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AMD第三代Ryzen CPU 7/7開賣 12核心Ryzen 9 3900X 499美金[COMPUTEX2019]


小龍鐵金剛 wrote:
個人比較傾向於結果...(恕刪)

ipc必須透過換製程來提高.
從6代的6700k 4.2g到9代的9900k 5g.提高的只是頻率.
ipc根本沒變化.因爲把9900k調低到4.2g,單核跑分跟6700k幾乎一樣
而10代18%的ipc提高意味著4.1g的單核就相當於4.85g的 14nm的單核.

amd15%ipc提高頻率4.5g意味相當於2700x 水冷到5.2g
amd 在電腦展上秀了一把用3600x比8700
游戲幀數超過了8700

這一點也不意外,完全預料之類.也符合我的推斷.
3600x 是6核12t跟8700一樣.而頻率跟8700同樣4.3
結果幀數超過了8700,只能證明7nm的zen2 ipc確實超過14nm的intelcore

有閒沒錢 wrote:
你要跟2950X撕裂者比當然不用猶豫
問題3900X有點超過實際需求了,價位也高,不光只是CPU的價格。
12個核心擠在一起能不上水冷嗎?

主機板目前X570歐洲的價錢折合台幣都要7千多起跳
頂版要2萬多,你要發揮效能,能不挑好點的主板嗎?

3700X感覺X470.B470就能用了,比上代的W數更低,原廠送的風散就夠了

你要3900X整個投資下去3900X比3700X高一倍的價格都有
最大的賣點PCIE4.0..
3.0跑的都不滿了...

最大的限制就在主機板..
目前價格台灣的沒有公開。
配合上一代的主板效果還要是要等實測才能知道。

對3900X也很心動,但還是要最後細算投資的預算來決定。
目前來的來看3700X就沒太大問題,上一代的主板供電就夠了。


可能會讓你覺得冒犯,還是鼓起勇氣發文回應~

1.我16核12nm的2950X都只用原廠推廌空冷而已,7nm的12核3900X用空冷保證沒問題.

2.其實不超頻,基本款的X570七千多元就夠正常使用,我X399主機板買1萬8,也沒拿來超頻,正常跑而已.
我不認為一併首發的基本款X570供電會不足以3900X使用,真要這樣省料,是板廠找死.

3.效能過剩是假議題,硬體效能一直是限制軟體發展的瓶頸.
只是大家受限於預算及效能,在軟體面妥協了.
近期的奧德賽,未來的單眼8K VR,4K/8K即時串流,更別說傳統的影片/圖片處理.
處處是效能瓶頸.

與我手邊的2950X平台比:CPU便宜了,主機板便宜了,效能贏了,最新的PCI-E 4.0,超香的啊!

恍似 wrote:
可能會讓你覺得冒犯...(恕刪)

有些人影片和資訊看得少的才會在那邊亂臆測 憑空想像要水冷才夠~


另外某個也是愛登出看留言的某人~ 誰跟你超多少超多少~ 這邊當然只論跑AUTO的一般人~ 誰一般講需要甚麼散熱器是拿超頻狀況在講~ 自己拿非一般狀況來講再來說別人有誤區~ 要講請拿比較大眾化的狀況講
游戏脑力 wrote:
ipc必須透過換製...(恕刪)


Intel ipc沒增長,難道不是擠牙膏擠到架構根本沒改嗎?每天在搞別的就是不搞處理器
而且ipc跟製程沒有絕對相關好不?????
要是完全相關你不要開發微架構好了,每天搞製程就好了
而且Intel在卡14nm以前每兩次就有一次是靠改善架構提升性能的,不要亂講話回去重讀Intel歷史啦

恍似 wrote:
可能會讓你覺得冒犯...(恕刪)

目前來看 X570價格應該會跟X399差不多價格帶

garyabc0123 wrote:
Intel ipc...(恕刪)

他就不懂裝懂~ 東西都能亂比了~ 還會酸人不就事論事
只是個廢物 wrote:
有些人影片和資訊看...(恕刪)




