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dy Mate wrote:我覺得就是出來帶風向(恕刪) 跟中國在台積電南京廠旁邊蓋一大堆晶圓廠一樣。一方面吸收台積電訓練好的外溢(外洩)人才,一方吸收跟著過去的協力廠商的人才、技術,至少能使用產能。如果台灣製程群落赴美設廠,只供貨台積電投資收益比低,如果是供貨給整個泛美系晶圓廠就不一樣了。然後產業鍊就在美國落地生根了。(人才用美金、美籍吸引,其他的從中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