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是想表達「效能易開罐」的意象而已……)
打給厚!AMD 進入 Zen2 世代後,除了 CPU 讓 i 社恨得牙癢癢、只好一直擠牙膏來刷,APU 也是讓玩家們頻敲碗。我們都知道 4000G 系列的 APU 僅限裝機,這讓什麼都喜歡 DIY 的肥宅如小弟情何以堪。這次 Zen 3 的 5000G 終於開放零售了,而且一點都不難買,要擁有宇宙最強內顯處理器,現在非常輕鬆的用合理價格就能入手。

小弟一口氣準備了幾篇測試,這篇我們先來看看,5700G 在各方面的綜合基本效能。
首先先複習一下 5700G 的諸元。上一代 4000系列的 APU 雖然已經讓人驚豔,但仍然是 Zen2 架構,這次 5000G 終於同步到 Zen3,不管是 CPU 或繪圖核心的效能也更加威猛。Ryzen 7 5700G 是 8 核 16 緒,基頻是 3.8GHz,已經是高階處理器的範躊,目前在電商或光華商場的售價約落在一萬元~一萬二新台幣之間。
同家的 Ryzen 7 5800x 市場約一萬三,無風扇及內顯,這是最主要的區隔。醜話先說在前頭,5700G 仍然不是完美,入手前,有幾件事仍需留意:
一、它只支援 PCIe Gen3
除了主機板的整體 I/O 發揮能力會不比 5800x,Gen4 SSD 會無法全速跑。
二、繪圖核心仍是 Vega
RDNA 沒放進來,雖然 Vega 仍然可以把 Intel Xe 壓著打。
三、快取有縮減
5700G 的 L2+L3 快取是 20MB,比起 5800X 的 36MB 幾乎少了快一半,身為處理器運算的暫存空間前哨站,快取對運算效能一定有直接影響,影響多大?之後與 5800X 比較時再來談。
代號為 Cezanne 的 5700G,8核 16 緒,基頻為 3.8GHz,與 5800X 一模一樣。但可以看出 L2+L3 快取並不算高。
醜話說完了,接下來來看看 5700G 裝機後的效能。5700G 在裝機上有些眉角,這等講主機板跟MINI-ITX小主機時再來說明,以下是這次的硬體配備:
處理器:AMD RYZEN 7 5700G,無超頻
散熱:AMD Wraith 原廠風扇(是的,APU是有附風扇的)
主機板:MSI B550 Bazooka / ROG CROSSHAIR DARK HERO
記憶體:T-FORCE XTREEM DDR4-3600 8GB x2
一開始先看與繪圖核心完全無關的 CPU 效能。其實這年頭已經有不少事可以透過 GPU 幫忙或完成了,比如影片的轉檔、算圖等,但我們還是先關閉 GPU 的硬體加速,來看看 5700G 單純在 CPU 的算力。

CPU-Z:單核 613 分,多核 6351 分

Winrar:20,959KB/s

7-ZIP:84006 MIPS
以上三個分數,只是單純當作理論值來參考,畢竟也很難看出他們對實際工作上到底快在哪。

AIDA64 的記憶體讀寫也突破了 50,000MB/s,接近 55,000MB/s。寫入及記憶體延遲因為處理器內部架構的關係,仍是近幾代 AMD CPU 略為遜色之處。

Pov-Ray:多核 4688 PPS,單核 580.55 FPS

Corona 96 秒算完

CineBench R23:多核 13833,單核 1490 pts
針對繪圖渲染的部份,這兩年來一直也是 AMD 的強項,5700G 的 CPU 效能也不遑多讓。如果真的有在用以上幾套引擎在做渲染,那就能清楚知道 5700G 大概會耗用的時間。另外從多核心與單核心的效能比較也能看出,單核的效能並不像 5800X 那麼突出。
照片的轉檔,大部份是看縮圖以及 Raw 檔轉 JPG。因為 Lightroom 本身沒有時間的計算機制,加上大家的照片原檔都不同,這裡就用 開源的 pts 來測試:

影片的轉檔,以 x264 及 x265 為基準:

x264: 62.63fps

x265: 40.7fps
有不少人買 5700G 是為了文書用途,咱們就來看一下網頁的運算成績:


以上是「純.CPU 算力的運作成績」,基本上已經對得起 Ryzen 7 這個定位了,別忘了它是一顆萬元以上的 APU,CPU 部份的算力自然也得拿出誠意。比較可惜的是單核效能不似 5800X 突出,快取的部份多少也有些影響。
就 CPU 算力的部份,8核 16 緒是目前 AMD 與 Intel 對高階處理器的定位分水嶺,目前「剛好」滿足此規格的有:AMD R7-5700G/R7-5800X、Intel Core i7-11700、Intel Core i9-11900K 等,比較適合直接做對比的是 i7-11700,而 i7-11700 在功耗及製程上直接就未戰先輸了,所以要把 R7-5700G 形容成「最佳入門款高階 APU」,一點都不為過,不管是在效能上、物理上、或是價格上的表現皆為如此。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繪圖核心打開後,在日常應用及 3A 遊戲的效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