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 Intel 第十二代處理器的上市,終於讓 5600X 的價格降下來了。不說你可能沒發現,5600X 跟 5600G 目前的零售價格幾乎相同(其實之前本來價差就不到一張小朋友),該選哪顆?有獨顯就上 5600X,沒獨顯就上 5600G,非常簡單。那麼有獨顯為何不能上 5600G 呢?沒有不能,但 5600X 搭配獨顯的遊戲效能還是會比較好的。
5600X 很久很久之前已經測過一次了,最近拿到一顆 Intel Core i5-12400,拿來對比一下。


兩顆處理器拿來直接比較,規格上還算公平。都是 6 核 12 緒,12400 也沒有大小核之分。TDP 有的沒的,都不相上下。價格也差不到一張小朋友。
測試軟硬體諸元:
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 x570 AORUS MASTER
記憶體-Crucial DDR4-3600
硬碟-Crucial P1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電源供應器-Cooler Master V1000
水冷-MSI Coreliquid 36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3DMark 對於遊戲的影響比較難從分數上直覺的感受到,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 CPU Profile 上。不同執行緒的數量有不同的勝負,不過你會知道執行緒數量對不同遊戲的影響嗎?所以結果可以當參考就好。
以下的圖bar,桔色都是 Intel,藍色都為 amd。


1080p 的表現此起彼落,配上 RTX 3080,雙方的差距不大。如果是頂級處理器,這個區間很可能就會被拉開。


2k 的狀況當然會被拉得更近,12400 有追上一些


4K 的狀況跟 5600X 剛問世時的情況差不多,部份遊戲勉強剛好滿足 60 張,但大多數遊戲還是都能 60 張以上。
幾輪下來,除了雙方的成績在 1080p 各有消長,5600X 在射擊遊戲仍佔上風,到了4K幾乎就真的只是要選顯卡就夠了。
那麼,文書機該俱備什麼能耐呢?首先先把設計需求排除,設計需求或重或輕,在搭載中階處理器的時候,還是要倚重 GPU,很多人會把文書機跟美工機混為一談,這是不太正確的觀念。
針對文書應用,我們來測一下網頁效能、辦公軟體效能以及程式的編譯效能。其中程式的編譯以 Python 為主,因為一般人比較不會碰到 Linux 的核心編譯需求,但可以用 Python 跑的應用還不少。


網頁的部份,5600X 二勝一負。事實上從 R3-3300X 開始,中低階處理器就能把這一塊應付的很好了。

7zip 仍然是 5000 系列的強項。

Geekbench5 12400 吐了口氣。

程式編譯的部份,是以毫秒(ms)為單位,單核的效能很重要,12400 略快一些。
整體比下來,12400 算是少數能與 5600x 在各方面並駕其驅的處理器,但射擊類遊戲及多核著重的應用裡,仍然是 5600x 表現為佳。
兩顆處理器的功耗及溫度差距不大,坦白說也不怎麼需要上水冷了,原廠就都有附風扇,成本上可以節省一些。一定要用新主機板終究是 12 代 Intel 處理器的原罪,對主機板廠商來說當然是好事,但玩家們買中階平台時,對價格難免錙銖必較,5600x 在主機板的選擇上彈性許多,光是升級處理器,也可以,之前等降價等半天的玩家們,現在不入手,日後可能就只能買二手了,因為 AMD 沒那麼笨,留一顆夠用的舊處理器來跟新處理器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