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看到一則震驚的消息(關於cpu的)

看過日本動畫 GUYVER 卡巴
就知道 人類 是 神(外星人) 的實驗品
經過強化後 就變成狼人 吸血鬼 半獸人 (規格制品:調制品)
當然人類一但穿上GUYVER UNIT(神的太空衣) 後,人類所有的潛能就全部被激發,
變成比神更強的生物(規格外制品:不受神的控制) GUYVER

還有最接近神的形態(最終形態)的 十二獸神將

哈哈 題外話


以下就正題


120亿左右,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

脑细胞的特殊性格



脑细胞的特征是,一旦发育完成后,再也不会增殖。人的一生就只有出生时那个数目的脑细胞可供利用,大约120亿个。骨骼、肝脏、肌肉等其它器官或组织损伤后可因细胞分裂增殖很快得以恢复,唯独脑细胞不可再生。目前,科学界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改变脑细胞不可再生这一特性。

脑细胞处在一种连续不断地死亡且永不复生增殖的过程,死一个就少一个,直至消亡殆尽。这是一种程序性死亡,也叫凋亡。人到20岁左右,脑细胞发育的速度达到巅峰,此时不仅精力充沛,而且记忆力好,是一生中的黄金季节,越过此峰,便是下坡。20岁过后,若这些细胞放置在那里而不使用的话,会以每天10万个的数量变成废品。尽管这是件令人不快的事,但脑细胞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却是事实。拿80岁的人和40岁的人相比较,前者比后者大约减少了一半,相差一倍左右,这已被科学所证实。

但是,并不是脑内所有部位都以相同比例减少,如脑干部位的细胞就几乎没有变化。从这点来看脑干是人类生存绝对必须的部位,此部位破坏了,就会使各脏器失去功能。这种与维持最低生命活动相关的部位在发生学中是最早成熟的部位,出生刚一天的婴儿,其脑干部位的动眼神经的髓鞘就已完全发育好。这样的部位,不但不受年龄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不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脑细胞按其成熟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脑细胞,其成熟度最高,每个细胞有多达二万余条线路与其它的细胞有业务联系。这部分细胞为处于工作状态的精英,人类现有的略有难度的工作均由它们来完成。

另一类是未充分发展的脑细胞,其成熟度相对较低,每个细胞一般只有几十条线路与其它脑细胞联络,承担着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性的工作。我们称这部分脑细胞是处于半抑制状态。

第三类是完全没有发展的原始状态的脑细胞,这部分脑细胞既不马上死亡,也不参与工作,处于休闲状态。我们称其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或沉睡状态的脑细胞。

人脑大约有120亿个脑细胞,最多不到10%是充分发展了的并常加以运用的,其余的仍处在未充分发展或完全没有发展的原始状态。

脑细胞彼此间联络的线路绝大多数在人出生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逐步发展形成的。脑细胞联络线路越多,就越能发挥各细胞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人就越聪明,智商就越高。因此,一个婴儿出世后,如将其与外界隔离,各细胞间的联络线路就无法发展,将来绝不会是一个高智商的人。

脑细胞是脑活动的最小单位,如果将每个细胞比喻为一部电话交换机的话,其电话线路比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倍。

那么,细胞与细胞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呢?

一般人认为,脑细胞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如电路一般,微弱的电流流过这些脑细胞并传达着大脑的命令。

事实上并非如此,细胞与细胞之间并不直接连结,中间均存在着小小的缝隙。

充当导线作用的是弥散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荷尔蒙,也叫激素,它们充当着脑内信息的传递者。这种激素分泌于大脑的各个地方,大脑通过它向全身传递指令,于是身体也分泌同样的荷尔蒙,通过这种荷尔蒙接受信息的细胞根据命令采取行动。没有荷尔蒙,人就不会思考、不能行动,人就不会有感觉。

也有人把脑细胞比作一个微小的生物电池,随时准备放电。荷电的元素称为离子,它们在脑细胞内外的数量不等,从而在细胞膜两侧形成微小的电位差。人类脑细胞内部记录到的电位要比外部低70毫伏(以-70mV表示),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细胞膜“外正内负”状态称为极化。

从另一个脑细胞传来的信息改变了静息电位,使其负值改变,到达一个称为阈的水平,引起放电。人类脑细胞的阈约为

-55mV,当达到此值时,脑细胞就产生一种沿轴突传播的电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引起递质释放的同时,还伴有电位变化。

脑是由脑细胞(神经元)构成的一种网络组织,是通过脑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来发挥功能的。显然,脑的基本结构单位非常单纯而明确。换言之,脑由单一功能的神经元和支持神经元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因其形状类似于海星而得名,它与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物质。而施旺细胞呈薄片状缠绕在轴突上,形成所谓的髓鞘。髓鞘部分不导电,因此具有较好的电缆特性,大大提高了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可以使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处于超导状态。经科学测算,有神经髓鞘和没有神经髓鞘两种情况下的神经传导速度会相差大约一万倍之巨。当神经髓鞘出现断层或受损时,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时效速率会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脑细胞具有如下特点:

