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用習慣了高階平台,很難再回去用入門處理器。換平台後,就算沒有感覺明顯變快,再轉回舊電腦一定會不習慣,尤其對一個每天都要輸出轉檔的打工仔來說,更是如此。

組遊戲機要用什麼平台,現在的市場可算是五五波,不管是處理器或顯示卡都一樣,唯讀 AMD 稍微省電一些。但是組工作機,尤其是建模或轉檔用的工作機,這裡就自身經驗提供意見:多工處理器加上 NVIDIA 顯示卡,目前可以說是唯一解。

AMD Ryzen 9 7950X 跟 Intel Core i9-13900K 目前雖然核心數相同,前者在多工的表現上還是比較好,這不是只有我自己講,大多的測試都是如此。至於顯示卡,NVIDIA 同級顯卡不但算得比較快,而且算得比較穩,就不必說很多建模用的渲染工具都是 NVIDIA 獨佔了。你用 AMD 顯示卡一樣能算,但是就沒有硬體加速,很重要的降噪功能也會遜色不少。

對於比較入門的玩家,V-Ray 跟 Blender 會是比較好上手的渲染工具。以下是 V-Ray 的渲染設定: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這張圖的重點是什麼?不管是最主要的渲染引擎、或是降噪設定,都沒有 AMD 顯示卡的份。

不過,如果單純比處理器效能,AMD Ryzen 9 7950X 還是遙遙領先 Intel Core i9-13900K 的。這也是為什麼,AMD 高階處理器加上 NVIDIA 高階顯示卡,會是較為建議的搭配組合。

組機策略

要組一台建模或多媒體工作機,PugetSystem 上有很多建議,大多數的敘述也都很明確,這裡簡單整理一些心得。

需要大容量的系統記憶體嗎?

如果有用 Adobe After Effects,一定需要。Adobe 一直到了現在,對顯示卡資源的使用能力其實仍然有限,它們從十幾年前開始導入操作面及轉檔面的硬體加速後,到目前仍然沒有從軟體核心上做太大的變更(針對 GPU 優化這事兒),AE 雖然有比較多會用到 GPU 的特效,但是大部份仍然是 CPU 在忙,大部份的素材也會存放在主記憶體。

也因為如此,AE 的玩家,處理器的算力會比顯示卡來得重要。建議可以把多一點預算投在處理器上。目前 7950X 比 i9-13900K 便宜兩千多塊。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我幾乎沒在用 After Effects,16GB 勉強能撐,過完年再來上 32GB。

需要大容量的 VRAM 嗎?

要編輯 8k 素材的話,16GB 以上的 VRAM 會是比較好的。其實這個問題雖然複雜,也沒有那麼難解,自己觀察一下工作時,VRAM 使用率是多少就好了。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如果 VRAM 沒吃到那麼多,那麼 GPU 算力會比 VRAM 多寡重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剛出的 RTX 4070 Ti,雖然只有 12GB 的 VRAM,但是算力仍然比 RTX 3090 Ti 來得好。

主機板挑電供讓人放心的

遊戲機常常能把顯示卡資源吃滿,但處理器就還好(除非你用很低階的),但是創作應用同時把顯示卡跟處理器吃滿是很常見的事,而且不只吃滿,還會吃久,電力設計不太行的主機板會讓人有點擔心。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我挑的是 ROG CROSSHAIR HERO。

電源供應器的支出不要省

電源供應器是整台電腦的心臟,若出事,很可能會把其它零組件一起帶走,不然就是讓系統不穩。真的有大量的成品要輸出時,通常是不會坐在電腦前的,如果因電力問題影響到工作的進行,反而是更大損失。

另外,有幾點很基本的點。主機板的驅動要裝齊,AMD 跟 NVIDIA 的顯示卡不要混裝,Intel 與 AMD 晶片組的驅動也是如此。常看到不少人把舊系統碟直接拿到新系統上用,就算不當機,效能也是會有明顯影響的。

BIOS 的設定上,個人覺得有沒有超頻差異不大,不過 AMD 這代處理器的溫度表現又比上一代好,有心的話是可以超看看。

基本效能: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winrar近逼5萬分了老天額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cpu-z 的單核分數還好,但是多核一樣亮麗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Geekbench 5 測的分數有四個,一個是cpu,另外三個是gpu,分別測 opencl、cuda跟vulkan的分數。

R9-7950X 另外一個突出之處是它的溫度。搭配360水冷,用 AIDA64 燒機,五分鐘後溫度大概是 87 度左右。


最強就是這樣:AMD Ryzen 9 7950X + NVIDIA RTX 4090

至於耗電量,同樣是燒機的狀態下,大約是 140 瓦。140瓦耶,我的甲珍電熱毯功率開到最大是 200 瓦,轉檔一個晚上耗的電還比電熱毯低XD,我常在想,如果可以從處理器的散熱器接出來當電暖器,是不是就可以一機兩用了。
2023-01-17 19:42 發佈
雖然最近AMD Zen4有降價了,可那個貴森森的主機板與DDR5還是吸引不了很多人下手的說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雖然最近AMD Zen4...(恕刪)


真的太貴了!

