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Intel 第十代處理器有個命名上的陷阱,或許只有我這麼覺得。
因為型號變長了,數字變成五位數,所以不管是 10x00 都很容易給人高階型號的感覺~
 
總之為了上 RTX 3080,在 10600/700/900k 三顆猶豫了有點久,最後入手 10700K,
針對 10700K,我只有個要求,全核上 5GHz 就好了,
看到有些人不管怎麼調,就是只有 4.9GHz,
所以板子的預算有稍微寬裕一些,
另外一直看不太懂 TUF 的非 K 型號超頻,所以還是選了 msi z490。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微星的 z490 Tomahawk 最近在國外很紅,或者應該說是 Tomahawk 很紅,
因為這是微星次低階的主機板產品線,散熱跟電供的表現在超頻時有不少優土伯力讚,
個人覺得這塊比貴上 3,000 多塊的 MEG z490 Unify 實用,因為板子上有視訊輸出孔,
哪天不插顯卡了也能當文書板用。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10700k 上機點亮後,BIOS 預設頻率是 3.80GHz,如果是要 3.80GHz 跑的話,
那就買 3900XT 就好了~核心還比較多,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tomahawk BIOS跟板子上都沒有超頻飛梭。
要馬就是用BIOS首頁的CPU Boost,要馬就要進入進階模式調倍頻。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打開 CPU Boost,按下 f10 保存,可以看到系統調整的選項,但還是不清楚會調到幾 GHz。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重開機後,才知道是 4.8GHz。
或許這是微星 BIOS 認可的頻率,但不是我認可的。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進入進階模式的 OC 選單,
把倍頻調成 50,時核固定全核心~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重開機後,順利以 5GHz 開機,此時電壓是 1.356V。
 
進 Windows 後燒機,烤了 30 分鐘,水冷的溫度在 99~100c 之間,
沒有特別幫記憶體時序優化,跑了幾項測試的分數: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CPU-Z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x264 編碼,60格影片輸出有 1:1 水準。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7-Zip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Passmark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Cinebench R20 還是 AMD 的強項啊~
 
MSI Z490 Tomahawk + 10700k 上 5G 心得
Geekbench 跑分~
 
之後就會一直開著 5GHz 跑啦~
2020-09-27 17:58 發佈
sisley4296 wrote:
Intel 第十代處(恕刪)

好文章
比一些整天胡亂吹捧intel的文章好多了
希望遊戲腦跟水電工能多學學
不要每次都丟亂七八糟的文章
什麼東西都沒有拿出來,口正體嫌
a88073111 wrote:
好文章比一些整天胡亂(恕刪)
AMD貼核心 應該要賣半價~~
良率高~~ 成本低~~
延遲高~~ 會卡卡~~
個人對處理器是沒有偏好啦~
AMD核心多、製程先進、功耗低、記憶體時脈高,如果不玩遊戲,我也不會選 10700k。

用 10700k 是為了處理器時脈,話說 AMD 記憶體時脈高對遊戲張數也是有幫助不是?

不過這兩家處理器這兩年的表現算是爽到板廠,做了不少球給板廠玩花樣,
買這張的原因還有一個是明年可能會支援 PCIe Gen4,這點微星應算是官方背書了,
intel 可別讓我失望。
另外一個原因是 10700k 有內顯,
刻意不挑 KF 版,除了 KF 貴一些,我很喜歡處理器有內顯也是原因之一,
之後退役當文書機用,就不必插顯卡。

本來看 unify 的電供也很給力,可惜貴不少,而且板子上沒視訊輸出,實在不討喜。

4750G 如果沒有綁機賣,不是更有競爭力嗎~是怕打到 3700X?
推~
雖然是AMD平台,我3900XT也是配tomahawk~而且只有b550, 超頻幅度很滿意~
這張的供電是12+1+1,這個價位跟等級的處理器算是挺有誠意~~
話說樓主怎麼沒貼配RTX3080的數據,rtx3080比較香~~
sisley4296 wrote:
4750G 如果沒有綁機賣,不是更有競爭力嗎~是怕打到 3700X?..(恕刪)


雷諾瓦在移動市場供貨就不太夠了,桌機用的更別說能分到多少

而且實際用過之後會發現就算遊戲表現因為L3縮水可能略有降低,但功耗跟溫度表現明顯漂亮的多,隨便塔扇還是大尺寸的下吹式就可以把溫度控的令人滿意
(GF那顆12/14nm的io die真的是來扯來腿的)

這要說不會打到原有的Ryzen3000怎可能~
sisley4296 wrote:
Intel 第十代處(恕刪)


MSI的只能在BIOS裡調倍頻這些嗎?
應該在WIN下面也有主板廠給的程式能直接調吧?

我的ASUS ROG板子都在WIN下調就好,改好也不用重開機直接就用了
a88073111 wrote:
好文章比一些整天胡亂(恕刪)


真的...
實測哪一方面的優點,才是幫推...
(雖然個人目前是A,但也幫樓主加分)

不像版上那兩位,整天在那邊什麼卡、貼核...,
然後叫測個模擬器多開影片也端不出來...
只有一張嘴...
Steam遊戲占率AMD每個月節節提升,
嘴巴講的與事實相悖離...聽都聽膩...

聽原價屋上班的的朋友說10700K確實賣得不錯,
比10900K還好,
未來等RTX3080供貨正常買一塊,
是可以撐好久的遊戲平台!
勇者 吉姆 wrote:
MSI的只能在BIOS(恕刪)


我是不太喜歡用軟體來超頻,AMD 的 Ryzen Master 也是一樣,
BIOS 有些設定應是軟體無法達成的,或是軟體也必須重開機才行。

有玩過 Asus 的 BIOS,如果是用 Asus 的主機板,我也是會用 BIOS 而不是軟體,
但 MSI 的 BIOS 感覺更直覺簡單了點。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