与生俱来的脑细胞大约有120亿个,且永不增殖,只存在程序性凋亡。正常人仅启用了不到10%,近90%的脑细胞均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细胞之间是通过激素进行信息传递的。
mictzen6116 wrote:
看過日本動畫 guy...(恕刪)

5分奉上 日本動畫蠻多發人深省
mictzen6116 wrote:
看過日本動畫 guy...(恕刪)


"与生俱来的脑细胞大约有120亿个,且永不增殖,只存在程序性凋亡。"

這個說法是有些問題的.
近幾年的研究,指出腦細胞是可以在培養分化再生的.許多哺乳類/鳥類生物腦細胞一樣有此特性.
目前的問題,是何種機制抑制或控制著細胞的分化過程.
這個20世紀初的說法,在2006年就被破解的,2007年我也才第一次在聽演講中得這個消息.

細節用Google找"腦細胞再生"就有一堆說明了.
好像漸漸離題了喔......
一篇新聞報導可以牽扯到這麼遠... 人類大腦真的很厲害
ya19881217 wrote:
人腦處理能力真的很強...(恕刪)

"人腦處理能力真的很強" 這是當然的啦, 只是錯誤率也高的驚人.
應該很少人能忍受電腦一天當三次吧.

"腦部一個神經元好比一個小處理器" 當然不是啦.最多只能算是電晶體吧.

人腦的優點是高適應性,電腦的優點是高計算量. 強不強無從比起.
電腦固然無法跟上人腦的適應性,但人腦也不具備電腦的高速計算能力.


多核心本來就是個炒冷飯的話題.

如果去監控CPU的使用率,不難發現CPU對時間的使用率其實相當低. 多數時間CPU都在Idle.
針對使用習慣,就可以找到大多數使用者是需要的是尖峰時高速運算的CPU,但多核心對這方面的幫助很有限.
線程再多只能同時做更多的事,卻無法讓一個簡單的遞迴計算變得更快.

很不幸的,使用者用電腦的習慣,通常也是沒有計劃性的,想做什麼,就執行什麼?
多核雖然有的的線程可以去消耗,但最慢的線程還是卡在那裡,使用者依然只能先跑其他的程式,慢慢等程式執行完.

所以多核心本質上並沒解決更快問題(這是最在意的部分),只是解決同時處理很多事的問題.
當核心數超過你需要處理的事,多核心就變成雞肋了.


其實有件事大家都沒想到,就是 "什麼軟體才需要有效利用多核心" 這件事。

舉例來說,有網友提到一次執行多個軟體也是個善用多核的方法,不過掃毒,養動物,收MAIL,MSN... 有那個是需要用到大量運算能力的? 如果 OUTLOOK 真的能善用多核,難到它會吃到讓你四核都保持 100% 滿載嘛? (我是蠻相信 M$ 有這本事... Orz)

所以單就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大部份軟體其實單核都很夠用的,支不支援多核心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些軟體跑很慢,你希望用多核能夠 "加速" 的,這種軟體才是真正要考量的。

比如 Photoshop 套個濾鏡要花一分鐘,換成四核還是一分鐘,CPU 使用率只有 25%,這種程式才有必要改寫。轉 VIDEO 檔要花一小時,我換四核當然是希望 15 分就能轉完,這個程式才有必要改... 壓縮整個目錄要一小時,換成四核當然希望 15 分鐘壓完... 這程式才需要改。

其它現在就已經跑的夠快的程式,就不用理它了。
單一應用程式執行 是否支援多核心處裡讓她更迅速
當然要看這應用程式(軟體)本身是否有支援
除非這個軟體需要到分工合作的地步 才有可能被支援
以壓縮軟體來說 多核心配合較新版本的軟體 可以分工解壓縮
而遊戲執行使用雙顯卡或配合未來的多GPU計算
原本整個遊戲畫面由1個處裡器去運算 畫面越精緻 fps越低
而多張顯卡 多個GPU下去 把畫面等分給各個處裡器去分工合作
所達到的效能 遠比1個處裡器要來的高

再來個簡單的比喻好了 應該可以解除原PO的迷思
一個工廠裡 一堆工作 讓四個工人去做的速度 會遠比一個工人要來的快速
一個工廠裡 一件工作 四個工人搶著去做 不一定會比一個工人要來的快速
不知道這樣的比喻 是否能比較容易理解@@
orchero001 wrote:
單一應用程式執行 是...(恕刪)


+1分
多核心電腦是現在才有的嗎?只不過是現在把多個核心做在一個CPU中以前是主機板上放多個CPU所以開發多核心程式的程式設計師也做了十幾二十年,現在多核心架構突然由小眾市場變成大眾市場一堆程式設計師當然跳腳因為不是寫不好就是不會寫嘛。這種問題應該是去怪程式設計師不長進而不是怪世界進步太快這個新聞怎麼看都是在牽拖這個記者應該訪問的是一個程度不高的程式設計師
敗與不敗之間
科技發展不是只是賣個人電腦而己啊...
一般消費者只是幫忙分擔高昂的研發成本

很多高科技還是很需要更強大的電腦
如果電腦己經夠用
那怎麼還一堆人在幫忙算蛋白質? XD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