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4770K,3770K,多核心,內顯,轉檔卡,轉檔效能大對決


.Albert. wrote:
如果從換算比率的角度去看

34分 - 40分 換算比率差不多只快 15%

事實上跟前幾代進步的程度 "差不多"

每一代之間的差距過往都在12~17%之間
這就是860 OC還是有機會撞E3的原因..TEST DATA
此外也有一些軟體不是只有理論值得分
例如Flyrender
I7 860 @4.0G (05:20) >= I7 3770 @3.4 turbo 3.9 (05:10)
實際與理論其實差不大 (*若沒考量內顯)
內顯我沒看到 I7 3770的TEST...所以樓主的TEST似乎還可以再追加~

時脈沒有提升下
個人認為I7 4770K 超頻以後比較I7 3770K 有可觀的價值...(恕刪)


拿大超的860和沒超頻CPU的比較...這立足點就很奇怪了,到底在講什麼東西?

那我也可以說不論內顯的話第1代的APU超一超現在的2.3代APU根本都不用玩了,第一代可是確確實實的4核心4浮點運算器而不是什麼2M4T。

會覺得厲害的地方是時脈相同還有15%以上的優勢,這是很大的成長幅度。

而且文章看完再下結論吧,樓主也PO了內顯的策是,結果沒看完就回文啦。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3661465&p=4#47519520#47519520
Qcyan wrote:
4770K跟3770...(恕刪)


thx a lot
wow
這內顯差距還滿明顯的
快了30%

我認為FX 8350應該超頻也沒辦法
倒是AMD 的A10, 有GPU~可能可以比較看看(PS 我沒用過A10)

JoyRex wrote:
拿大超的860和沒超頻CPU的比較...這立足點就很奇怪了,到底在講什麼東西?

那我也可以說不論內顯的話第1代的APU超一超現在的2.3代APU根本都不用玩了,第一代可是確確實實的4核心4浮點運算器而不是什麼2M4T。

會覺得厲害的地方是時脈相同還有15%以上的優勢,這是很大的成長幅度。

而且文章看完再下結論吧,樓主也PO了內顯的策是,結果沒看完就回文啦。


容我解釋說明一下

源自你那段
"只靠CPU硬吃相較的話4770K還可以比3770K快那麼多!!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啊~34分對40分鐘是很大的差距。"
我要講的只是 I7 4770 34分鐘跟 I7 3770 40分鐘的差異 只有15%
贊同I7在 X86運算上沒什麼特別進步是合理的說法

另外 I7 2600的時脈 也是3.4G Turbo 3.8 相對I7 3770同時脈~當時也有成長10~15%
- 可以參考其他資料

順便一提I7 860只有2.8 ~OC 同 I7 2600時脈3.8 近似效能
請從整體面思考一下
I7 860到I7 2600除了外頻拉高可能有附加效果外
I7 2600到4770的變化
我認為整體INTEL的X86確實同外面傳言的緩慢成長

重點應該真的進入GPU較量
畢竟I7 860跟I7 2600一代之差~除了時脈補足
另外就是GPU的加入

Qcyan wrote:
今天小弟要跟大家分享...(恕刪)


請問
同樣的檔案(影片)
用 您所說的(麗台PxVC1100 SpursEngine)當年的PS3核心晶片轉檔卡
分別搭不同的CPU 要花多少時間完成轉檔?
貓.電腦.不思議

kyo6347 wrote:
請問同樣的檔案(影片...(恕刪)


(麗台PxVC1100 SpursEngine)搭4770K小弟有測試也有貼圖

一共花了22分56秒,至於搭3770K我就不再測試了,

因為都完敗給4770K跟3770K的內顯Hardware編碼技術,

以後因該只會交給內顯負責轉檔的需求.
內顯的話 當然進步幅度非常大,
但是單純靠CPU轉檔 預設時脈也得考慮進去~ 其實進步幅度 跟2700k VS 3770K 差不多啦

Qcyan wrote:
(麗台PxVC110...(恕刪)


不好意思! 沒注意到您倒數第二張圖片

4770K使用(SpursEngine)影片來源3.02G,
其它設定都沒變更,八個核心約20%左右
花了22分56秒

對了!除了速度快之外!
畫質部分也都沒有差異嗎?
如果因為速度快但犧牲了畫質...

在其他討論區 有見過用顯卡加速解碼
但畫質卻大降的悲劇!
貓.電腦.不思議
kyo6347 wrote:
不好意思! 沒注意到...(恕刪)


首先小弟的原始測定除了轉檔方式編碼改變外其他條件不變,

轉出來的影片倒是沒有很詳細的去比較確認,

所以下一次會把轉出的影片做仔細的比較,

在來分享畫質的部分,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的測定都是以最高的品質流量來做轉檔,

所以就算轉出的品質有差異那都已經到達很高的水準,

但是我自己也非常的有興趣所以下次一定把心得給分享出來,

只是比較的硬體只會有下列三種組合:

1.4770K 八核心硬轉檔

2.4770K 內顯編碼

3.4770K+SpursEngine
小弟對您po出的圖表很有興趣
沒想到Haswell QS硬編出的SSIM可以大於等於x264軟編

不過您附上的3個連結只看的到第3個喔
可以麻煩檢查一下嗎@@?
Whistle Blow wrote:
用客觀指標SSIM進...(恕刪)
LiNcUtT2278 wrote:
不過您附上的3個連結只看的到第3個喔
可以麻煩檢查一下嗎@@?...(恕刪)

皆已修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