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AMD Zen5、Zen6架構細節首次曝光:原生32核心!直奔2nm工藝

AMD將在明年推出Zen5架構的銳龍8000系列、霄龍9005/8005系列,更下一代的Zen6架構也已經嶄露頭角,據說可以支援到史無前例的16通道記憶體。

現在,MLID曝光了一份AMD架構路線圖,列出了Zen5、Zen6的不少細節,尤其是前者料很猛。

AMD Zen架構家族採取了波動式升級策略,一代大改、一代小改交替進行,比如Zen5就會是一次大改,Zen6則是一次小改。

AMD Zen5、Zen6架構細節首次曝光:原生32核心!直奔2nm工藝

Zen5架構代號Nirvana(涅槃),預計會將IPC提升大約10-15%,對比Zen3 19%、Zen4 14%似乎不是很突出,但一則這是早期預估目標,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提升,二則也要考慮頻率同步提升所帶來的性能增益。

另一點就是首次大範圍應用“大小核”混合架構,搭檔Zen5c,但應該主要面向筆記本。

工藝方面,CCD升級為3nm,IOD升級為4nm。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Zen5將會首次支援原生16核心的CCD,相比這幾代的8核心翻了一番,使得桌面主流32核心成為可能。

其他方面,一級資料快取容量從32KB增至48KB,同時8路關聯升級為12路,不過一級指令快取仍是32KB, 二級快取仍是每核心1MB。

分支預測繼續提升性能和精度,資料預取繼續改進,ISA指令與安全繼續增強,吞吐能力也進一步擴大,包括8寬度的分派與重新命名、6個ALU算術邏輯單元、4個載入與2個儲存,等等。

AMD Zen5、Zen6架構細節首次曝光:原生32核心!直奔2nm工藝

Zen6架構代號Morpheus(希臘神話夢神摩耳甫斯),製造工藝將會進一步升級到CCD 2nm、IOD 3nm,而且CCD再次升級為原生32核心!

IPC性能預計再提升10%,同時加入面向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FP16指令,以及新的記憶體增強。

此外,Zen6據說還會有新的封裝技術,可能會將CCD堆疊在IOD之上,可以達到縮小晶片面積、提升內部通訊效率,但就沒法直接堆成64核心了。

Zen6大機率會繼續沿用AM5封裝介面,畢竟AMD承諾過要支援到2026年。

AMD Zen5、Zen6架構細節首次曝光:原生32核心!直奔2nm工藝
2023-09-30 7:30 發佈
ntgbk2 wrote:...
此外,Zen6據說還會有新的封裝技術,可能會將CCD堆疊在IOD之上,可以達到縮小晶片面積、提升內部通訊效率,但就沒法直接堆成64核心了。...(恕刪)

這點, 值得懷疑!

首先, 目前的 CCD 8核, 據此消息, 單 CCD 就有 32核, 雖有 2nm 工藝加持,
但功耗 "必然" 大於 8核(由 5nm-->2nm).

要是 32核 CCD 能在 IOD 上堆疊, 現在也可以.
算力, 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功耗相加, 將造成散熱困擾.

2nm 時, 單 CCD 有 16核, 就已經算不錯了.


最後, 我提一點: PC 主機殼一打開, 最大的除了 PSU 外,
就屬 散熱器, 不管是用哪一種方案, 都是無法忽略的存在!
退一步講, 板子上的元件, DRAM 模組也算很大.
是縮小 DRAM DIMM 比較容易, 還是在 CPU 堆疊兩個發熱 dice 比較容易?
(本文提到堆疊 IOD 和 CCD)
ya19881217

stephenchenwwc 比較有可能的是8+16的搭配 畢竟C系列閹割快取打遊戲就是硬傷, 100瓦的大8核@5G以上+ 配上50瓦閹割快取的16核@4G

2023-10-01 16:29
stephenchenwwc

期待 2nm CPU 中[笑]

2023-10-01 16:34
ntgbk2 wrote:
Zen5將會首次支援原生16核心的CCD,相比這幾代的8核心翻了一番,使得桌面主流32核心成為可能。


黏兩個16核Die?
個人猜測一般DT桌面不會有這種產品,
那應該是指伺服器霄龍系列,
目前7950X光是貼著溫度牆跑積熱就很嚴重了,
AM5那個4X4cm CPU面積根本撐不了32大核的發熱...

