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i7-6820HK vs i7-6700K 廢熱測試報告出爐 後者輸慘...


rockmanxza wrote:
來源1來源2來源3...(恕刪)

我認為這年頭行動市場很重要
有錢用的比桌機快是OK的
但可能快10萬的筆電說不定比3萬五就可用好的6700K少人用
省一點說不定過一陣子2萬就可以組到
Wow_Senior wrote:
你讓我點開了三個連結外加兩張圖都讓我找不到你要拿來對照的測試的分數在哪!...(恕刪)

我想表達的重點在於"廢熱"
卡在時間因素講得不夠完整
從頭到尾也沒有講到效能
而是更加著重於"效率"

Whistle Blow wrote:
樓主先弄台能穩跑4.5GHz的量產i7-6820HK筆電來開箱再說嘴吧...(恕刪)

目前所得知的資料是
intel在展示會使用的i7-6820HK可達4.2GHz
而微星買來裝於GT系列的i7-6820HK可達4GHz
所以要穩跑4.5GHz可能有點難...

sim0831 wrote:
因為筆電利潤高,所以體質好的U一定是筆電優先使用,同樣頻率上電壓更低、功耗也更低!...(恕刪)

我想引用紅字請問各位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體質好"的CPU?」

筆電的說 筆電CPU 體質比 桌電CPU 好所以低電壓省電低熱
桌電的說 超頻能超到越的CPU體質越好
那擺在一起比較的時候
該算是i7-6820HK體質比較好還是i7-6700K?

文章中有提到P771DM的解熱能力達到65W
後來求證發現有問題
因為真正的解熱能力大概只有47W

雖然藍天可能認為90度C不是危險值
但是為了統一標準和取保護量
應該以90度C左右為解熱能力基準
由下圖可知藍天模型解熱能力約47W

rockmanxza wrote:
我想表達的重點在於...(恕刪)


可是筆電CPU跟桌上型似乎不是同一顆?

雖然都是4C8T但是IO應該是不一樣的
針對樓主的問題做一些淺薄回應!
1.筆電CPU 功耗 及 廢熱 控制得那麼好,為什麼 intel 不將此設計應用到桌電CPU?
-小弟的映象中,桌電與筆電的CPU除了基本的差異之外,處理器也有相對應到PCH的IO配置
沒記錯的話,在筆電的整體配置上,能用的IO通道數量和桌電筆就差了蠻多的
(可以google部分關鍵字intel Flexible I/O)
就由於IO數量上有所限制,所以像筆電它的SATA或是USB的數量就沒有像桌電一樣可以擴充的很多
在這邊可以再舉另外一個例子
server級用的CPU中也有部分CPU的時脈、核心數都和i7 K系列的一樣
但是功耗和廢熱都比i7的要還得高出許多
就因為他能用的IO數量又比一般桌電的多出更多
所以我覺得就不能這麼地簡單把筆電CPU和桌電CPU來相比


2.桌電CPU向來都是效能的指標,怎麼現今變成過熱降頻的時代過客?
-而在廢熱的部分,忘記是從哪一代的桌電用CPU開始
CPU的Chip和鐵蓋之間導熱開始不好
所以都會有看到網路上面再做拆鐵蓋來降CPU溫度的做法
(絕大部分的筆電CPU都是和散熱器做直接接觸,不像桌電的CPU還有一層鐵蓋隔著)
現在Intel也要想辦法解決Chip和鐵蓋之間的散熱問題
在T客邦有在其他應用上面有類似的文章
要不然就是要增加散熱面積,好讓熱不會一直留在CPU上

以上兩點問題,做一點淺薄的說明
p.s.若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
d29133534 wrote:
沒記錯的話,在筆電的整體配置上,能用的IO通道數量和桌電筆就差了蠻多的...(恕刪)

通道數多所以就會比較耗電?
可是notebookcheck的測試
是在同樣的筆電空間中
沒有PSU轉換效率較差的問題
一樣都是使用adapter

d29133534 wrote:
而在廢熱的部分,忘記是從哪一代的桌電用CPU開始
CPU的Chip和鐵蓋之間導熱開始不好...(恕刪)

你講的是Ivy-Bridge
採用劣質散熱膏而不是焊錫

所以網路上才常常流傳i7-2700K再戰10年
因為焊錫的效果讓散熱夠力
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上5G

rockmanxza wrote:
你講的是Ivy-Br...(恕刪)

頂級筆電所用的U本來都是特挑過的..
如果你購買筆電的經驗夠多..你就會發現INTEL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以前是所謂的"低電壓版"
同時脈但可以穩定運行於較低的電壓..由於筆電最大的性能限制因素
就在於為了便於攜帶的需求所以必須在極為有限的空間兼顧電子元件的散熱..
才能保證高效且穩定...

另外關於桌電與筆電中所ˇ使用的處理器..型號相同的本質上是否為同一顆處理器
比方說6700HQ及6700..如果從處理器核心架構設計來看的話..是..但是..很明顯
的封裝的腳位及方式都不相同..又代表著不完全相同..這是由於為了能滿足市場對於頂端產品需求而刻意作的產品定位區隔˙(簡單說就是能賺更多錢)在最後的測試及封裝的流程裡把體質最好的晶片挑出來.然後依照晶片特性決定封裝的架構及方式..當然所搭配的晶片組等I/O也都是量身打造的...目的就在於能夠讓頂級筆電同時兼顧便於攜帶(體積).高效能及穩定等特性..所以無疑的INTEL MOBILE CPU在耗能上的表現絕對是優於一般市售的桌機處理器..

那我們為什麼一般感覺上還是桌機性能會優於筆電呢?很簡單..那是錯覺.第1因為頂級性能的筆電畢竟不常見ˋ第二點桌機還擁有一項先天優勢讓筆電無法跨越..那就是設備的擴展性..桌機為了打造性能可以擴張地基蓋高樓大廈..讓大廈裡每個單位擁有充裕的空間去號召三五好友前來助陣.俗話說的好..團結力量大.這是筆電永遠做不到的事(做到就不叫筆電了)

結論:無異常.結案
cupidchen wrote:
頂級筆電所用的U本來都是特挑過的.....(恕刪)

雖然kaby lake快上市了
不過notebookcheck網站
還有一次i7-6700K vs i7-6820HK的比較
簡單的Cinebench i7-6700K依舊是完敗
我真的不知道intel把i7-6700K放爛是為了什麼?

R11.5:


R15:


一代藍i7旗艦處理器被搞得這麼脆弱
只能說不忍直視
看來要開蓋換液態金屬了
不過這麼一來就會沒保固...

來源:http://www.notebookcheck.net/MSI-GT83VR-6RE-Titan-SLI-Xotic-PC-Edition-Notebook-Review.180331.0.html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