我也在考慮要組 7000系列 還是組舊款 5000系列!
地圖上的流浪者

看需求,其實Zen3的表現就不錯了,我現在也還在用5900X

2023-01-17 20:56
電商折價券+卡點回饋大致只要1萬七出頭,蠻想直接衝...
不過又想等一下7950X3D...
這次好像連PR、達芬奇等剪輯都有長進一些。
生產力不像5800X3D那樣烙賽。

其實板子也不貴了,搭個六七千有12電供的B650板子足以,
DDR5對於買得起RTX4090的玩家是無感吧?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地圖上的流浪者

無感是無感,但看到隔壁棚還可以用DDR4就覺得很不甘心[XD]

2023-01-18 10:43

衝的好~
CPU還有Threadripper可上喔
7950X是不錯,就是單核效能比較低。
8G × 2 = 16G 做為工作機太少,
8G × 4 = 32G 插四條又會降速,
期待單條64G高速模組,
2條就有128G又能上高頻。
不然插同樣頻率記憶體,
這代AMD頻寬是遜於INTEL的。

Intel的記憶體頻率上限也比較高,
AMD大概在6000左右是甜蜜點。
就是多核重載的優勢明顯。
恍似 wrote:
7950X是不錯,就...(恕刪)


所以更大的頻寬到底有什麼實質差異?
至少我用7950X記憶體頻率從5000試到6000
"體感上"沒有差距,反映在遊戲裡大概也就1~2%
好歹我也搭到RTX 4080了

單核性能全預設兩家也沒差多少
我自己從5.75G降到5G用體感上也沒什麼差別
倒是發熱大幅減少比較有感
再給個150W功率牆可以保持全核5G+4.85G
遊戲即便是硬體殺手2077也能壓在90W以下(FSR自動張數90左右)
性能體驗差不多我是覺得沒道理硬加頻率讓主機發爐

嘴主機板及記憶體貴我是認同
尤其是主機板,隔壁有3000元左右的板可以搭
AMD目前仍只有5000價位帶的,之後65W TDP處理器上市後會很尷尬

對我來說7950X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裝WIN10順順用
以及全大核的泛用性,這也是我選AMD的原因
說真的要不是聯立的A4H2O ITX機殼塞不下市售的4090
只能折衷買4080當個次強......
但對我來說也夠用了
恍似

只能說最強遊戲機是 13900K + 4090,最強工作機是 7950X + 4090 了。

2023-01-18 20:37
恍似 wrote:…


單核低一點也沒差了
反正大部分的程式、遊戲都已經支援多核化了

ddr5插四條會降速是為了保證出廠穩定、保證「最低」速度
因為「推土機時代的代價太嚇人了」(廣告不實)
不過你可以自己超、四支換著插,直到expo上得去為止(林大有說)

AMD在6000左右是甜蜜點
是因為這一代的IF總線保證速度是2000
所以6000這個速度是特調的頻率(個人觀點1:1.5)
因為再上去就要變成gear 2(1:2)了(5000系apu gear 1極限ddr4 5000左右)
gear 2要超過ddr4 3600以上效能就得要ddr5 7200以上
不然記憶體的延遲下不來記憶體速度再快都沒有什麼感覺

至於二家廠商都希望消費者auto就好的原因很簡單(xmp、expo)
一鍵超頻就不會去搞那些小細節
久了也就會接受了…

另外
因為改成32+32=64實際寬度沒變
所以用延遲去換記憶體的高速
結果就是效益不彰
但是如果是需要大量的資料處理的話32*4(雙通道下)就可以提供窄(64+64=128)的四通道效果
效率還是會提升的
所以如果INTEL配DDR4就不會有這種效果

想揮發12代、13代、7000系CPU的全部效果就只能DDR5
那其實主機板的價格是差不多的
CPU同級距產品的話INTEL還比較貴…
這虛幻的CP值(只玩電動的話就真的高CP值)
就看你要不要了

------------------------------------
2023/01/20 補充

補充一下ddr5在同記憶體寬度下確有較高的吞吐量的說明(記憶體控制器的部分是只有雙通道的)
順便修改形容:用雙雙通道也許比較貼切吧

DDR5與DDR4的不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qq4O7qVTU
8:07
19: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ZWeGLtu50&t=896s
16:06

美光廣告(很小一部分的ptt…請找一下)
https://www.coolaler.com/forums/threads/crucial-ddr5-crucial-p5-plus-pcie-gen4-ssd-pc.367351/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恍似

DDR5插四條不會有四通道的『效果』,也不會有四通道的『效能』。

2023-01-20 11:59
altoph

我在上面的文中補上補充,那種狀況真的不好形容。片中是說「雙.雙通道」,這樣說明也許比較好。另外,從美光的介紹中也有約二倍量的吞吐量,個人才覺得說有「效果」而沒有「效能」(延遲增加了,遊戲沒差別)。

2023-01-20 15:47
ロリ大大 wrote:
所以更大的頻寬到底有什麼實質差異?


要拉跑分比較比較明顯,
不過以樓主V-Ray渲染工作來說的話,記憶體寬頻跟上限影響很小,
用爛DDR5-4800都可以跑的很好,所以選7950X是蠻正確的。
取自PugetSystem


然後每次看到講DDR5邏輯都很微妙:
AMD平台都會看到嫌貴,
DDR5-6000 16G NT2900的開機價真的貴到爆炸...買不起,

講到Intel DDR5平台都會說上限高,可飆DDR5-7000,
四條插滿表現較優。
但這個較優的付出價格是這樣:

NT2900買不起? 變兩萬二就買得起...?

不過說真的,需要24X7平均負載、渲染工作機這種才需要選AMD,
一般家用遊戲娛樂還是首選Intel,尤其是13600K...
76/7700X跟其它65W系列都太尷尬...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恍似

所以我才推高頻大容量DDR4,速度還可以,容量很夠用。只是遇到要跟AM5比效能時,只能拿DDR5比,硬體一致才好比較。

2023-01-18 21:0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