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蓋大樓】YouTube 4K影片大家試試看! (其實音樂比測試重要?)

淚痕0719 wrote:
4k是個商人為了賺更多錢的玩意,一種議題
為了要創造更多需求,所提出的一種東西...

4k不是不好,更高的解析度,理論上畫質會更好
可是事實上,對於50吋以下的螢幕,幾乎沒有讓人有畫質大幅提昇的感覺
可是4k不論播放或錄製卻需要極高的流量和運算能力...

對於電腦或是手持式裝備來說,這種近距離的操作,電腦螢幕大小頂多32吋
手持式裝備如平板也頂多12吋,根本用不上4k↓徒增耗電和浪費運算資源和網路頻寬而已

如果是60吋以上的大螢幕,甚至百吋以上的螢幕,那4k才會有意義
科技進步很好!但這樣的發展,似乎很沒必要...
(恕刪)


你說的是沒錯.但你有想過.科技的進步讓你不得不 4K嗎?
手機 4、5吋.1080P很常看見<意同樣顆粒大小 10吋就能達 4K>.現在的手機都能錄 4K影片.專業錄影 4K更不是新奇的玩意兒.日後可能一般錄製 4K是基本功?
現在處理 4K.在INTEL HD2500以後.在NVIDIA Maxwell以後.ARM也多款全面支援 4K了.你覺得沒必要.是因為你可能很少比較 1080P手機-1080P電腦-1080P電視三者爽度...而 480P手機-480P電腦-480P電視三者你會發現顆粒大小跟 1080不同等級的.你會覺得 4K沒用是因為電視42吋沒原生 4K.你覺得會很難出嗎?ARM都有了.IC解決.電視就不遠了
Forever 熊熊 wrote:
剛剛有朋友貼這個影片...(恕刪)

這影片可能有點問題
小的昨日載少女時代4K
結果這I3會LAG
Q8200和G640和幻燈片一樣
kingdragon wrote:
註:這里有很多東西都是聽taro說的,也可能存在轉述不當的問題
(略...)
單就AVC編碼器而言,儘管x264看起來似乎是最強的,但是x264本身設計的方向不是transparency級別的還原(transparency指完全或接近完全看不出區別)。
(略...)
例如到了BD這種1080p的碼率級別(30Mbps-40Mbps),追求的是而且理所應當是transparency級別的還原,但這並不是x264的設計方向,將x264的rate control模式以及它默認的psycho-visual optimization(心理視覺優化)用於這種等級的還原並不合理——結果是在這種碼率級別下x264可能會不如一些更適合的商業AVC編碼器。
(略...)
-------------------------------------------------------------------
...(恕刪)

他的意思是到達一個碼率後,再往上加碼率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能改進的品質有限。但這跟要壓縮的內容本身以及所採用的Profile/Level coding technique組合、還有你要花多少功夫去處理一段視訊(好萊塢在4K母帶過帶輸出藍光1080P版本時,是會一張張、一段段去調整碼率分配跟壓縮參數的,不是丟在那邊花個兩小時轉檔完就算數了)有關,不存在一個絕對值跟答案,不然試問H.264要達到"transparency",碼率要多少?H.265以及VP9呢?

故我還是要稍吐嘈:這個問題不是用"transparency"來描述,「完全或接近完全看不出區別」並不精確,缺乏客觀指標,是用肉眼嗎?但要用誰的肉眼呢?是容許格放一楨楨檢視還是連續播放?畢竟每個人的眼睛可呼籠的程度可都不同。

kingdragon wrote:
我記得當時 1080p 由於用 MPEG-2 壓縮的檔案太大,並不太受大眾歡迎...(恕刪)

剛好相反,2009/2010年當時韓國剛開始釋出大量偶像團體公開演出的ATSC HDTV 1080P片段可供下載,作為文創軟實力輸出的一環以及影視內容/家電品牌互相拉抬的行銷手段之一,最著名的是SNSD、Super Junior、Wonder Girls....這些,有不少源自韓國的FTP提供空間可供下載,這些全部都是MPEG-2配上AC-3音軌,因為我的NAS裡還有不少......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台灣的視聽家電商店要賣1080P電視、甚至光華商場的展示電腦,播放的往往不是打上LG logo的Gee,就是打上Samsung Logo的Genie、或是其他韓國MV,當然,也還是有播放從2000年開播時就是用1080P的MPEG-2播出,以高品質著稱的日本BS-Digital......

ps. 手機方面,MWC已經公開、較受矚目的Sony Z2、LG G Pro 2、Samsung S5...等等,都已經支援H.264的4K錄影(~50Mbps上下)。
Whistle Blow wrote:
不然試問H.264要達到"transparency",碼率要多少?H.265呢?VP9呢?

我沒有說過畫質要多高"一定需要多少 Biterate",我當然知道 Biterate 過高無意義
在保證一定程度損失下,Frame-type、Frame Rate、Ratecontrol、Analysis、CSP、Depth ...等參數設定值與輸入片源類型都會影響所需 Biterate 高低與效率

我只是舉 HD.Club 的作品為例,以 H.264 壓縮 4K 並"控制損失畫質極低"情況下,
所需要的 Biterate 極高,達到了 100 Mbps,
就算是比較靜態(畫面變動程度低)的影片也達到了 30 Mbps

加上要播 4K 影片還是需要 4K 顯示器,現階段 4K 顯示器的價位還不是一般大眾所能負荷
而且尺寸不夠大,許多人都看不出差別,例如手機、平板、筆電 ...等等
未來普及化是一定的,但目前時間點,我認為 4K 還有點早