若單Die 16核消息屬實,桌面級8950X就一顆CPU Die+一顆IO Die,
好處是沒跨CCD延遲,Die面積若切得較大,積熱也可以稍緩,
產品線遮蔽上可能會有10核、14核...比較靈活些。

=== 回下面留言 ===

那就要看一顆16核的Zen5c多核是否同等一顆8大核Zen5,
甚至更勝出...不然8+16感覺沒必要,
砍快取遊戲1%Low跟不上,發熱也是疑慮...

真心希望還是8+8全大核設計,
尤其是像目前7950X3D這樣的Hybrid架構,
CCD0大快取正常跑遊戲,CCD1分去跑轉檔多開之類,
兩邊性能都在5GHz左右,才是多工王道

以前超希望AMD能跟上大小核...,
但自己買了13400也幫姪子組機玩了好幾天13700K,
只能說....拜託目前暫時不要>_<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ya19881217

比較有可能的是8+16的搭配啦,遊戲如果拉垮,會被嘴爆,全zen5c 32核只是筆者的幻想。

2023-09-30 12:15
游戏脑力

16核的zen5c 玩游戏肯定不行。多核肯定更强。

2023-09-30 19:57
有拿出來賣才是王道
銳龍8000系列>>>快拿出來賣巴
Zen5架構代號Nirvana(涅槃),預計會將IPC提升大約10-15%,對比Zen3 19%、Zen4 14%似乎不是很突出,但一則這是早期預估目標,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提升,二則也要考慮頻率同步提升所帶來的性能增益。

这句才是重点吧
文中提到zen6的2nm?谁提供amd2nm?这种难以预期的东西就不要无脑乱写了
stephenchenwwc

GG 的 2nm 生產工廠已經在 臺灣新竹 蓋了. 而 GG 2nm 早已研發完畢, 只等工廠蓋好, 目前是在 GG RD Fab 少量收集數據和持續改善.你覺得除了 GG 以外, 還有哪家供應.

2023-09-30 20:59
eclair_lave

無腦的不知道是誰?成天腦補的不就是你?TSMC 2nm的SRAM驗證都做過了,後續2025預計要給蘋果代工2nm的都不知道??[拇指向下]

2023-10-01 12:05
我的看法是这样: n5👉n4p.制程提高一点,完整核ipc提高10-15%,带来同频功耗+20%;这方面可以透过制程提高抵消掉。
规格方面,两个ccxdie,一个8完整8核ccx,一个阉缓低频16核ccx, 两部分分开来看。
完整8核ccx部分
同频功耗跟zen4差不多,这要得益于制程一定程度的提高,否则需要更高功耗。
频率可能会比zen4更高一些到5.8
单核有12-17%提升。最高规格8个大核功耗150瓦。
zen5c 16核 ccx
ipc会低于zen5,频率也会低于zen5,功耗会低非常多,平均每个物理核的功耗仅为完整核的30%,16核的ccx需要90瓦。 一共240瓦。平均每核性能为完整核的70%,16/8x0.68=1.4 所以多核相比另一个ccx会高出40%的多核性能。

两个ccx相加的理论多核为一般8核ccx的1+1.34=2.4
而完整核整体提高12-17% 算他15%;那么相比zen4 8核的ccx会高出2.4x1.15=2.76倍的多核性能。
而相比16核的7950x 则强出2.67/2=38%多核性能。

r23预测:
单核2350
多核53100
功耗240瓦
作为对比:
14900k
单核2330
多核40500
功耗 锁pl2 255瓦

总结:依靠8+16的设计,额外挤出22%的多核性能,如果是延续16核的方案,大约能多单核15%多核15%的一般升级。
8+16的方案就规格来讲,比较类似intel的8+32;因为intel的4个小核就面积来讲是要比大核小很多的核,
而8+16比原来的两个8核ccx还要更大,16阉割核的规模还是要比标准8核ccx大一些。而intel的8+32当中的32小核的规模也比大个大核要大一些。
所以8+16的规格跟8+32对比会是比较合理的对比。
游戏脑力 wrote:
这句才是重点吧
文中提到zen6的2nm?谁提供amd2nm?这种难以预期的东西就不要无脑乱写了


