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fly wrote:
AthlonII X...(恕刪)
其實處理器效能對遊戲影響, 早就有媒體做過了...
基本結論是:
低解析度下, 處理器性能會明顯分出上下, 因為還吃不到顯卡的上限..
處理器越強, 跑出的fps就越高....
高解析度下, 瓶頸就卡在顯卡身上了....
處理器影響那時遠不如顯卡有用...
所以我們y大這麼熱心攻擊AMD(好像那位挖大)是很辛苦且結果很正確的...
不過這個Intel勝過AMD 1.5x的結論是....... 沒啥意義的...
因為低解析度下, 哪怕是時脈只有2.6G的620 都能跑出近百fps....
跟超到4G 的i5-760一比, 是差了三倍, 但, 玩起來有差嗎? 也許有, 但是絕對不會到3x...
因為, 這類遊戲只要能到60fps以上就算得上順暢了... 再高點感覺就很細微了...
這還是比較嚴苛狀況, 若是像星海二這種RTS遊戲, 這個標準還可以降一半....
像我們硬體版上有名的仇A派 "挖大"先生,就曾現寶一張i3 幹掉 x4的SC2比較圖...
所以事實上如果要證明Intel處理器fps有多強, 連i5都不必拿出來.... i3高時脈就很夠看了...
問題是: 即使x4單核效能偏低, 在跑這些遊戲時, fps也都能達到順暢門檻, 反過來說..
在SC2裡, 若x4只能跑出 20fps, 確實換上i3 i5可以更好, 但是換上的效益並不如去把顯卡昇級...
一千塊換一兩級的顯卡, 絕對比換處理器有效得多! 因為, 這種狀況多半已是顯卡決定的天下...
買東西回來不是看數據爽的, 而是它真正具有何種程度效益, 分數再高, 若不能有相對效益..
那反倒是比較浪費錢... 所以, 可以看像THG推荐中低階處理器, AMD大部份都佔上風點...
想想, i系列出品也不是多久的事, 以前在玩game做測試, 大家拿出來的不過是E6600 / E8400這些高時脈雙核
居多(因為它們價格也都比較親民些), 在那時候大家早就知道處理器對遊戲實際影響是有上限的...
像Crysis , E8400超到4G對跟原始時脈幾近沒啥影響(高解析狀況)... 現在的AMD再怎不濟..
隨著製程及時脈提升, 也大致可以追上E84水準了.... 如果再超一下配合四核的實力...
絕對可以說是一顆窮人的萬能處理器... 如果用不到或得不到必要要的效益, 為什麼一定要多花5K
去買i5系列? 就算要多花5K, 5K可以把顯卡升級到三四級以上了, 那種效益豈是處理器可以相比的?
其實就算是我, 也建議若無大量運算轉檔需求,去買i3 / x4處理器即可, 把省下預算去升級顯卡或其他零件..
反更有意義...
我100%支持, i5 750 /760 是性價比極高的處理器, 但這個講法也只適用於單比處理器效能...
若真實應用, 卻不是每個狀況都能表現出它的性價比! (例如跑大部份遊戲都是沒太大幫助..)
再來, 就算它性價比再高..
但是它就是貴, 入門門檻比 x4 / i3 高出 3~5K, 預算有限者大可省下不必去追..
就算還能支撐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可以顯出更大效益...
處理器 Intel Core i5-760 2.8GHz/8M快取 , $5999
主機板 微星 H55M-E21/H55/HDMI三介面/2*DDR3/超值裝機板, $2490
記憶體 金士頓 DDR3 4G-1333單支 , $1750
內接式硬碟 日立 SATAII 500G 16M 7200RPM 三年保固 $1190
燒錄器 LITE-ON iHAS324/24XDVD燒錄, $560
顯示卡 微星 R5450-MD512H/D3 DDR3/HDMI三介面/靜音版, $1490
機殼 CoolerMaster RC330機殼 + CoolerMaster 460W POWER, $2500
總計NT: 15979
處理器 AMD AM3 AthlonII X4-620散裝+FAN, $2750
主機板 微星740GM-P25/740G+SB710/2*DDR3/D-SUB戰鬥機種, $1690
記憶體 金士頓 DDR3 4G-1333單支 , $1750
硬碟 日立 SATAII 500G 16M 7200RPM 三年保固, $1190
燒錄器 LITE-ON iHAS324/24XDVD燒錄, $560
顯示卡 微星 R5770 HAWK 軍規用料+雙風扇+熱導管 1G GDDR5 , $4980
機殼CoolerMaster RC330機殼 + 內含CoolerMaster 460W POWER, $2500
總計NT: 15420
請問誰看誰的車尾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