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成本為考量,其實現在選擇 Zen2+ 的 4000 系列處理器,非常划算。
划算在哪裡?看一張圖就知道。

如果設定一個價格:新台幣 5,000 塊,Intel 系列的 CPU買一顆i3-12100就沒剩幾百塊

AMD 5000系列的處理器買一顆Ryzen5-5500 也是一樣

假如換成4000系列的處理器,不但搭主機板不到5000塊,還有送8G記憶體,萬元以內要搭一台主機,可以說一點都不困難~
但是,我沒有辦法接受記憶體只有8GB,就算是文書機也一樣。光是windows進入桌面就已經吃掉不少,剩下都是置換檔在撐。
所以,再加一點上16GB會比較實際。個人覺得16GB kit的組合不算在價格上還是定位上,都是最符合DDR4特性的容量。

這是我進入乾淨windows10之後的記憶體使用量。如果今天只有8GB記憶體,等於是吃掉了一半。
組裝內容:
機殼- Mega Alpha A350
松聖最近在市場上能見度蠻高的,特色是有抓到電競的點,而且很便宜。
透明側蓋加上大氣的RGB風扇,如果只是要讓RGB點亮主機,一千多新台幣就能解決,我是沒有專業到看case的正負壓,但是那麼多顆風扇在吹,應該也能讓主機涼一點吧~~

電源-用舊的 750W
能省則省,電源沒有買新的,全漢的750W,個人覺得很穩,自己工廠自產自製,而不是只是掛牌,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不錯。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顯示卡買新不買舊,要不然 RTX 3050 可以說是一張就能打整台主機的價格了。
坦白說,如果 RTX 3080 早點降價,那我會再花個一萬選 19990 的 RTX 3080,但這個限組裝價實在出現的太晚啊啊啊啊啊~~~
記憶體- XPG DDR4-3600 16GB kit
8GB x 2 仍然是最適配置。記憶體沒有多花心思挑選,只要是品牌廠就好。
主機板- MSI B550M PRO-VDH Wifi
主機板用的不是電競主板,我沒有要裸機或是插一堆RGB,所以pro系統就夠用。
這張很便宜,而且還有wifi,4+2+1 相供電(比起電競動不動就十幾相,低階處理器就是有這個好處,哈~)。

不需要wifi的話還能省個幾百塊。不過我組主機就是不想看到一堆線,多個300塊換wifi很值得,也不會再佔用掉一個usb槽(如果裝usb網卡的話)
不得不說,新電腦還是有爽度在的。儘管跑分出來不一定漂亮,組好的主機剛灌好作業系統的操作感,就是清爽順暢!

用Geekbench5 做測試~

Geekbench5的處理器分數~

六核十二緒,最大TDP 88瓦。加上顯示卡,要破400瓦都很困難,所以我才沒有換電源。

B550M PRO一樣有支援Gen4,因為是使用B550晶片組,跟主機板本身的定位高低沒太大關係。省下來的錢,多買支SSD組RAID也爽。

不過一開始還是先用基本款的SSD來當系統碟就好XD

因為使用的是Gen3 SSD,跑出來的是Gen3效能。系統碟,我真的覺得這個速度很夠用了。
系統碟吃的是隨機存取,雖然Gen4 SSD的隨機存取數字也很漂亮,但效益的放大效果有限。
我就問一句,RND4K Q1T1 44MB/s 讀取 vs 88MB/s,你開個Word會快多少呢?
RTX 3050的VRAM有8GB,跑一些中高畫質的1080p遊戲問題不大,隨手測了幾個門檻較低的~

太空戰士好久沒有PC平台的新作啦

快打旋風五沒有鎖vsync的話,張數會快到你無法操作~

就算是4K也能跑得很順~

坦克世界用最高畫質來測

1080p可以跑得很爽

4K 也不會太差
單買處理器的話,大家不是推5000系列就是intel 12代,但是AMD 4000系列是當初被藏起來、或者說被刻意擺在不同市場定位的寶,因為當初只能裝機賣,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存在~
現在雖然還是只能裝機賣,但是現在裝機賣超級划算啊!加上RTX 3080,兩萬五再加上硬碟跟電源的費用就是一台顯示卡跑在前面的主機,這個暑假要組電腦,選擇可真是比以往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