600K,直到現在還在用的5820K。錢自己的
其實以前真正拖慢電腦速度的是硬碟。如果只是上網,玩小遊戲,拿Core 2 E8400來也一樣夠用,搭個SSD開機就快了,還不用忍受傳統硬碟的噪音。遊戲畫質什麼的,現在遊戲的精緻度已經很高,即使調成低品質,也能屌打十年前的高畫質,有些人自然這樣就能滿足了。另一方面是應用上也還沒有出現翻天地覆的創新,像是以前曾出現過的體感,到最近出來的VR、AR,其實都沒有到撼動世界的力量,甚至有些還逐漸在消失。如果只是跟以前一樣一昧的利用畫質跟物理去榨乾性能,普通人的感官終究有極限,甚至會麻痺,甚至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