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有一個.....
廠商還沒賺夠.......
我看過一些報導....
其實!現今人類的科技..不只現在這樣...
但是!因為有很多因素..故!有些科技..技術..產品..
還不能(不想)上市....
有些是國家政策...(美國當初怕PS2.裡面的零件被拿去作飛彈.....)
有些是...消費者還不能接受.該種產品...
有些是...有道德因素..(複製人....等)
有些是..商品價格問題..
(32G記憶卡.技術剛發表時..1片售價新台幣:30幾萬....沒有打錯...三十幾萬元...)
但是!大部分是...廠商要慢慢賺你的錢.....
飛利浦..曾經發表過一些未來家電產品....
有次飛利浦台灣地區的主管.
上電視節目介紹那些未來家電....
主持人黃子佼問他說....
聽說其實這些產品.已經有生產一批了..
但是!都先放在倉庫..等待時機到才會上市...
那個主管說:老實說..是這樣沒錯.......
本人所有言論與電腦教學僅為建議.請自行斟酌參考.本人不負任何責任................................................


不知道十年後
地球上會不會出現量子電腦...
題外話
CPU至少還有再往上爬
我們台灣的網路
似乎還在原地踏步..
唉!!(離題)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弟子規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22.htm
在高時脈下同時也發現高熱高耗電的問題
因為電晶體通道過於微小所以導致了漏電現象
這點就是材料上面的限制
所以Intel當初有4G以上的P4ES但是不拿出來
因為沒辦法解決漏電的問題
漏電會帶來高熱與高功耗
所以必須改變材料製程
後來Intel跟AMD都導入應變矽(Strained Silicon)來改善
K8當然也應用了IBM開發的SOI(Silicon On Insulator)
但這是電晶體的物理特性,只能把影響降低
大家都知道的摩爾定律
每18個月,晶片閘電路數目要成長一倍,效能也會成長一倍
但閘開關消耗能量(漏電等)卻沒有以相同的速度下降
結果造成高時脈與高電晶體數的晶片功耗高得嚇人
造成的廢熱也難以移除
後來各大廠紛紛研發高介電材料來改善製程
並以降低功耗與廢熱為主,最後才是考量拉高時脈
(這些東西大概是都2005到2007年的東西了,90nm-45nm
我離開校園已久,之後也不是從事電子的工作,憑印象寫的)
奈米材料還是個很大的世界
如果完全的開發並應用,現代科技要大躍進不是夢想
上面說的是材料製程所造成的限制..要擺脫這樣的限制除了新物質材料的發現或發明,其實早在80年代時,當時量子理論發展之時,就曾有量子電腦的全新構想.主要.藉由量子力學的構造及特性,將之應用於電腦,,以原子各態的連結變化,對應電腦的的資訊處理編解碼等應用,由於量子構造中,所有狀態都有平行處理特性,所以資料處理速度極快,然而如何能建立量子處理器的邏輯及運算單位,並正確的讀寫及分析處理量子資訊而得出正確的結果,目前仍處研究階段,而資訊間如何正確傳迅速遞,並不受外在因素干擾等,也都是難以解決的工程問題..
至於會往多核心發展..主因就是單一核心處理器的製造已面臨技術瓶頸.,所以..單核高時脈處理器發展相較
多核心架構在製造工藝上,相關製程問題較難以解決,只要未來軟體的編寫能夠加強其應用,也能達到效能成長的目標
然而..單一核心的效能躍進,仍是處理器演化的主要目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更快更新的的相關研究,從未曾停過,但處理器畢竟不是一般家庭電器,能夠迅速研發新功能並推展.更何況尤其是個人Pc系統所採用的x86指令CISC處理器,其指令的運算解碼單位長度並不相同,更是難以實作.,這也是目前所有最複雜架構的高階處理器..清一色都是x86處理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