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AMD也選擇放棄模組架構,回到SMT架構(Intel稱為Hyperthreading):
砍掉重練,下一世代AMD處理器回歸傳統SMT多線程架構

假設一個模組內有執行緒A跟B正在執行,現行FX的模組架構(CMT)最大問題,在於當執行緒A需要百米衝刺能量時,一個模組FX內卻只有上圖紅色框起來的部分可供運用,剩下來的非共享計算單元,即使執行緒B不存在或是執行緒B目前用不到而處於閒置狀態,也不能挪給執行緒A使用,這就是單核性能貧弱的由來。
更好玩是,眾所周知FX的一個模組只有1個FPU,那麼一旦分派到這個模組內執行的2個執行緒都要用到FPU怎麼辦呢?AMD採用最不花腦筋設計的輪流方式:時脈1歸執行緒A使用、時脈2歸執行緒B、時脈3歸執行緒A、時脈4歸執行緒B....以此類推。最好玩的是,就算執行緒B不存在,執行緒A仍然會乖乖的把時脈2/4/6/8...讓出來給空氣用,因此FPU的效能更不彰。詳情請參考AMD的Family 15h Software Optimization Guide。
Hyperthreading(SMT)的想法則是建造強大的核心,當執行緒A需要百米衝刺能量時,整個核心的資源(藍框),幾乎都可以運用上,執行緒B當下用不到的共享計算單元,只要對於執行緒A合用,就可以給執行緒A使用。但是缺點就是當執行緒A跟執行緒B都要百米衝刺時,強大核心的計算單元也可能不夠用,兩個執行緒必須競爭部分資源。
ps.藍框跟紅框僅為示意圖,雖然圖中看起來大小相近,但不代表兩者計算能力就相近,事實上以推土機/打樁機FX跟K10.5相較,同樣執行單一執行緒,紅色部分反而弱於K10.5的一個核心。同樣的,圖中的Module雖然畫得比SMT Core大,但不代表Module的總計算力就比SMT Core強,還得看管線數量跟架構設計功力。最後,圖中標示為推土機,但打樁機跟壓路機也都是CMT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