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影片剪輯後製調光 E3、i5 哪個較好

Arbicool wrote:
樓主不就說了是Final...(恕刪)


看到你以為別人都不懂,也沒有所謂專業經驗或資歷時,我是真的發自內心笑了。

先去搞清楚是不是除了時脈之外就沒差了吧,別以為會看對照表就是懂CPU,
就會說指令集,但是卻根本不懂指令集是什麼,甚至差異原因不懂也真的太搞笑了。
連細節資料你都沒有先看過,只是基本光華商場的了解程度,你認為自己夠格被稱為專家嗎?

你這說法就如同像是你認為,遊戲卡時脈高,所以效能會更勝繪圖卡,遊戲卡買的人也更多。
這樣能夠知道你的說法,到底讓我覺得好笑的原因在哪裡了沒有?

而且怎麼連學校都搬出來了呢.....學校定位是學習,不是被當成專業的評斷證據好嗎?
先自己想清楚你這邏輯合不合理好嗎? 要屌也要有本事屌,不要隨便都能被吐槽。


人家說不能張飛打岳飛,你的邏輯卻是拿張飛跟岳飛做比較,這也一樣不合理的好嗎....
changpizz wrote:
看到你以為別人都不...(恕刪)


我才真的笑了,那你告訴我為什麼intel沒有在行動平台上面推出任何Xeon的處理器?

2011腳位可以直接安裝i7與對應型號的XEON在同時脈怎麼跑起來沒什麼分別,特別是AR/Premiere在渲染輸出根本沒有什麼時間的差異

指令集不同?請你用intel的CPU SPEC逐條引用給我看看?指令集不同還真有你講的,舉學校的例子來說是因為一切都是預算掛帥,60台PC用4770K跟E3的價差請你自己算,不是為了時脈為什麼多花錢?

遊戲卡一直以來都跟專業卡同芯片這你不知道我還真的捧腹大笑,看起來你的程度還真的超級高

我手上還有一張可以開機的Geforce 6800 Ultra AGP改的FX4000;以前NVIDIA還有把多的Geforce打標流片的芯片做成行動版Quadro這個有做過筆電繪圖工作站案子的人都很清楚有這麼一件搞笑的事;Titan Z可以硬改成Quadro跟Tesla這個你恐怕也不曉得

Nvidia一直以來都是在賣顯示卡驅動程式的居然你不曉得,我想我也沒必要繼續再講了,我這個ID很古老,最起碼從2001年開始就用了,不難找我以前改卡的文章

你的程度大概就是只會花錢而已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得益於一般效能需求的停滯
intel最近開始在移動市場重新推出XEON
nVidia最近也跟著發布新一代基於筆電PCIe介面的Quadro
NVIDIA 公佈的合作夥伴包含了 Lenovo、HP、MSI、Dell、Toshiba 以及 Fujitsu 等品牌,其中 Lenovo ThinkPad P50 與 P70 已經率先採用系列繪圖晶片。
但是我認同非票務跟專業數據用途的情況下,E3不比i7有優勢
而且若說ECC RAM,在i7主機板上也能開啟,只是非「必選」
但是若說是專業票務跟數據的話,選E3還不如上E5 E7

changpizz wrote:
對 你真強,你好棒...(恕刪)


你超級瞎的,今天跑的軟體在i7跟XEON在時間與成果尚沒有差異為什麼要買XEON

工業設計、數位媒體用到的是什麼指令集請你直接highlght出來讓我笑一下

你貼的圖第四段已經直接打你的臉,之前工作跟PM一起有讀過intel的文件,我看過對人生沒幫助的文件不會比你少

數媒要就從2011/2011V3的i7/E5走起,學校就是經費有限才買115X的便宜i7

這張圖只是我筆電內隨便應付的軟體,還只有我桌機裝的一半



請你去查PTC/ADOBE/Autodesk/Luxion的技術文件先,順便也替intel回答一下為什麼行動市場買不到XEON

MACBOOK PRO/ Imac這種專跑final cut的機器都還沒有XEON可以用耶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題外插花一下,
請問各位大大,
像會聲會影,威力導演這類的剪輯軟體,
要"轉檔輸出"時,

是看重cpu指令集?(哪一條指令?sse4?sse3?)
還是cpu核心數量?
還是時脈?

