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個新聞說, AMD改動這項合約後, 未來CPU就可以不限於在GF生產, 可以委外代工, 譬如找Intel, TSMC, Samsung等比較有能力的公司代工CPU所以2020年開始搞不好看的到TSMC生產的AMC CPU?
浦燒肉丸子 wrote:直接找台雞雞就好了...搞不懂一直捧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是怎樣...錢太多???還是公司快倒了想洗錢掏空??? 當初甩掉 GF時,AMD有承諾,要跟GF採購十五年、而且有一定的量不然中東的基金不會接手 GF。所以現在就變成 AMD每年不斷談合約,減少對 GF的採購這份贍養費的確是蠻貴的
eanck wrote:14nm工藝的下一站是10nm,Intel、台積電、三星都在努力,明年就會開始爆發,但是AMD、GF研究後決定跳過它,直奔更有潛力的7nm,當然時間上也需要更久一些。...(恕刪) 感覺這是個假議題 GF 的 14nm 是從三星來的 而三星的 14nm 是從【某廠】挖人與大批資料,才獲得的成果 當然【某廠】不可能永遠當白痴,連續被搞走 10nm 7nm 工藝
直接邁向7NM好像沒什麼管用, 只代表製程領先而已從INTEL I5時代開始, 單核效能始終輸了一大截多核更是如此, 硬是要8核打4核還無法平起平坐, 當然需求多核程式, 或是專業軟體是不太一樣的結果但這都不是問題, 問題就是出在設計上就是不如INTEL未來發展7MM, 然後又開始從蹈覆轍12核, 甚至2X核以上, 來打低核數的INTEL而ZEN這個新架構, 能跟INTEL平起平坐了, 但價格要賣到跟INTEL一樣嗎?況且新品出來BUG一定會很多, 而就算AMD主板比較便宜, 但效能比較低, 功耗比較高的多年劣勢早已深入人心, 只能說問題真的不是出在製程, 而是設計方面且ZEN流出的某測試來看, 也是一樣要用到8核(16線程)才能跟4核4線程的I5一較高下這玩意要是早個3年出來, 也許才會讓INTEL比較有警惕, 價格才不會誇張到隔年不降反升的半壟斷桌機CPU市場了AMD加油好嗎!不要到時候7NM還輸14NM的INTEL, 這樣INTEL真的很難降價阿
coolive wrote:且ZEN流出的某測試來看, 也是一樣要用到8核(16線程)才能跟4核4線程的I5一較高下這玩意要是早個3年出來, 也許才會讓INTEL比較有警惕, 價格才不會誇張到隔年不降反升的半壟斷桌機CPU市場了...(恕刪) 你也幫幫忙 <<ZEN流出的某測試來看, 也是一樣要用到8核(16線程)才能跟4核4線程的I5一較高下>> 是哪個測試? 同頻率 6代 i7 (8C / 16T) 跟 ZEN 幾乎一樣快,有輸有贏 i5 (4C / 8T) 一半效能都很拚,只是被吊打 Intel Broadwell-ECore i7-6900K8C / 16T3 GHz all-coreBlender Time to Render / sec 49.05AMD ZENEngineering Sample8C / 16T3 GHz all-coreBlender Time to Render / sec 48.07http://www.anandtech.com/show/10585/unpacking-amds-zen-benchmark-is-zen-actually-2-faster-than-broadwell而且目前為止,這些測試都是對 Intel 核心做了 <<高度優化>> 的極不公平結果
孫浩彧 wrote:你也幫幫忙 <<ZE...(恕刪) 據這篇andtech的貼文.對zen的評價應該也不是你所講的那樣.而且.文章前段就把重點點出來了.這次發表會官方說法是AMD曾對某型號的ZEN工程樣品做了測試而最後得出的效能數據(當相同核心數目及同時脈運行時).大略與Broadwell相當(事實上ZEN還更快2%)..只是ANDTECH在文章的後大半段中對於這個結論提出八項建議(質疑)..大意大概就是告訴讀者..官方所提出的所謂實測效能更有可能只是內部樂觀的預期.也就是依照預期理論值換算效能所能夠得到提升幅度..因為對於測試所使用的搭建平台及評測使用那些軟體及最後所得到的數據結果完全沒說明.而處理器的微架構除了之前發布過的變動外其餘細節也都尚未公布甚至連處理器是搭配何種的晶片組都沒有提及..缺乏這些資料是很難推估效能的ANDTECH最後基於仍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因素及過往太多太多的"前例"為證對於這次AMD發表會的內容做出結論 還是等先看到東西實測後再說吧(不知是對讀者還是對AMD說..)thron wrote:我對zen的期望只...(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