繼上次台積電3nm延期又一例
到底全版最 无脑乱写 的是誰?
一片2.5萬美元 台積電2nm製程進展順利 良率已達50%
除了新竹廠,台灣某縣市預定廠也可能改為2nm廠...

這些都上上個月新聞了,
對岸要國慶...網路管很嚴齁?
翻牆延遲成這樣...

游戏脑力 wrote:
16核的ccx需要90瓦。 一共240瓦。平均每核性能为完整核的70%,


=== 无脑乱写 === 第二例?

一共240瓦...???
請查一查AM5平台最高上限多少瓦?
多的瓦數是玩家自插Z790晶片組提供嗎?
你要不要現在幫我的AM5板子補到250W?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stephenchenwwc

他只有翻牆到本站, 未接收臺灣的新聞. 連 GG 官方宣佈的事, 都不知道. GG 是家內斂的公司, 通常有把握且確定的事才宣佈.

2023-10-01 9:58
2nm CCD + 3nm IOD , 確實是超美好的配置.....能 stack 在一起速度更快, 當然更好....

不過單CCD 就有 32 cores 我是不求啦, 單CCD有 16 cores (純大核) 我就很滿足了

是說, zen6 的 3nm IOD 應該就可以做成很大顆, 然後把外部的 FCH (舊稱chipset) 給廢掉了 ?

看能不能早日實現 x86_64 PC 單一封裝CPU搞定一切 (audio/LAN 當然還是用外部IC)

我目前 Zen3 8C-16T + X570 , 算算差不多也是 Zen6 來升級
stephenchenwwc

FCH 整合進 CPU, 在 2nm 這把還是先不要. 筆電級 NUC 級 這種相對低功耗的, 全整合進一顆 SoC 比較有機會在 2nm 實現. 單 CCD 16核應該比較容易實現在消費級CPU

2023-10-01 10:25
loki6865 wrote:
繼上次台積電3nm延...(恕刪)

要不要打赌? zen5 出来后最强那颗 默认跑r23
单核在2250-2600之间?
多核在50000-55000之之间?
功耗在210-250w之间?
三个指标都在这个范围算我赢,只要一个不在这个范围算我输
----------------------
另外我也可以预测arrow lake 最强那颗的大致性能。
现在主要的不确定是不知道最强那颗arrowlake是8+16还是8+32
如果是8+16 r23 多核约为48000-52000
如果是8+32 r23 约为60000-65000(如果是这个规格,还有很大的超频空间)
功耗的话8+16 默认为250瓦 ;8+32 功耗反而会低很多200瓦
因为如果最高那颗 8+16,为了在多核上跟amd zen5竞争,只好被迫拉高频率
频率可能是大核5.5 小核4.5 再借助ipc 17-25%提升,小核的ipc提升比较大,这个ipc提升要额外40%功耗,然后依靠台积电n3降低40%左右的功耗(根据a17pro的表现,我已经降低这个值,原本以为可降低50%功耗);一来一回大致可以抵消。

而8+32的话,就会变得很简单,大核5ghz,小核3.7ghz就能轻松碾压zen5的 8+16;有很大的降低功耗余额没必要那么激进
loki6865

第三點不對,照你7樓原說的一定會飆滿240W以上。沒有所謂的210-250w。 然後2nm沒人提供一起寫進去。

2023-10-01 9:51
eclair_lave

以前那堆胡扯腦補的都不見你有承認錯誤吞回去過,根本沒誠信可言的人說要賭??[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3-10-01 12:08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