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amd之所以能翻身,完全是制程工艺?如果制程红利消失 amd将面临危机吗?

amd fx年代
时间线回到amd fx年代。当时amd采用的最高工艺是gf的28nm ,amd最后一代fx是fx 8000/9000系列
规格基本上是8核8线程。最后一颗是fx-8370 这里不用去讨论它什么真核假核推土机什么的。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单核太弱,导致多核也很弱。而之所以会这么弱,原因就是工艺的制约。
fx8370用的是gf的28nm
而同年intel 推出第一款14nm i7 6700k,尽管只有4核8线,但除了单核倍杀外,多核也以20-30%的优势压制。
在那个很多软件都没做多核优化的年代,单核为王,amd的fx系列自然被打的鼻青脸肿。
intel 14nm vs gf 28nm ,实际上高达2个工艺节点的差距,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intel单核倍杀,4核加超线程都能杀对手8核不带超线程。

amd开始翻身 intel 14nm噩梦开始
两年后,gf制程终于取得突破,从28nm升到14nm,这是一次很扎实的工艺提升,接近2个节点。而intel14nm的噩梦开始了。
因为gf 工艺大跃进到14nm,相比intel 14nm差距大幅缩小,只差半个节点的差距,然后就有了初代zen。
最高8核16线程的1800x,工艺大跃进的结果就是单核密度大幅提高,晶体管数大幅提升换来ipc大幅提升。

隔年得益于gf 14nm工艺进一步改良成12nm,amd又推出了zen+。至此,amd在制程工艺上终于阔别多年后再次追平intel。同年intel还是14nm,为了应对amd多核的挑战,intel第一次把最高4核提高到最高6核。
8700k vs 2700x,多核落后5%,单核还是领先25%。
这也是两家的架构设计实力差距的最真实写照,一边intel14nm,另一边gf12nm。算是一次公平的较量。intel在少了33%核心数下依旧能做到多核只输5%,单核赢25%

而又隔了一年多,amd推出了zen2,这次amd又吃一次超特大工艺补丸:台积电7nm,而intel的14nm噩梦还在继续。
虽然拥有更强架构设计能力,但intel用14nm来应付密度高出3倍的台积电7nm显然已经力不从心。
intel的10代10700k 8核面对amd的 5800x ,相同核心数下多核也输。单核透过高频率勉强保留一丝尊严。
而且功耗两边是200瓦对135瓦。是amd太强?其实工艺优势太大。

amd用7nm打intel14nm,就相当于intel用14nm打amd的gf28nm。但两边打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同。当intel有2个节点工艺优势时,几乎能让amd死亡,毫无生存能力。相反,当amd获得2个节点优势时,则只能让intel陷入难堪,能耗比被暴打。

之后amd的zen3到来,这次amd大幅改善ipc缓存等劣势,再能耗比进步不明显的情况下改善了游戏表现,
而intel继续被14nm折磨的死去活来,继续卡在14nm rocketlake。

而又隔了一年intel终于摆脱14nm,推出intel7 等效台积电7nm的新制程的12代。
毫无疑问,intel12代各方面都秒杀 amd zen3,单核多核,游戏等。即便只有8个大核8个小核这种等效11核的产品都能在多核上追上zen3的16核。
情况又回到了 intel 8700k vs amd zen+ 2700x的时代, 6核打8核 依旧在多核上不输对手。
背后的关键原因就是制程工艺。这一次,双方又获得公平的工艺较量机会,8+8多核打平对手16核跟6核多核打平对手8核情况如出一辙。

而又隔了一年,amd推出zen4,intel推出12代改良的13代。amd用台积电5nm工艺,intel继续用intel7.
amd再获一次工艺领先优势,只是这一次相较7nm打对手14nm 两个节点的工艺优势,缩小到1个节点。表现出来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了,桌面端,amd能效没什么优势,7950x和13900k 多核半斤八两,即便功耗差不多,也没什么优势。单核小幅落后。笔记本换上更强的台积电4nm加大工艺优势后,游戏本8核和intel 6+8能耗比有一点优势;轻薄本优势比较明显同功耗大概有25%的多核优势。
这就是amd吃一个工艺节点后的结果,相比7nm打对手14nm那时,工艺优势缩小一半

