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疑問~ 多核心CPU之後的未來趨勢是??

不是不想太快......
是因為到4核心以上就有瓶頸了
到8核心反而效能會降低
現在i7都在做優化而已
我想後來4核心的優化會很完美
多核還會是未來的趨勢
64核, 128核應該5~10年內有機會看到
但是這種多核並不是同質多核心 (跟現在一樣的)
而是像PS3 Cell那種異質多核心
最先被整合進去的肯定會是繪圖
將來的某一天繪圖程式寫作肯定會發生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然後整合CPU+GPU的異質多核CPU將會成為主流
不過這天的到來之前, GPU發展必須先卡住, 或者發展速度大幅減緩才有可能
不然以現在GPU的進步速度, 整合進CPU裡面太難了
主機板,晶片組,OS直接改版成支援Multi CPU (4至8顆),以4核而言, 4顆CPU平行處理就等於 16顆 CPU在跑, 只是系統要針對Multi CPU做優化設計, 硬碟也跑 RAID 0或 0+1, 技術上比較容易突破, 只不過代價太高了,
也跳脫"PC"的應用了, 已經算是Server, Workstation等級了
486轉跳586時期。
有intel dual出來見過世面。

多核心之前就有了,不過是實體的,p2時代有玩過雙cpu的server板,更高級的還有4cpu、8cpu
,說不定網拍還找的到,intel只是把這個概念縮在一顆封裝上,現在server級的板子,雙cpu的變少了
大部份都是單cpu了,再往前推到電腦剛推出的時候,是一台大主機接很多終端機,共用cpu的資源
現在的pc發展也慢慢有分別,一是cpu越來越快,四核、六核一直上去,快到一般使用、上網,使用率不超過
5%,一是速度不變,越來越省電,個人使用的電腦用2G以下的CPU已經5年了,
而且小型手持裝置越來越多,網路越來越密集,非pc的網路設備越來越多
,到最後就回歸server+client,家家有一台12核的主桌機(server),每人有一台atom;culv;mid;pda等client,
平時個人作業在client完成,吃重運算走高速網路遠端連上server做處理,再由server傳結果給client
電腦發展是可以一直上去但人是有極限的,過100年每個人的打字速度還是這樣子,慢的10-20,快的70-80
比賽的100-120,電腦再快也沒用!xp->w7 系統變了,人做的事還是沒變!
表示電腦產業 已經 遇到 瓶頸.....

搞不出 新名堂!!

雙核 一般來說 已經很有餘力!!

PC產業 難成長~~

zhuo wrote:
多核心之前就有了,不...(恕刪)


小弟部份不認同

不過未來是以網路為主軸發展
我想是必備的
當軟體趕不上硬體的時候
那就不需要硬體了
一家只需要一台SERVER
然後有很多台接收端
遊戲只要灌在一台SERVER
用網路將所有數據傳到接收端就好~

但是我覺得硬體的改變
可是實現更多軟體原本做不到的事情
而軟體的進化 也會改變人做的事情
試想三四十年誰會做到多點觸控、語音、甚至是腦波控制電腦呢
熱量問題應該是最大的問題,越多核心發熱,熱能越難壓下來

製程太小也不是好現象,越細越容易造成電子過度碰撞,傷及電路,何況加上高熱的影響.....

32nm 都不敢加電壓和超頻了...
14700K 4070 / Redmi Note 14 5G
以後要出
省電

省電高效

整合網卡

整合音效

整合顯卡

整合記憶體


所以未來驅勢是....CPU接乾電池就能夠跑Windwos 7 or 更好更沉重的作業系統



以上純鬧場....
以server來說好了 未來的趨勢有幾個
1. VM最佳化
多核已是必然的發展
但與VM的最佳化 也就是一台機器能跑好幾個OS
也就是一台真的等於好幾台機器
這代表了power consumption的降低
機房容積進一步縮小與冷卻系統的簡化
MIS維護的人力能夠減少
這些都直接代表投資金額能更節省
也代表企業主的投資更有價值

2. SOC
製程的進步 促成了SOC進一步的實現
以後說不定真的可以看到整個server的板子上除了一個chip外
就是一堆連接器了
下一代Intel的系統已經完全將北橋包進CPU內 整個板子上就只有CPU跟南橋而已
零件數減少 體積縮小 這也更促進了單位體積內能榨出的效能進一步提高
好處就如上所示 省錢

目前看到最大的問題 其實還是軟體的部份
缺乏殺手級軟體 使效能提昇不再是第一優先的問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