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fran wrote:
挖掘機呢?...(恕刪)
挖掘機架構跟壓路機架構一樣,僅會用在APU。
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 wrote:
會需要那麼多核心主要是web server 大量的連線需求嗎?
那nginx 跟apache 比較起來也是這樣嗎??...(恕刪)

Apache 的 MPM (Multi-Processing Module) 模組,是讓 Apache 以多重處理器的方式來處理要求 ,可以讓 Apache 更有效率的以較少的資源處理更多的服務要求,這個 MPM 還分成 worker 及 prefork 兩個子模組。
worker 採用 Multi-Thread (多重執行緒 ) 的方式,適合運用在一顆CPU有許多核心。
Pre-Forking 的方式則是 prefork (預載分流) 的運行方式,適合在一片主機板插很多顆CPU,比較佔用記憶體,但相容性及穩定性較佳。


fedora wrote:
超執行緒:模擬的執行緒,使用一種技術欺騙作業系統,使 OS 以為在和兩顆CPU打交道。在 CPU 執行週期的空閒、空檔中,插入另一個線程去處理,使週期之間不至於有閒置浪費。
順暢度來講,是實體執行緒比較高。
因為模擬的需要額外的演算,此外也不見得週期之間就一定有大量空閒,要是沒有空閒當然就插入不了。圖中每個點或方塊,可看做一個線程(以伺服器來講就是一個連線請求)。
若有愈多的執行緒通道(核心),就能一次併發處理更多的線程。
每個核心的處理性能不需要很高,因為那些連線請求都不是很重的運算,而通道數多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幅提高一次處理的數量。
CPU 快慢也是有差,但執行緒通道數差別更大。
因為 CPU 有所謂的處理週期(震盪週期),在一段時間中,比如 1ms 毫秒,它只能接受一道指令。
縱使 CPU 速度再快,也只是處理結果的時間縮短,但在一個震盪週期時間內,仍是只能接受一道指令,那是它的先天物理限制。
但如果 CPU 數量很多(或者核心很多),在一個週期內,每個核心都能接受一道指令,有多個核心,就能接受多道指令。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