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網拍還找的到,intel只是把這個概念縮在一顆封裝上,現在server級的板子,雙cpu的變少了
大部份都是單cpu了,再往前推到電腦剛推出的時候,是一台大主機接很多終端機,共用cpu的資源
現在的pc發展也慢慢有分別,一是cpu越來越快,四核、六核一直上去,快到一般使用、上網,使用率不超過
5%,一是速度不變,越來越省電,個人使用的電腦用2G以下的CPU已經5年了,
而且小型手持裝置越來越多,網路越來越密集,非pc的網路設備越來越多
,到最後就回歸server+client,家家有一台12核的主桌機(server),每人有一台atom;culv;mid;pda等client,
平時個人作業在client完成,吃重運算走高速網路遠端連上server做處理,再由server傳結果給client
電腦發展是可以一直上去但人是有極限的,過100年每個人的打字速度還是這樣子,慢的10-20,快的70-80
比賽的100-120,電腦再快也沒用!xp->w7 系統變了,人做的事還是沒變!
1. VM最佳化
多核已是必然的發展
但與VM的最佳化 也就是一台機器能跑好幾個OS
也就是一台真的等於好幾台機器
這代表了power consumption的降低
機房容積進一步縮小與冷卻系統的簡化
MIS維護的人力能夠減少
這些都直接代表投資金額能更節省
也代表企業主的投資更有價值
2. SOC
製程的進步 促成了SOC進一步的實現
以後說不定真的可以看到整個server的板子上除了一個chip外
就是一堆連接器了
下一代Intel的系統已經完全將北橋包進CPU內 整個板子上就只有CPU跟南橋而已
零件數減少 體積縮小 這也更促進了單位體積內能榨出的效能進一步提高
好處就如上所示 省錢
目前看到最大的問題 其實還是軟體的部份
缺乏殺手級軟體 使效能提昇不再是第一優先的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