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CPU 發展為何停滯不前?

這樣也會被罵...真的是....
同情樓主....

說真的
我也想過這樣的問題
我是認為高時脈事物理的瓶頸

在intel及AMD的X86之戰
目前好像還沒有看過4G以上的CPU(超頻不算)
最快好像是P4的3.93G(純印象真的忘了)

我到現在也是覺得很奇怪
除了物理限制我也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但是效能還是要提升(不然怎麼賣)
多核心是沒辦法避免的
至於耗電
我只能說,並沒有更省電
電腦顯卡跟CPU的電
真的是越吃越兇

電腦工程師,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 Raxel
上面講的都是.....錯的.....(不好意思..勿見怪..)



真相只有一個.....


廠商還沒賺夠.......



我看過一些報導....

其實!現今人類的科技..不只現在這樣...


但是!因為有很多因素..故!有些科技..技術..產品..

還不能(不想)上市....


有些是國家政策...(美國當初怕PS2.裡面的零件被拿去作飛彈.....)

有些是...消費者還不能接受.該種產品...

有些是...有道德因素..(複製人....等)

有些是..商品價格問題..
(32G記憶卡.技術剛發表時..1片售價新台幣:30幾萬....沒有打錯...三十幾萬元...)


但是!大部分是...廠商要慢慢賺你的錢.....



飛利浦..曾經發表過一些未來家電產品....

有次飛利浦台灣地區的主管.

上電視節目介紹那些未來家電....

主持人黃子佼問他說....

聽說其實這些產品.已經有生產一批了..

但是!都先放在倉庫..等待時機到才會上市...

那個主管說:老實說..是這樣沒錯.......




本人所有言論與電腦教學僅為建議.請自行斟酌參考.本人不負任何責任................................................
廠商自然會想推出更快的處理器
(因為有競爭嘛)

但為什麼廠商沒有往高時脈繼續發展
而往多核心發展呢?

多核心的效能比你想像的還高很多...
讓AMD和Intel都放棄了高時脈而投入多核心
因為微軟沒有推出很猛的OS

不知道十年後
地球上會不會出現量子電腦...

題外話
CPU至少還有再往上爬
我們台灣的網路
似乎還在原地踏步..
唉!!(離題)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弟子規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22.htm
Chernsha wrote:
但有必要往4核心、8核心方向發展嗎?
為何不往4GHz 、5GHz、6GHz方向發展呢?
如果這是矽晶片的限制那為何不研發以其它更高效能的原料為主的CPU呢?

1.因為團結力量大....火雲大俠再強也強不過蛇貓門三個小流氓的圍攻
2.因為碰到了名為發熱量的物理之牆
3.這是碰的了名為材料科學與生產成本的現實之牆
停滯不前?
時脈沒變高就叫停滯不前?
i5系列都要把繪圖功能給包進去了
難道沒有新技術在突破?
製程縮減同面積可以塞入更多電晶體
裝多一點核心和多一點功能
效能也有顯著提升又不怕燒掉
何樂而不為?
在P4時代進入奈米等級(90nm)
在高時脈下同時也發現高熱高耗電的問題
因為電晶體通道過於微小所以導致了漏電現象
這點就是材料上面的限制
所以Intel當初有4G以上的P4ES但是不拿出來
因為沒辦法解決漏電的問題
漏電會帶來高熱與高功耗
所以必須改變材料製程
後來Intel跟AMD都導入應變矽(Strained Silicon)來改善
K8當然也應用了IBM開發的SOI(Silicon On Insulator)
但這是電晶體的物理特性,只能把影響降低
大家都知道的摩爾定律
每18個月,晶片閘電路數目要成長一倍,效能也會成長一倍
但閘開關消耗能量(漏電等)卻沒有以相同的速度下降
結果造成高時脈與高電晶體數的晶片功耗高得嚇人
造成的廢熱也難以移除
後來各大廠紛紛研發高介電材料來改善製程
並以降低功耗與廢熱為主,最後才是考量拉高時脈
(這些東西大概是都2005到2007年的東西了,90nm-45nm
我離開校園已久,之後也不是從事電子的工作,憑印象寫的)
奈米材料還是個很大的世界
如果完全的開發並應用,現代科技要大躍進不是夢想
其實..也沒有說停滯不前阿..只是現今的技術面對更精密的製程,而可能讓原料的特性發生轉變而造成技術上的瓶頸..由於奈米級的製程.已經接近達到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位-原子的領域,而越接近這個臨界點,物質原本的物理特性將到達極限,而產生非穩定狀態下的物理性質,而讓處理器的生產過程產生不可預期的變化.比方說..現今的半導體銅製程,當銅線程互連愈小,銅的電阻就會增加,而且導電性會降低。這表示僅有少數電子能夠通過,而逗留下來的電子會形成熱。這些熱對於晶片的速度與效能可能造成反效果。而科學家可能採用的替代物質.為石墨薄片(僅一原子的厚度).或奈米碳管..不過,仍有待克服的事項,以致尚未能實用(比方說晶片的蝕刻製程或是產能等問題)..

上面說的是材料製程所造成的限制..要擺脫這樣的限制除了新物質材料的發現或發明,其實早在80年代時,當時量子理論發展之時,就曾有量子電腦的全新構想.主要.藉由量子力學的構造及特性,將之應用於電腦,,以原子各態的連結變化,對應電腦的的資訊處理編解碼等應用,由於量子構造中,所有狀態都有平行處理特性,所以資料處理速度極快,然而如何能建立量子處理器的邏輯及運算單位,並正確的讀寫及分析處理量子資訊而得出正確的結果,目前仍處研究階段,而資訊間如何正確傳迅速遞,並不受外在因素干擾等,也都是難以解決的工程問題..

至於會往多核心發展..主因就是單一核心處理器的製造已面臨技術瓶頸.,所以..單核高時脈處理器發展相較
多核心架構在製造工藝上,相關製程問題較難以解決,只要未來軟體的編寫能夠加強其應用,也能達到效能成長的目標
然而..單一核心的效能躍進,仍是處理器演化的主要目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更快更新的的相關研究,從未曾停過,但處理器畢竟不是一般家庭電器,能夠迅速研發新功能並推展.更何況尤其是個人Pc系統所採用的x86指令CISC處理器,其指令的運算解碼單位長度並不相同,更是難以實作.,這也是目前所有最複雜架構的高階處理器..清一色都是x86處理器...
這裡有說明影片,自己看吧。
http://www.zdnet.com.tw/white_board/intel/video-1.htm

我覺得他的解釋非相關科系的也滿容易懂得。
借問一下
要那麼高的時脈有什麼好處嗎
打怪比較方便
還是寫文件比較不會當

電腦這玩意
還是穩定最實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