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看hd-c文章,大家各自認為畫質的改變會在哪裡?在23.97 高清訊源取得無礙的狀況下,主流的訊源配合主流的分辨率這些i/p,pull-down,scale完全無用播放端與顯示端就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尤其是電腦動畫中,那個像素,該在哪個時間點,表現出哪一個色階,這些都是一開始就定好了。如果丟出去的指令竄改,就不符合原創的精神,在上述三者變換功能無計可施的狀況下,還有什麼是輸出端可以干預的,大致剩以下兩點輕則更改慣用顯示色溫色階(如同音響前級的音染),重則如同家用AV最先端的14BIT SBM ,原理不過也就是是試圖強化莫須有的輪廓,去掉更多的編碼擾動(但都有副作用,所以從古至今都可微調),來營造一個討喜的畫質改善假象至於顯示器可以忠實執行的能力有幾%,就是另一回事了。滿足HTPC我認為可以跑的動4K DEMO 看看,HDMI 可以 點燈,播放軟體的對ATI,NVIDIA,INTEL 的各內顯、外接產品支援度夠不夠,具備這些條件,就夠了沒有所謂的畫質好不好這類考量去影響東西選購方向。
應該還好耶...目前用過AMD散步龍140+785G以及塞楊E3400+G41作HTPC基本上都沒啥問題播放1080P的電影CPU使用率大多在50~70之間要說的話頂多就是10bit很吃力(就別虐待這兩顆廉價文書用CPU了)G840光純軟解至少都比我用的那兩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