現階段而言 4K 影片用來測試 CPU 軟解性能,比拿來觀賞還要有意義

Whistle Blow wrote:
剛好相反,2009/2010年當時韓國剛開始釋出大量偶像團體公開演出的ATSC HDTV 1080P片段

以下是依我的映象,以電影而言
Blu-ray 當初使用 MPEG-2 壓縮視訊,就因為其容量有限,畫質讓網友們有點惋惜
直到 H.264 應用到 Blu-ray 上與硬解成熟之後才有了一整片讚揚聲

Whistle Blow wrote:
他的意思是到達一個碼率後,再往上加碼率意義已經不大了

這篇文的重點是 x264 雖然壓縮率極高,在極高品質的還原應用(Biterate 絕對充足情況下),對於商用編碼器 (如 MainConcept H.264/AVC Codec) 沒有優勢。x264 相對於商用 H.264 編碼器 在控制輸出極低損失情況下 所需 Biterate 太高,浪費更多儲存空間。

雖然我不喜歡追求極低的畫質損失,因為檔案太大
但商業化應用 (線上影片除外) 主要都在追求極高品質的還原
普及化要看的就是商業化的應用,如 MV發行、電影發行、電視與線上影片網站 ...等等
所以我才會舉 HD.Club 作品與 Blu-ray 與 商用視訊編碼器 為例

就算要測 4K H.264 影片播放,也不是拿 YouTube 片源來測
YouTube 考量相容性與伺服負載,所以給的 Biterate 和 壓縮參數設定值 很低
低動態(畫面變化程度低)的片源還好,遇到高動態的片源馬上就露出破綻了
kingdragon wrote:
Frame-type、Frame Rate、Ratecontrol、Analysis、CSP、Depth ...等參數設定值與輸入片源類型都會影響所需 Biterate 高低與效率
...(恕刪)

同意,影響的變數太多了,光調I/P/B frame type就可討論很久,那位大陸網友說的過於籠統。

kingdragon wrote:
現階段而言 4K 影片用來測試 CPU 軟解性能,比拿來觀賞還要有意義
...(恕刪)

像我是當老爸的人,對我來說,錄製4K影片保存重要時刻是有意義的,我也確實在等4K手機或是有4K錄製能力的DSC(我不用DSLR),但不見得必須馬上換4K電視。現階段大多數人的螢幕可能是在1080P等級(2M畫素),但是拍攝的照片卻已經是12M畫素、16M畫素、20M畫素、甚至更高畫素等級的,畢竟重要時刻稍縱即逝,紀錄重要的時刻或與家人相處的時刻,通常不會嫌畫素太多、位元率太高,也不會管他是H.264或是H.265(雖然我本身是這方面背景的)。

4K片源,不見得必須來自八大影業,消費者自行錄製的影片,也是重要片源之一。
Whistle Blow wrote:
錄製4K影片保存重要時刻是有意義的

完全同意,但這篇測是的 YouTube 4K.....

我不認為測試線上影音網站的片源有什麼意義,
更何況 4K 顯示器都還沒普及化......
而且在意畫質的話也不可能拿 YouTube 來保存備份

Whistle Blow wrote:
4K片源,不見得必須來自八大影業,消費者自行錄製的影片,也是重要片源之一。

我只是個一般使用者,所以只是站在絕大多數人的角度,
絕大多需求都是 MV發行、電影發行、電視與線上影片網站 ...等等
對於我們而言,撇除消費成本,有限資料量下能展現多少畫質才是重點

Blu-Ray Disc (單層) = 24,220,008,448 bytes = 193,760,067,584 bits
一部電影約 5400 秒 (90 分鐘)
AvgBitrate = 193760067584 bits / (90*60 sec) ~= 35881494 bps ~= 36 Mbps
30多 Mbps 的 1080p H.264 與 1080p MPEG-2 畫質絕對是有感差距

Whistle Blow wrote:
也不會管他是H.264或是H.265(雖然我本身是方面這背景的)

冒昧請問一下,閣下是研究視訊編碼演算法的嗎?
kingdragon wrote:
完全同意,但這篇測是的 YouTube 4K.....

也是....這段確實bit rate太低,我自己都覺得這段只能算是蠅量級的4K.....

以下個人意見:
===========================
這段:4分35秒,588MB(~17Mbps,蠅量級)
Qualcomm手機錄的4K視頻:(~40-50Mbps,羽量級)
美女與烤鴨:42秒,252MB (60Mbps,輕量級)
101煙火:1分47秒,1.19GB(100Mbps,中量級)
鴨子起飛:16秒,493MB(200+Mbps,重量級)

少女時代的120fps那段參數超出H.264規範,算是4K示範賽,能播賺到,播不動也合理
===========================

kingdragon wrote:
冒昧請問一下,閣下是研究視訊編碼演算法的嗎?...(恕刪)

有涉獵解碼/編碼,K-Lite Codec Pack裡面有包含小弟過去的一些心血.....
Whistle Blow wrote:
有涉獵解碼/編碼,K-Lite Codec Pack裡面有包含小弟過去的一些心血

K-Lite 裡面的解碼工具我就只想得到 FFDShow
難道閣下是 FFmpeg 專案的 libavcode 開發人員之一!?
這可嚇死我了...... 請受小的一拜
幾乎所有免費影音工具都有用到 FFmpeg 或來自於此專案的 Libraries

kingdragon wrote:
請受小的一拜 ...(恕刪)

趕緊回拜.....不是ffmpeg,是取自某商業軟體內的一個DShow filter,因此公司對此蠻有意見,不知最近版本的K-Lite是否移掉了.....

免強把E3-1230-V3
撐到接近滿載
話說這玩意用來燒機也不錯啦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