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 Intel 的測試平台選用搭載 Core i7-1185G7 處理器的機種,與蘋果 13 吋 Macbook Pro 機種進行比較,兩款筆電均搭載 LPDDR4X-4266 16GB 記憶體。首先在生產力(Productivity)效能部分,均透過 Chrome 網頁瀏覽器執行 WebXPRT 3 的網頁效能測試,在相片增強(Photo Enhancement)部分有最高 2.96 倍的效能領先。另外在微軟 Office 365 的效能部分,在 Excel 的大量數據計算以及 PowerPoint 輸出 PDF 檔部分,均有 1.93 倍至 3.23 倍的領先。

Intel 簡報中 Core i7-1185G7 與 Apple M1 處理器的差異。
另外在蘋果最常主打的內容創作效能部分,Intel 則是以 Adobe 系列軟體進行測試,在 Premiere Pro 輸出 4K 影片部分,在 H.264 編碼上 i7-1185G7 速度提升 1.42 倍、H.265 部分則是提升 1.72 倍,不過在 H.265 部分目前僅支援軟體解碼,並未提供硬體加速支援。至於在 Handbrake 以硬體加速將 4K AVC 轉檔為 HEVC,Intel 平台也有 1.12 倍的領先幅度。
Photoshop(部分功能)與 Photoshop Lightroom 部分因為目前 Adobe 尚未推出 M1 原生版本,在這部分 Intel 是以 Rosetta 2 轉譯的方式進行測試比較,包括在 Photoshop Conten Aware Fill、Lightroom Class Photo Merge HDR Panorama 部分均有接近 1.5 倍的效能領先。

Intel 平台在內容創作部分的效能與蘋果 M1 處理器比較。
至於在遊戲性能上,支援的數目本來就是 Intel 佔有優勢的部分,本來在 Mac 上面支援的遊戲款式就不多,在 M1 上面更少,大部分都需要透過 Rosetta 2 進行轉譯。但即便如此,M1 在『古墓奇兵:暗影』、『邊緣禁地 3』等遊戲上,跟 i7-1185G7 相比還互有勝負,就只看遊戲廠商是否會與蘋果合作,對 M1 提供支援了。

Intel 平台在遊戲部分的效能與蘋果 M1 處理器比較。
除了三大效能比較外,Intel 也從 Apple 自有獨特生態系的架構,分析其優點與缺點,其軟硬體高度整合的特性,的確能為使用者帶來流暢的使用的感受,但相對的也欠缺了開放架構帶來的彈性,除了軟體/遊戲部分少了許多選擇外,在硬體設計上也僅有傳統筆記型電腦的構型,並沒有像 x86/Windows 生態系般,具有電競、 2 in 1、翻轉螢幕、觸控手寫螢幕等特殊設計、讓消費者在購買選擇上少了許多。

Intel 表示消費者在使用電腦上有許多應用面向,蘋果陣營的選擇性相對較少。
此外,蘋果產品的硬體性能也可能受到自家限制,像是即便搭載 M1 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機種,即便擁有 Thunderblot 高速傳輸介面,但卻無法如先前 Intel 平台般,透過 Thunderbolt 外接顯示卡(eGPU)來提昇顯示效能,而外接螢幕也僅能外接一台,對於使用者的運用彈性減少許多。

目前 M1 處理器僅提供一台外接螢幕的連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