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AMD Athlon 5350 VS J1900 文書多媒體 第一選擇是 J1900


fedora wrote:
電腦有人在用 軟體 ...(恕刪)


....無言....
有一種機器叫示波器, 如果不知道請google 一下
然後有一種探棒叫電流探棒, 如果不知道請google 一下
這兩個東西加起來就能量電流
ATHLON 5350溫度可以參考這篇

http://www.legitreviews.com/amd-athlon-5350-apu-am1-platform-review_139224/5

裡面就提到HWINFO裡AMD CPU回報的溫度 已經低於室溫72F 約22C
最後他們是用技嘉Easy Tune 6看溫度 這應該是主機板上監控晶片回報的溫度
跑prime95最高是43C 風扇轉速到2600轉

我自己測J1900 跑wprime 1024M
有TURBO BOOST CPU時脈最高到2.39GHz

跑完INTEL CPU 回報最高單核心溫度是57C
主機板監控晶片回報溫度 CPU最高51C 風扇轉速0

我沒開機殼風扇 也沒開冷氣 高雄室溫應該有接近30C
不過我的是大機殼 4個5.25那種 側板有關上的
TOM 網站,在 Power And Temperature 那一項目中,也沒說溫度是怎麼量測的。

AMD 溫度偵測不準,那個是 CPU 內部測溫,新款的 CPU 核心內建有測溫線路。早期的 APU 核心內建測溫線路,的確是不太準。

然而大部分的主機板都還有保留傳統的測溫方式,在 CPU 插槽中間,會放一顆熱敏電阻,可以由主機板測溫。

BIOS 中看到的溫度,就是主機板測溫的,很準,只是距離 CPU 核心還有一小段距離,所以要+5度才是CPU 核心溫度。


也就是說:在 APU 平台上,測溫並不只一種方式。如果 APU 核心內建的測溫線路,數字明顯離譜(低於室溫),可以改用 主機板 熱敏電阻測溫。

像我現在打這篇文章的桌機電腦,A10-5700,我就是用主機板測溫的。軟體直接量測 APU 核心內建的測溫數據,數字是很離譜。但改看主機板上熱敏電阻回報的數據(同 BIOS 中看到的溫度),就很準了。

************************************



示波器量電流

有一個問題是:
直接量 DC 的電流,能代表電腦實際使用時的耗電量嗎?

1) 首先,電源供應器從 AC 交流 整流變壓 到 DC 直流,這部份就會有消耗。

2) 再來,電流探棒是如何擺的,安放在什麼位置,也沒說明,缺乏客觀性。經過主機板電容、電阻、電感、晶片什麼的,主機板本身的電子零件也會耗電。


大部分人量電腦耗電,包括國外網站,直接就用瓦數計。這種裝置經過多年驗證,客觀上可以認為準確,值得信任。

如果用其它方法量測,量測出來的耗電數據,與瓦數計有大幅度誤差

那是否應該考慮方法本身有問題?
而不是直接推翻瓦數計,指稱瓦數計測出來都是假的、騙人的。

畢竟瓦數計,流行那麼多年了,全球大量普及,數百萬、數千萬人在使用。如果瓦數計測出來是假的或有問題,早就受到質疑了,但是並沒有,不是嗎。
fedora wrote:
TOM 網站,在 Power And Temperature 那一項目中,也沒說溫度是怎麼量測的。
...(恕刪)

有的,就是(不準確的)軟體程式測溫。



fedora wrote:
像我現在打這篇文章的桌機電腦,A10-5700,我就是用主機板測溫的。軟體直接量測 APU 核心內建的測溫數據,數字是很離譜。...(恕刪)

閣下突破盲點了.....

fedora wrote:
TOM 網站,在 P...(恕刪)

這要解釋大概天都黑了.....好吧...我無言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我想問幾個問題
1.電流探棒如何使用?
2.克西霍夫定律為何?
3.能量守恆定律是什麼?
4.電腦中3.3V/5V/12V的源頭在哪邊?

Whistle Blow wrote:
有的,就是(不準確的)軟體程式測溫。



如前面說的,APU 平台上,測溫方式不只一種



以 HW Monitor 這軟體來說(剛好我也是用這一套)

如上圖所示,有:

1) 主機板測溫(分佈在主機板各處的熱敏電阻)

熱敏電阻的位置(CPU 溫度偵測熱偶電阻):



在 CPU 插座中間孔洞裡面。


2) APU 核心內部的測溫線路

這是 CPU 晶片裡面核心線路的,外表看不到。

這部份,明顯 溫度數字 是錯誤的(圖上顯示 7度),低於室溫。所以就沒參考價值。




HW Monitor 這軟體,主機板測溫的部份

與主機板官方工具軟體(即 BIOS 中看到的溫度),44度 與 43 度,一致。

註1:因為截圖先後有時間差,如果兩視窗同時開出來放螢幕上比較,兩者顯示的溫度是一致的。

註2:風扇轉速 0rpm,因為我是另外大 4P 接降壓線的,非插主機板。


******************************************

以上,整理要說明的重點:

● APU 的核心內部測溫線路,的確是不準(FM2以下的,新的 FM2+/AM1 不清楚有沒有改良)。

這個本來就事實,沒什麼好否認或辯解的。

● 但是 ,APU 平台測溫,不是只能看 CPU 核心提供的溫度數據。

主機板上面,都有保留傳統的測溫方式(熱敏電阻)。

這種測溫方式,從 199X 年代,486 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歷經 20多年考驗,一直都在使用沒有淘汰,即便今日最新型主機板,仍是保留這種測溫方式。絕對是準確的。


如前面圖片所示,CPU 核心內部測溫,7度那個,一看就知道錯誤的。怎還可能還拿來當結果。TOM 網站的編輯又不是外行的。

肯定是看:主機板測溫的。

和 AMD CPU 核心內部測溫,毫無關係!(根本就不是看那個的)

那麼請問數據是哪裡不準?
以燦坤的PC復活節的Intel Celeron J1900(Bay Trail)套餐、AMD Sempron 3850(FS1B(AM1) Kabini)套餐都賣2888來看,若不在意Intel的更低耗電、QSV(4K硬解)、ASRock的Q1900M板子可上Long-DIMM的DDR3 RAM、記憶體支援雙通道、AMD Celeron 3850效能小輸Intel J1900等因素的話,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AMD AM1平台套餐個人認為才是組文書機 or 舊機大復活的首選,因為它支援SATA3、PCI-E 16x介面(雖然只能跑到4x,但正好適合老舊PC的PCI-E顯卡續用)、板子都可插Long-DIMM的DDR3 RAM、CPU可拆換、APU內顯能力較好,整體來說更適合來組一般文書機+打打大多數輕量3D遊戲都綽綽有餘~尤其是APU內顯效能較好這點是個關鍵,因為文書機應該不太會再加獨顯了,但偶爾會玩輕量3D遊戲要足以應付的話就需要AMD APU的內顯會較佳,雖然AMD Sempron 3850沒有QSV(4k硬解)但是應付低流量的4K影片還尚可(例YouTube上的幾乎都屬於低流量的4K影片),而目前應用最廣泛的FHD 1080P影片則是綽綽有餘,已經足夠大多數的多媒體播放了~

以上僅就Intel Celeron J1900(Bay Trail)套餐、AMD Sempron 3850(FS1B(AM1) Kabini)套餐都賣2888的情況下來做比較,就不拿Athlon 5350來比了,因為價格已不在同一個比較位置了~
fedora wrote:
以上,整理要說明的重點:
● APU 的核心內部測溫線路,的確是不準(FM2以下的,新的 FM2+/AM1 不清楚有沒有改良)。
這個本來就事實,沒什麼好否認或辯解的。



fedora wrote:
如前面圖片所示,CPU 核心內部測溫,7度那個,一看就知道錯誤的。怎還可能還拿來當結果。TOM 網站的編輯又不是外行的。
肯定是看:主機板測溫的。
和 AMD CPU 核心內部測溫,毫無關係!(根本就不是看那個的)
那麼請問數據是哪裡不準?...(恕刪)

請問如何斷定「肯定是看」主機板測溫的?我倒覺得是看CPU測溫的,因為測出來的溫度,跟你的A10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肯定不是在如你說室溫十度以下測試的,高緯度地區的冬天跟春天,因為各式各樣完備的暖氣系統,公司、家中或是公共場所的室內溫度,還比寒流來襲時絕大多數沒有暖氣又是濕冷的台灣室內暖多了!

最後:何必在這邊你肯定是這樣/我肯定是那樣、半天兜不攏?上面圓仔㊣網友那篇ATHLON 5350負載測溫,就已經給出你屬意的主機板測溫溫度是43度的結果了,而且那篇報導對於當時室溫是多少(攝氏22.2度),提供得很清楚。反觀這位Tom's Hardware的作者,肯定有他的專業領域,但強項絕對不是在溫度測試的手法跟寫溫度測試的報導,才會一開始讓你看不出他是怎麼測試溫度的,又讓你覺得他是在10度以下的低溫冒著失溫風險裹大衣進行測試.....

華碩 J1900I-C (內建Intel J1900四核 2G時脈) + 金士頓NB 4G DDR3 小資計畫 (免帶舊機來圓夢), $2888 ★ 熱賣

華碩AM1I + AMD SP3850 四核1.3G時脈 + 創見4GJetRam 小資計畫(免帶舊機來圓夢), $2990 ★熱賣


兩套方案只相差1百元,真叫人難以選擇
哪位高人可以幫我,比較一下,在差不多價錢下
差別在哪???

只查到j1900跑2012分,但內顯較差
AMD SP3850跑1721分,但內顯較好

還有什麼差別?? 是主機板上的差別嗎????
hitme00000 wrote:
華碩 J1900I-C (內建Intel J1900四核 2G時脈) + 金士頓NB 4G DDR3 小資計畫 (免帶舊機來圓夢), $2888 ★ 熱賣

華碩AM1I + AMD SP3850 四核1.3G時脈 + 創見4GJetRam 小資計畫(免帶舊機來圓夢), $2990 ★熱賣

兩套方案只相差1百元,真叫人難以選擇...(恕刪)

前2星期有位朋友問我那個方案好,想為他老爸的古董舊機重生.

講了半天,他始終執著於那個效能夠用,又預算最省.

當時心裡都想問那位朋友,難道不值得為自家老爸多花幾百元,
組一台比3850之流...效能大幅提升的G1820文書機嗎?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