軟體盒外建議設備只寫i7處理器???
真的搞不懂?
感覺此類轉檔剪接軟體並不注重記憶體大小,
(裝8G,轉檔時最大吃到4G,其他4G都閒置)
硬碟裝兩顆ssd轉檔也沒變快....



謝謝大大
hwr wrote:
題外插花一下,請問...(恕刪)


沒記錯的話威力導演有支援 nvidia的 cuda 跟 ATI avivo 這個對轉檔比較有幫助一點。

如何在威力導演中啟用NVIDIA CUDA硬體視訊編碼技術?

E3個人是把她當作是窮人的i7在用,要用多顆CPU 我會考慮E5,要省錢或是不用ECC的場合,i7可以一次滿足使用者跟老闆的願望,有啥不好

Arbicool wrote:
你超級瞎的,今天跑...(恕刪)


要在01指望你們不以超頻想,設備要穩定,根本就是做夢而已,

我不都回了嗎,你繼續在DIY這塊棒下去吧,因為真的沒有哪個從Serve上去明白差異,
搞不好很多也沒機會接觸,所以會如此真的是可以理解。

就跟大家都說要配一顆SSD一樣,人人會講SLC多好,但到底幾個用過非消費級?
MLC好壞哪位能告訴我怎麼判斷的? 不是說都是一樣的嗎?便宜的你們敢買嗎?
會說都是同樣東西,正是說明了沒接觸過這些層面而已,所以才用想像來認定。
不知道的細節,不代表沒有差異或是不重要,因為那才是真正最貴的部分。

誰聽過廠商告訴你們,SSD是如何分級的嗎? 不知道不是存在,因為代表這就是命脈。

只要是真正關係到品質的產品,都是眼睛看方式看不出來的,
反正消費級只是人云亦云,核心數看到越多越好,ECC沒有必要都能說出口了。

唉....只能說...別再老是有家用板子用料好的想法了,除非打算一輩子只是組電腦,
組裝跟規劃這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情,繁瑣的要求可不是吃飽撐著才做的驗證。

至於你說看過內容,雖然八成是講講或者已是幾年前的事了吧。
看完意思是真的瞭解到工業級的可靠度,究竟怎麼一回事,又該從何而來,
不是看看就是代表你會了,多核心處理分配上的差別好在哪,別又回我跟家用一樣了.....

能滿足老闆願望?隨便挑一挑的硬體,老闆要是能滿意,只說明你很幸福,
因為老闆都隨便無所謂的,但是等客戶開口時,你就知道殘酷怎麼寫了,
想省錢的老闆心態,跟客戶的心態可不會相同,唯有去接觸這環境後你才能明白。
changpizz wrote:
要在01指望你們不...(恕刪)


又開始轉移話題了嗎?消費型的機器作業事會爆炸還是檔案會自動損毀?還是會自己開後門整個作業軟體毀滅?

先貼張CPU與軟體作業比較相關的圖,這就是用Aida64查的(Aida64在EMS/ODM公司是很常用的工具軟體,它不只是消費者會接觸的軟體)



在01還真是什麼人都有,別再玩外行人講內行話的遊戲,工作這麼多年一直以來都用筆電,從Core M到現在的i7,一直以來都是用消費型的機種,公司也沒怎樣;順便告訴你電子五哥裡面電腦設備最好的富士康配桌機也是115X的i7

現實就是大家都用消費區間產品在做專業用途,也都能賺錢相安無事,我是不曉得你活在哪個星球?

假借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告訴別人要用什麼伺服器專業機台,實際上卻是外行人講內行話,要展現專業請拿出點料還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