amd的翻身原因
以上从过去将近10年对照下来,不难看出amd翻身的原因其实就是制程工艺主导着这一切。
从过去始终落后intel 1-2个节点左右的工艺劣势+架构设计实力始终输20%左右,两者相加就使得amd始终只能做出只有intel 50%-70%性能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当然没有竞争力。
总结amd的翻身,其实就是碰上3大制程机遇
第一大运气当然是intel10nm翻车,intel迎来长达6年的14nm噩梦。
第二大好运是gf终于突破从28nm跃升到14nm再到12nm 才有了ryzen系列
第三大好运就是转向台积电7nm

amd的危机?
接下来,几乎可以预见amd又要回到没有制程优势的年代。甚至回归到制程落后的处境。
已确认明年intel15代 不是用台积电3nm就是用自家的20a。
而amd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获得比这两者更先进的制程工艺。靠架构升级, amd的zen5能够打破过去只能依靠制程红利来竞争质的疑声吗?如果在客户端输的彻底的话,其他业务能弥补回来吗?
如果工艺没有优势,会也影响到伺服器的业务吗?已确认intel4的升级版intel3将会用来生产用小核打造的siere forest ,连服务器端也没有制程红利 amd又该如何应对?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3-09-12 0:46 發佈
游戏脑力 wrote:
回到amd fx年代...(恕刪)


最差也就是回到過去靠著價格戰跟附加價值(APU)去跟Intel對抗的老路了

而且最近的新聞來說AMD很明顯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對消費者來說不是挺好的嗎?


吹了半天的GPD不也換成AMD的處理器了
那表示 Intel 製程也卡關了阿,製造外包,利潤也低了。(Intel 自認自造紅利沒了)

繼 AMD, nVidia, Apple 後,生命線全綁在 GG 手上。

一些電腦店家反映 Intel 13 代遇到 CPU 故障的情況,也不輸 AMD 了。表示 Intel 牙膏快爆了。

丟給 GG 生產, Intel vs AMD 就剩比設計,比 BUG。

至於核心產品委外後,其他產品、代工業務又不一定有競爭力。

畢竟 Intel 生產流程長期以來都是封閉環境。

是要大家配合它,還是它配合大家。

因為整個產業鏈牽扯太多公司、領域。

不是只要拿到補助,搞定工廠就行。
eclair_lave

你又在腦補什麼了?intel14代行動CPU採小晶片設計,主運算核心外目前看其他模組大比例給TSMC代工了ok?

2023-09-12 12:31
eclair_lave

憑現在靠研發FAB硬撐intel4以下製程的那點產能還真以為intel目前擠得出足夠全包的產能啊?先進製程量產FAB目前還在驗證階段還沒到量產勒[鬼]

2023-09-12 12:36
因為做晶片賺爆時代已經過去了啊
fx?

最後不是fm2+的a嗎?

更高級的製程技術我只能說amd也不是自己做晶片
更高級意味著你得花更貴的成本去買
這可能就是為啥5600x開賣8970元
而且amd也不願意出更低階的處理器的原因吧

然後到了am5卻也只能壓著價格賣這意味著甚麼?
說穿了amd可能已經有些舉步維艱了
當然基於反托拉斯以及和intel的交叉持股
倒閉的問題是不用考慮
但黑暗期是有可能的
這已經不是製程紅利不紅利的問題了
自己解讀, 採信或不採信

https://www.thelec.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631

英特爾副總裁告訴 TheElec,英特爾已成功確保其 Intel 4 工藝的良率高於預期。

英特爾邏輯技術與開發副總裁兼產品工程總監William Grimm在馬來西亞檳城接受TheElec採訪時表示,這家芯片巨頭能夠通過極紫外(EUV)來控制 Intel 4 的複雜工藝。

Intel 4 被認為是 7 納米 (nm) 級工藝,是這家美國芯片巨頭首款採用 EUV 製造的工藝。EUV 是邏輯芯片製造商用來製造最先進芯片的最新光刻工藝。

下個月發布的英特爾 Meteor Lake 將採用英特爾 4 技術打造。

芯片顧問IC Knowledge曾表示,英特爾的性能比台積電的5納米工藝更高,並且更接近台積電和三星的3納米工藝。

Grimm表示,英特爾注意到了第三方所做的基準測試,並執行了自己的PPA,並補充說,很難將Intel 4與其他芯片代工公司之前的節點進行比較。

然而,英特爾此前曾表示反對業界的工藝名稱,稱它們不能反映晶體管的實際長度。

同時,Grimm還表示,其Intel 4節點注重功效。Intel 7 的重點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而對於 Intel 4,這家芯片巨頭將注意力轉向了功效。該副總裁補充說,採用 Intel 4 製造的芯片是筆記本應用的最佳選擇。

