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觀察, 一種編碼格式能不能紅,
通常發生在電腦的CPU 內建該種編碼的 decoder 之後。
目前的局勢則要擴及觀察手機的soc是否也 內建該種編碼的 decoder。
這可以讓該種編碼加速普及。
但,是甚麼原因讓cpu廠、手機晶片廠決定內建 decoder 呢?
這因素有很多, 例如研發規格的集團出錢強推,以便日後大收權利金,
其它的就不一一細列了。
H.266 和 H.265相比有明顯容量優勢, 缺點是 decode時的算力也是 H.265的2倍以上。
大家估計何時 CPU 會內建 H.266 decoder ?
我認為會在下2代出現,2027年左右。
intel 15000系列
amd 9000系列
(如果命名邏輯不變的話 )
cpu普及之後, gpu才會跟進去內建encoder,此時才會快速增加該種編碼影片的數量,
原因是市場需要相對便宜又快速的encoder,
否則寧願用舊一點的編碼格式,反正堪用即可。
對手機通訊業者來說可以降低基地台的負擔,現在用手機視訊聊天、看影片的流量愈來愈多了;
對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來說,可以減少拓增骨幹頻寬的負擔,線愈粗佔用的土地面積就愈寬,土地也是要錢的,不能總是和水溝搶道吧。
而且還能用於軍事,例如:
[1]台灣的海底電纜經常被中共國有意無意的切斷,
平均每2~4個月就會斷一條,彷彿在定期訓練。
每次只要某一條被切斷,連外封包就要擠剩下纜線的頻寬,斷一條已經很難受了。
戰爭時絕對是一次性被切斷數條,這時就算改用低地球軌道網路,也是很需要這技術去向世界傳達台灣的訊息;
而影像訊息的說服力、影響力遠遠高於文字訊息,這一點中共最清楚。
[2]無人機拍到的影片想要無線傳輸,高壓縮率的編碼技術可縮短傳輸時間。
像烏克蘭戰場上,烏克蘭用自殺式無人機反攻,影像的清晰度可以增加命中率、辨識度。
當然有利必有弊,這技術要是在中共國普及,中共絕對大量應用於維穩上,
更有利於中共監控人民,該國的街頭攝影機數量和密度均是全球之冠耶。
Adam SuSu wrote:
容量便宜 算力不便宜
等軍事爽完 才輪到你平民 先別想這麼多
在戰爭時,"快速傳輸、即時傳完"是很重要的戰爭細節。
相比於一台軍用自殺式無人機的造價、被摧毀目標的價值,
負責算力的晶片就算多一萬元也不算甚麼,
反而戰爭時期的『頻寬』相對寶貴許多,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指揮中心要即時掌握各部隊的現況,『畫面』也遠比無線電的『聲音』要有用的多,
一個3秒鐘畫面就能解釋的戰況,你要用多少時間去口頭說明?
各軍種都十分重視『頻寬』,能應用的範圍可多了,
大家都想在有限的頻寬下盡可能多傳資料給友軍,相比於各式重武器的造價,
算力成本佔比很高嗎?
你大概沒有接觸過美軍的現代戰爭經驗,腦中的觀念還停留在台灣乞丐陸軍的觀念中,
就我的觀察,台灣乞丐陸軍的裝備與觀念大致比美軍二戰時期好一點點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