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 發表 Core Ultra 200H 筆電處理器。
在 Intel 產品執行長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的簡報過後,緊接著由 Intel 客戶端 AI 與技術行銷副總裁暨總經理 Robert Hallock 針對針對這次發表的重點產品 Core Ultra 200H/HX 處理器,進行更詳細的產品架構與效能介紹。(畢竟很快就要開賣了)

Intel 客戶端 AI 與技術行銷副總裁暨總經理 Robert Hallock。

首先來看針對輕薄效能筆電所設計,代號為 Raptor Lake H Refresh 的 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的部分,採用跟 Lunar Lake 相同的 Skymont(E-Core) 以及 Lion Cove (P-Core)核心,但是具備使用跟 Meteor Lake 相同的兩組 LP E-Core 設計(這部份真的搞的陳拔很亂,然後命名又寫 Raptor Lake H Refresh....),在整體效能上比起先前的 Meteor Lake-H 在單核心部分要提高 17%、多核心部分要提高 20%。另外內建顯示核心部分則是採用新的 Arc GPU 架構,提升顯示效能 22%,並且將整體 AI 算力提升到 99 TOPS,是 Meteor Lake-H 的 2.5 倍。

另外在連接介面部分,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則是提供整合 WiFi 7 無線網路、Thundebolt 4 連接埠等機能,最高可搭配 LPDDR5x 8400 記憶體,以及外接 Thunderbolt 5 介面等配置,並且提供了 AV1 的硬體編碼/解碼功能。

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共推出五個產品型號,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先前發表的那一篇。

至於在效能表現部分,Robert Hallock 表示在同樣 45W 功耗設定下,跟競爭對手 AMD Ryzen AI 365 處理器相比,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在單核心效能部分有 10% 至 18% 的領先,在多核心效能部分則是有 3% 至 22% 的領先幅度。

至於在內容創作效能部分,在影像與影片編輯相關應用中,在 45W 功耗限制下,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也比起競爭對手有平手至 26% 的效能領先。

換算成效能/功耗比時,Intel 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比起主要競爭對手最高有 21% 的領先幅度。

而跟上一代 Meteor Lake-H 產品相比,這次 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新的 ARC 顯示核心,透過 Xe 核心內建的 XMX 加速引擎,提供 4 倍的 AI 資料吞吐量、2 倍的光線追蹤效能以及 2 倍快取容量設計。


在實際與競爭對手的 AI 效能對比部分,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在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的測試中,不管在 FP16 或是 int 8 精度設定下,都比競爭對手要高出許多。

另外在 AI 影像生成的部分,在 UL Procyon AI 影像生成的測試項目中,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也比起競爭朵對手多出相當多的成績,甚至在某些生成測試向中,AMD 與高通的對照組處理還會出現無法運作的情形,而 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透過 OpenVINO 框架,則是能跑出相當不錯的分數。

而在 MLCommons ML Perf Client v0.5 的測試項目中,使用 LLaMA 2-7B 自然語言模型進行測試,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在生成第一組 Token 的速度比起競爭對手 AMD 要快上許多,而整體 Token 生成平均速度也要快上一點。

在 1080p 遊戲效能部分,比起前一代的 Core Ultra 9 185H,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平均有 22% 的效能提升。

而跟 AMD AI 365 處理器相比,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在 1080p 解析度的遊戲效能平均有 58% 的領先。

也再度嗆了一下高通平台目前遊戲支援度仍然很差的問題。

而這次 Intel 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也支援了 Intel 自家的 XeSS 畫質提升技術,在開啟 XeSS-SR 畫質提升技術後,平均有 2 倍的遊戲顯示效能提升。

因為採用了新的 ARC 顯示核心,所以這次的 Intel Core 200H 處理器也支援了新的 XeSS 2 畫質提升技術。

以目前有支援的遊戲《F1:24》來說,開啟 XeSS 以及 XeSS FG 幀間生成技術後,有接近 3.7 倍的遊戲效能提升表現。

Intel Core Ultra 200H 處理器的效能特色總結,包括最高 18% 單核心效能提升、最高 22% 的多核心效能提升、最高 26% 的內容創作效能提升、最高 58% 的遊戲效能提升,而效能功耗比部分也有最高 21% 的提升幅度,並且將會推出 100 款以上的產品。

接著來看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部分,這部分主要由 Alder_Lake 桌上型處理器架構衍生而來,主要搭配獨立顯示晶片提供給旗艦遊戲筆記型電腦使用。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主要產品特色,包括最高 24 核/24 執行緒配置,更好的能源效率設計以及最多 48 條 PCIe 通道提供的周邊連接功能。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主要特色,包括整合 WiFi 6E 無線網路、20 條 PCIe Gen 5 通道、整合 Thunderbolt 4 介面、可擴充 Thunderbolt 5 介面、內建 NPU 以及支援 DDR5 6400 CSODIMM 記憶體等。

在效能部分,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仍然強調效能/功耗比的部分,在同樣功耗限制下比起競爭對手 AMD 以及高通有更好的效能表現,當然 Robert Hallock 也表示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在不限制功耗的狀況下,也有比競爭對手更高的極限效能演出(不過筆記型電腦的散熱要撐得住就是了)。

接著也比較了核心效能的表現,最右側的淺藍色即是功耗限制全開下的效能,可以看到跟競爭對手比較,在多核心效能部分有接近兩倍的效能表現。

而在實際應用的效能上,首先來看在內容創作以及一般生產力部分的效能比較,在一般生產力部分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呈現微幅的領先,但是在內容創作效能部分,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則是有相當大的領先幅度。

另外這次也少見了展示了在科學計算跟模擬運算的效能上,跟 AMD 上一代的 Ryzen 9 7945HX 處理器(新版的今天也發表啦!)相比,則是有 23% 的平均效能領先。

在周邊連接性的部分,由於是採用桌上型處理器的架構,所以會再搭配一組 PCH 晶片,提供跟桌上型電腦接近的連接埠配置,包括兩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WiFi 6E 無線網路、2.5 GbE 有線網路、海量的 USB 介面等等。

總結一下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特色,包括比競爭對手最多兩倍的多核心效能、4 倍的內容創作效能表現、科學與模擬運算領先 23% 的效能、最高領先 50% 的能耗比等。

而搭載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筆電機種將會在 2025 年第一季上市。

在 2025 年第一季結束前,將會有 40 款以上,搭載 Intel Core Ultra 200HX 處理器的機種推出,包括宏碁、聯想、微星、HP、 ROG 在內都會推出首波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