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之前應該是 風大 他側過3820的樣子,最高溫度還比2600K好,因為他面積大~~
所以~~~我還是乖乖用我的2700K,況且對我而言,核心多比較重要(我搞不起3930K阿~~~)
像我運算物理數學建模的用途來看,我真的覺得軟體跟硬體以支援多核心為目標才是最實在的,超頻意義實在不大,以前舊版的mathcad 2001i只能單執行緒再跑(能不能多執行緒,不知),可是新版的mathcad 15,卻可以雙執行緒,速度硬生生快兩倍(bios要做設定),靠超頻來快兩倍??? 根本做不到(除非靠液氮)。
多核心的運用,我也不是很懂,如有錯請指正,只是看到新版軟體,雙執行緒速度快兩倍跟我舊版軟體超頻到4G以上速度只快個1.1倍(兩組功號接近,CPU溫度都差不多)~~~~恩..........
英特爾大中華區技術總監趙軍:先談談性能方面的改進,這裡面3D三柵極技術是非常關鍵的,沒有這一技術,22nm是實現不了的,因此3D電晶體技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也成為了未來很多設備的基石。就如同要進行太空旅行,首先需要登月,有了22nm工藝和3D電晶體技術,才有了超極本、一體機以及更多形態的手機。
Ivy Bridge的高性能是設備實現多樣化設計的基礎
從電晶體方面看,Ivy Bridge的性能提升了30%,而更重要的改進在於功耗方面,在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功耗可以下降50%,所以超極本可以做的更薄更輕,形態可以更多。雖然從通用計算上看的話,Ivy Bridge的提升在15%~20%,但從多媒體方面看的話,Ivy Bridge的提升在70%以上,這是最保守的估計,轉碼方面的提升在70%~100%,例如我們把1080P轉成iPhone上的視頻,提升大概在一倍,速度就這麼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