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霸市場近一年多的 AMD Ryzen 5 5600x 降價了!當初 5600x 上市時,把 Intel 引以為傲的優秀的單核性能狠狠地直接超越,萬元以下幾乎沒有對手,有不少人封它為「萬元以下最強遊戲處理器」,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補完貨就容易缺貨的中階處理器,價格幾乎是硬了快一年,幾乎沒有被憾動過。
不過,現在終於降價啦!

不過,我沒有拿B550來配5600x,而是選x570s,就賭賭看x570s會不會繼續支援 Zen3+吧!就算不支援也沒啥好後悔的,身為可能是支援ddr4的末代平台,又已經有充裕的Gen4頻寬,算是有極高的成熟度及穩定性。

5600x 是不燙啦, 不過加個msi coreliquid 360r 水冷比較安心
組裝的目的是電競主機,所以還加了一張 AMD RX6800XT,它應該算是目前泛用性最高的 AMD 顯示卡,以下的測試,希望能提供一樣也想用相同組合的板友一些參考。
揭露遊戲的效能前,先來看一下處理器本身的效能。我實在很佩服大家測處理器時,總是能變出一堆工具,我光跑一個 Specviewer 就飽了,所以這篇的重點就放在少數評測軟體的成績細節上。
先讓老牌的Sisoftware Sandra上場,好嗎?好歹它也是一款常常「不小心」露出未上市處理器成績的測試軟體,更新的也很頻繁,常常主動關注最新硬體的效能狀況。不過官網的seo做的不是很好,要到這裡(https://www.sisoftware.co.uk/download-lite/)才能下載到最新版本。
整體處理器得分,Sandra 會列出一堆資料做比較。

搭配兩支 DDR4-3600,記憶體指標是 1.44kPT。

高精度的數學運算(FP64),頻寬是 37.83GFLOPS。這在日常應用中不常用到,單純只是個指標。

AVX 測 FPU 效能,頻寬是 241.7GOPS。

影像處理用一些濾鏡來測速度,單位是 MPixles/秒,頻寬是 507MPixels/秒。這樣的數值可能有點難量化,我用 dpreview 上的 Sony A7 IV 的十張範例 JPG 來做智慧型銳化,每張大概是三千兩百萬畫素,處理完十張的耗時是 6 秒。

處理器線程效率是 68GB/s。

財務分析一樣是用高精度來模擬複雜的財務模型,一般比較少用到。

功耗管理效率的計算方式是一秒鐘可以執行幾個指令。能執行的指令數愈多,就代表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把工作完成,整體的耗電量就會比較低。這裡的頻寬是 39.15 GIPS。

最後是多媒體效能,我無意拿它跟8700K比較,但系統就是自動勾選了8700K來做比較。這裡的頻寬是 1.25 Mpixel/s。多媒體效能大多是測指令集的能耐,跟一般轉檔測秒數不太一樣。

Sandra 的數字比較難套用到實際場景上,所以加測了幾個項目,比較看得出端倪:
Full HD 編碼,5600x 在 x265 的速度是 33張/秒,x264是54張/秒。

SpecviewerPerf 13 的分數。SpecviewerPerf最新的版本是2020,但是我裝不太起來……

PassMark 的 CPU總分21080

IndigoBench算兩張圖,分別是 1.377M samples/s 跟 2.940 samples/s。

AIDA64的PhotoWorxx,20316 MPixel/s。

AIDA64的CPU QUEEN,82579分

另外找了一顆gen4 ssd來測,成績很漂亮,全速讀寫時,差不多佔用處理器 10~14%的效能。

公司有位前輩常常講一句話:「零組件技術的推進,往往會參著複雜的商業及政治考量」。Intel 會由「不能輸」的12900K 及12600K 打頭陣,無非就是為了吐一年多來的怨氣,順帶也重振市氣,不再被製程落後及效能低落打臉(雖然發熱及功耗還是挺高),但 AMD 還有其它棋子啊!
至於目前的 5600x 有什麼優勢呢?就如同上面說的,降價之餘,與B550晶片組做組合也能有效降低成本。依照慣例,AMD的主機板通常會也會活比較久,Intel 等13代處理器出來後,6x0晶片組還能不能用又會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