感覺上是應該有個誤區,12核16核空冷應該本來就能用(個人沒有12或16核平台,僅以個人經驗推測),甚至全核定頻4.XG照樣能用,但重點是滿載的溫度。
個人的平台用2700X全核定頻4.2G,在冷氣房26度開放空間下,用雜牌六銅管風冷單燒FPU穩92度。挪進機殼後就沒辦法通過測試,會降頻3.7G跑。

要榨乾12、16核的潛力沒水冷恐怕不行,但如果只是一般使用的話,空冷綽綽有餘了。

游戏脑力 wrote:
我怎麽從來沒覺得我的8700k有變慢過?從買到現在.每次看到有人什麽打了補丁就會降低多少性能.\結果每次跑分都差不多
我去年初買的.大概1萬1000出頭.聽説後來漲價到1萬5000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至於說什麽ipc不和9代比只和6代比.
很簡單啊,因爲從6代到9代ipc就沒提高過.

ipc跟製程有絕對關係.從6代到9代,提高的是頻率.6代是4.2, 9代是5ghz.但如果都降低頻到4g,跑分基本是一樣的.
2700x跑4g和8700k跑4g,網上有測試過,8700k大概強3-5%.説明ipc還領先3-5%

zen2據説提高15%,換言之ipc已經超過intel 14nm 10%
但現在9代可以超到5g以上,而3800x好像是4.5g.所以就單核性能來講要等實體出來后才知道有沒有超過intel14nm的單核



1.這安全性漏洞目前要用戶自己關HT才能根絕 這BUG是前幾周才發布 不是先前的Spectre漏洞。 關了HT R15跑分不會降嗎?

2. 6~9代架構沒大改 IPC沒提昇是可以預見的
製程跟IPC沒有直接關係 再次重申,製程是實現更高IPC設計的一個solution,不是架構完全沒改電晶體數沒增多等比縮小IPC就會上升
RadeonVII 7nm 對比RTX2080 12nm 兩個勉強同分 這說明 架構的重要性>>>堆電晶體
要是沒有7nm的這個solution現在AMD也沒辦法堆這麼多電晶體跟RTX系列拼

3. 3800X只能到4.5G 有人首發測試了嗎? 7nm要是肯上水冷 能5.3G怎麼辦? 不知道 沒人有實物測試
ค้้้้้้้้้้้้้้้้้้้้้้้้้้้้้้้้้้้้้้้้้้้้้้้้้้้้้้้้้้้้้้้้้้้้้้้้้้้้้้้

tai_galaxy wrote:
目前來看 X570價格應該會跟X399差不多價格帶

X570與X399同價格有二種情況:

1.【嚐鮮溢價】
以同樣的供電規格來說,
X399四通道記憶體,60條PCI-E能提供更多的附屬功能
在板材的面積與佈線複雜度均較高,
材料與設計成本都比較低的X570要賣跟X399一樣貴,

自然屬於溢價出售給第一批想嚐鮮領先者。
與CP值無關。

2.【物有所值,功能不值】
廠商極盡所能的堆高級料,
也設計優異,放入超多功能讓你選用。

但受限於PCI-E數量少,所有功能不是減速就是選擇性使用
無法全數全速上線。
只能打動頂級遊戲玩家,與重載單純作業用戶。

想要擴充性高,價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會選擇X399。

=========
所以排除嚐鮮者、頂級遊戲玩家、重載單純作業用戶之外,

還有廣大的一般用戶,對效能有需求,但預算有限,

約在4~7千元,無法一次攻頂,

但對於日後升級CPU有期待的用戶。

板廠自然需要推出4~7千元價格帶的板子。

而3700X,3800X,3900X是同步發佈,

板廠自然沒有理由推卸責任,不對未來產品做支援。

假如真的有板廠敢讓X570不完整支援12核或未來的16核CPU

二三年後消費者想從8核升級12核16核而無法如願時,

論壇上會掀起巨浪讓板廠滅頂。

從早期的啟亨到現在的技X,我們會用一生的時間去抵制它。

=========
結論:
為了提供16核心供電能力,主機板成本確實會稍微墊高。

但不至於與X399併駕其驅。

只要慎選,一定有平價支援16核心的板子可挑。

能用X2950一半的預算(粗估),買到超越X2950的效能,

這還不香嗎?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