該公司的 4 納米級節點 Intel 3 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출처 : THE ELEC, Korea Electronics Industry Media(http://thelec.net)

==

我一直認為 INTEL 是隻睡過頭的獅子

AMD / TSMC 要小心了

另外 INTEL 目前只有一台 EUV, 產量可能只足夠自己用

INTEL 製程工藝的命名也讓人摸不著腦袋
ANDYSNOWFOX

現在看來INTEL 是隻老邁又每天睡過頭的獅子

2024-09-06 16:27
taiwanprofessor

TSMC 又不銷售CPU 於市場,只是代工製造工廠。

2024-12-06 1:32
你只看10年,幫你延伸20年

AMD在2003年出了第一顆家用64位元處理器,把當時還在32位元的Intel嚇死
更不用說後面的雙核心,讓Intel硬擠出了一顆有名的膠水雙核
AMD設計能力真的不亞於INTEL,但最終還是被Intel靠65nm製程優勢翻盤
順便說一下在這時格羅還沒分出AMD,後續2009年才分家

坐時光機回到十年前,然後套用你的標題
"Intel之所以能翻身,完全是製程工藝?如果製程紅利消失 Intel將面臨危機嗎?"
並沒有
首先站在一大片鏡子前,然後雙腳呈現半蹲狀態。之後兩手向前伸直,五指並齊,身體些微向前傾。最後把伸直的雙手向內移動....
pc8801

然後2004年的775腳就打的amd吱吱叫,根本早就等在那邊了吧?

2023-09-12 12:11
claus950

非也,2004的775還是垃圾一般的Pentium D系列,真正能跟AMD掰手腕的Core 2系列要到2006年中才出來,中間一直僵持到2010年,Intel的i系列上場,AMD才真的被打趴。

2023-09-12 17:43
危機是不見得…

AMD之前一直無法翻身,主要還是來自於落後者的劣勢,長期居於老二,那就算一時間推出了效能充足的熱門產品,別人終究也是當作老二的次等貨…

也因此,老二要翻身的關鍵,得是要有一段時間維持著聲勢才可以,不然就會像高通與聯發科一樣。

聯發科趁者高通使用三星工藝,讓自家產品變成火龍888時,使用台積電工藝推出了天璣9000,一時間成為大熱門,各家手機廠爭相表示要用這顆CPU,但高通馬上醒悟回來,也改回用台積電工藝,然後這天璣9000就又淪為空談了。天璣9000其實仍不會輸給8gen2太多,也的確是旗艦,但在老二理論下,就是沒什麼人要用了…

而AMD、Intel之上面案例的差別,就在於…Intel給了AMD太多時間,從自家9代開始落後,到現在4年了,一開始許多消費者、廠商仍會有品牌迷思,又或著受限於指令集相容性,於是仍優先選擇Intel,但4年來持續如此,不斷消磨Intel過去所累積的『歷史優勢』,直至今天,就算Intel也同樣採用台積電,AMD一時間也不會落敗了,至少…接下來還有與Intel一戰之力。


游戏脑力 wrote:
amd fx年代
时...(恕刪)


給腦兄2個名詞去了解intel為什麼前幾年會在市場上節節敗退
  1. Chiplet
  2. Infinty fabric
不要整天在強調intel單核多強多威,反正一核不夠多核來湊,DRAM latnecy太大,就用L3 cache來解,不夠還可以疊給你,就問這架構的彈性intel怎麼應對?

不過也不期望腦兄能夠理解這些來龍去脈,只是怕那些片面之詞甚至胡說八道誤導別人而已
maya95

https://technews.tw/2023/05/04/intel-meteor-lake-cpu-tile/ 另外 XEON 也開始了

2023-09-12 11:58
pc8801

與其說敗退或者還不如說intel根本不想跨太大步

2023-09-12 12:16
游戏脑力 wrote:
amd fx年代时间...(恕刪)

如果INTEL失守,全面用台積電工藝
在一樣的工藝下
我想AMD會回到拼價格老路
到時應該是消費者的福氣
INTEL 快加油把,不管是顯卡或CPU
看看老黃今年的四系列開那什麼鳥定價
pc8801

intel肯那麼砸的話,那麼amd可能回頭用舊製程賣些廉價品ok的.

2023-09-12 12:18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